初生1000天婴儿教室微微课第三次《如何避免过度养育》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包包,我来自初生1000天,我们是婴幼儿最高利益的代言人

群里的各位家长朋友们,还有老师们,大家晚上好!很高兴能够再一次与大家见面,我可能对于有一些的家长们并不陌生了,我是一个从业近20年的音乐老师,我非常的喜欢,并且现在也在致力于去进行0-3初生1000天这样的一个项目,今天晚上想和大家说的呢,和音乐无关,我这之前和大家分享过一次有关音乐方面的微课,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微课的内容是如何避免过度养育、过度关注、过度干预、过度奖励以及过度保护。

1.你的孩子,是不是一遇到问题,就过来找你?

2.你的孩子,是不是很容易被困难打败?

3.作为父母的你,是不是会经常感到为了孩子心力交瘁、

4.作为父母的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被孩子的情绪,困难、人生牢牢绑架。

如果你是一位父亲或者是母亲,那么不妨看看我给大家发上去的四个问题,第一个:你的孩子是不是一遇到问题就会来找你、第二:你的孩子是不是很容易被困难打败?第三、作为父母的你是不是会经常感到为了孩子心力交瘁、最后作为父母的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被孩子的情绪、困难、人生牢牢地绑架、如果你的回答都是,那么你就要考虑一下自己是否是一位过度养育型的父母。

在我们的线上观察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在0到3个月左右的宝宝家庭中,宝宝的照料者都是时时刻刻的盯着宝宝的一举一动,然后经常把宝宝的小床周围,或者他宝宝所在的位置的周围围的是水泄不通,但是当四个月左右的时候,这个时候宝宝已经开始逐步的进行翻身,然后直起他的脖子“咿咿呀呀”,那么你就发现宝宝身边的照料者这时候就开始说话了,说得都是什么呢?要么就是:啊!宝宝真棒,你都会翻身了,加油!要么就是看宝宝俯趴的时间觉得有点长,或者听到宝宝的哼哼声就会说:宝宝你是不是累了,要不要休息一下?就是不停地和宝宝说话。要么就是不理他,要么就是赞美他,要么就是去说一些跟当下没有太多关系的话,但是等到六个月以后的宝宝,他的活动空间逐渐开始扩大,然后他开始爬行、坐起啊等等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很多的父母呢,就成为了直升机父母。


直升机父母,即使是现在,国内外也是非常新的一个词,他说的是父母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随时准备俯冲下来解救孩子与水深火热当中,当然直升机的父母会分为很多种类,有的是在生活上过度的操心,怕孩子冷了热了,或者是饿了饱了;有的是在人身安全方面,怕嗑到、摔到;还有的是在食品安全和营养方面,觉得这个不安全,那个不卫生,这个营养需要加强,那个营养需要补充。

那么在家里有宝宝,特别有老人的这个家庭当中,我不知道大家是否都这样一个场景是非常熟悉的,因为群里头也有很多小宝宝的爸妈,我们来想一下就是当老人在其他的屋子,一听到这个宝宝的哭声的时候,他就会第一时间冲过来出现在宝宝的面前,要么二话不说赶紧把他抱起来去哄,去拍,要么就会去可能跟妈妈或者跟爸爸说,哎呀,你看孩子都哭了,赶紧抱起来哄哄她吧。或者是呢,等到宝宝会翻身的时候,他翻过去再哼唧,然后就赶紧把他翻过来或者再翻回去。

因为我们在疫情期间的时候进行过入户观察,真的就是亲眼看到六个多月的宝宝,那时候姥姥还在厨房做饭,我们在宝宝卧室里面。声音才刚刚发出来,姥姥真得特别快的速度就杀过来说:“怎么啦,怎么啦,怎么哭了。”我们可能对于这样的举动并没有太多的在意,但是要知道,在刹那间伸出去制止哭声的这双手,这句话。通过日积月累却给孩子增加了一个新的“技能”,当然这个技能,是带引号的。那就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特别是他到了学步期的时间,差不多也是一两岁,你就会发现得不到的东西,他就要哭,就要闹,他用自己的负面情绪去操控成人,得到自己想要的物品或是不合理的要求。

我是从事0到12岁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一个一线老师,有近20年和家长打交道的经验,我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父母,现在会变得特别特别的焦虑,好像特别是九零后的年轻的父母们,焦虑的程度可能会更高一些,我们去看到他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对孩子的关注太多了,这种过度的关注,反过来会导致父母的焦虑。在2017年《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上曾经进行了一项调查,被调查的2006个人当中就显示着有62.8%的受访人认为是家长想要时刻的掌握监督孩子,而58%的受访人认为是护子心切,防止孩子们受到伤害。当然宝宝对父母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当一个人或一件事对一个人非常重要的时候,就有可能引发过度的关注,而这样过度的关注呢,就会引发焦虑情绪,这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父母来说,其实都是有害的。

那在这里呢,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是在我们北方一个多月前,那时候是深秋了,树叶都落了,那么有一天呢,我是为什么对这个例子印象特别深刻呢?因为这个就是当时的时候我就报上去了今天的微课的主题,所以的话就更加留意的在旁边自己的生活的周遭去留意到这样的一个场景,那么我就在我自己家楼下的一个小广场看到这么一幕,这个孩子看上去也就是不到两岁的样子,但是他的身体发展还是蛮不错的,也就是说他可以比较稳妥的已经进行跑动了,这个孩子跑到我们的小滑梯旁边,刚刚放上去一只脚,宝宝的妈妈就赶紧跑过去了说:“哎呀,不能滑,会摔啊,宝宝乖啊。”孩子回头看了一眼妈妈,虽然有一些不太开心,能够看到他脸上的不开心,但是还是下来了,他就又跑到树下去捡落叶,妈妈就喊:“哎呀,不要去那里,哎呀,小勋,那个树丛里头会有虫子的。”但是这次孩子就没有听,就捡了几片树叶,在那里用脚踩来踩去,把树叶儿就是当一个小翅膀,跑圈感觉要起飞一样,这个时候妈妈又喊起来了说:“哎呀别跑,别转晕了,哎呀,跑多了会出汗,会感冒的。“然后就又追过去了。所以从我经过这个小广场,可能也就是那么几分钟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头这个孩子一刻也没有得到自己的时间,因为耳边总是有妈妈的声音在关心她,也在试图的去控制他。

其实很多父母都是这样苦口婆心地唠叨着,然后去安排孩子们的一切,生怕自己少说一句,怕他自己就会去走弯路,但是有一点大家可能想不到,就是在成年,甚至是现在很多的已经下探到了青年,甚至是青少年,会有一些孩子会陷入抑郁的情感,心理医生通过开导会发现,他们曾经历过漫长的在被过度关注中严重的被忽视,那也就是说,身边有人围着你转,时刻的关注着你,看着你,但从不会理解你,永远无法真正的看见你,如果从小没人管这个孩子,总是让他一个人呆着,他可能会感到被忽视,但是这种疏离中的忽视,至少让这个孩子可以保有自己的一个空间,没有那么多的被侵入感。而在过度关注中的忽视才是最痛苦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种痛苦是非常隐秘的,他是没法去进行描述的,而且这样的痛苦是被罩上了一个爱的外衣,它的发生或者是滋生与最亲密的关系之间,但是却不允许被表达,甚至不允许去感知,否则的话,这个当事人就会有背负愧疚感,甚至会忍不住的去攻击自己,那么我们去深度的去思考,经常报道的甚至是已经快是层出不穷的孩子们的自残自杀的事件。

过度的关注势必就会出现他的很多兄弟姐妹,比如过度的打扰、过度的干预、过度的保护以及过度的奖励和赞美,我们来看几段视频

小红书

小红书

小红书

是不是和他之前所受到的过度关注是有关系的呢?我经常跟我的家长去说到一点,就是养育孩子是具有前瞻性的,如果我们并不知道把孩子带向哪里的话,那么我们每一步走出去其实都是很犹豫的,有一点象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我们反过来去想的话,也许你就会改变很多,就会给自己很多的力量

我们经常说到的一句就是,如果你想去了解孩子,只是需要做一点,就是换位。如果把自己当成一个宝宝,反过来你来进行一个感受。我不知道大家看完这些视频的感受会是怎样,真的想要去问有多少的孩子能不被打扰,因为我自己在自己的课堂上有太多的孩子注意力是非常差的,而且有很多已经上了小学的家长们,返回来反映孩子的注意力差,一刻都停不下来,在教室里甚至跑来跑去,经常会被老师去约谈,我经常问到他的就是你还记得他小的时候你是怎么对待她的吗?

真的要请大家一定要守护好孩子难得的安静时刻,不要去打扰他,他醒着的时间一直是在被不停的语言,不停的去讨扰他、逗弄他,他还有那么多的声光电的玩具,所以蒙特梭里老太太她就说过: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为什么我们要强调的是,守护好孩子难得的安静时刻,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孩子有太多的东西在破坏他们的注意力。人家可能一个人在那块儿正开心地玩儿,然后姥姥说,快来那个喝口水,这块儿要不要吃口西瓜?哎呀,你要小心一点啊,不要扎到。所以当孩子真的要过来的时候,可能我们又会去戳戳他的背,捏捏他的耳朵,甚至有的时候就把孩子给弄哭了。所以在这样的情景之下的话,孩子是很难去专注的做一件事。这样的一个机会的,所以孩子的安静时刻,希望我们的家长一定要守护好她。



WeChat_20201129171935

在婴儿阶段照料者最容易在两个方面去给我们的宝宝进行过度的干预,一个就是他自由玩耍的时候,一个就是他自己进行动作发展的过程当中。那么我刚才给大家发上来的视频,是上周三一兵老师在呼市举办的初生1000天婴儿动作发展亲子观察课上的一小段,分享给大家,而我是在现场的,我们真的亲眼看到了在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头,没有被干预,没有被打扰的环境下,孩子们自由玩耍的状态。



WeChat_20201129171942

在现场的时候,孩子们是可以自己去选择任何的玩具,我们将玩耍的主动权彻底的交给了孩子,就像视频当中一样,我们提供的拼插的雪花片一定是拆散的。其实真正的玩耍就必须是孩子自己选择的、自己主导的活动。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不是为了实现跟游戏本身没有关系的目的。这个事情经常出现在我们成人身上,我们会说:宝宝,这个小球是不是可以这样玩啊,你看他们能发出这样的声音,你看他们插在一起会怎么样。等等这样。

真的要把真正的玩耍还给我们的孩子,在前两周的这个微课当中,相信大家也听到了一兵老师不停地反复地去强调就是不要去干预到宝宝的翻身的动作,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能力去完成、去进行他一步又一步的动作发展。但是很遗憾我们等不上,因为我们不相信他们能够去做到,由此呢,也就孕育而生了很多很多来去干预我们宝宝动作发展的各种哄娃神器。

小红书

小红书

小红书

有关更多的过度的去干预宝宝的动作发展所带来的影响,那么我们后面的微课会陆陆续续给大家所呈现,那么今天我只是给大家去发到这些,提醒大家先不要入坑。



WeChat_20201129172754

防摔神器大家可能已经不陌生了,这是现在非常深得妈妈欢心的神器,还有就是各种哄睡神器,甚至是我又看到了有一些为了想让孩子去睡出圆头的睡圆头的神器,发上来分享给大家。

小红书

小红书

可能有的妈妈说:我还知道哄睡的这个神器,结果没想到现在都有睡圆头的神器出现了,市场的发展就是这么的快呀。我们去看过度保护,不管是要背防摔防怕头摔也好,孩子没有去有到一个痛觉的感知,不能够去将自己的身体调控到他不去摔跤或者是摔跤的时候如何去保护自己,还是我们后面的这些哄睡的神器,因为我们想保护她是为了什么呢?想让他睡个好觉,可是这样做是剥夺了孩子去自我入睡的一种能力。

我可以告诉大家,如果一个人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人去帮助,那他就没有机会去培养控制感,就会导致习得性无助,什么叫做习得性无助?它是指一个人在感到无法控制局面时陷入被动状态。而体验主动性对人来说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意味着知道自己的行为有意义,知道重要的结果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在这里我又不得不要跟大家去要分享一个例子,就是我有太多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情景?他们有一部分是三到六岁的孩子。我会让他们从乐器框里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这个孩子非常茫然的看着我,说:“我不知道。”我说:“你怎么不知道你喜欢什么呢,不管颜色、声音,你就挑一个。”言外之意就是你挑一个就可以了,孩子就摇摇头。那没有办法,我说:“那我就替你去选一下吧。”,我一手拿了一样乐器,我说:“那你看你是喜欢这个还是喜欢这个?”他看了看跟我说:“我不知道。”最后只能是我就代替他,我说:“好吧,那你就用这个乐器宝宝吧”,而这样的孩子现在越来越多。他所有的事情都已经被人被他的爸爸妈妈已经做了,他被保护的非常的好,他已经没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觉得这真的是值得我们所有的家长去深思的一个问题。

在不管是我自己的托育也好,还是课堂当中也好,经常就会听到家长们去跟孩子们说,哇,你好棒啊,宝宝你好棒呀。就给他去鼓掌。有一个特别具有画面感的例子,讲给大家。当时上早教课,孩子也就是一岁多,已经非常熟练的能够行走了,在我这个地方已经上了有半年多的课,对我也是很熟识的,包括我们的上课流程也是很熟识的。我就跟孩子说,我说:“苗苗,来请你过来取样乐器。”孩子就自己站起来了,站起来走到我们围坐的圆圈中间的时候,他就回头看了一眼妈妈,(妈妈的语气我模仿不出来,就是特别像坚强的后盾,)妈妈就说:“去吧,苗苗,别怕。”当时我哭笑不得,说:“他们是来取乐器,又不是来老虎洞了。”,你们这都给孩子灌输的是什么呢?等孩子自己拿起来乐器以后,全班的家长都在那个地方鼓掌,去拍手,当时我就给家长们及时就给上了这么一堂课。

我跟他们说:“我理解不了的是你们为什么要去鼓掌,而且还叫好。哎呀!真好,苗苗真棒!”我说:“是他没有胳膊,还是没有腿,还是他做不到,这是他能够做到的事情,那我们为什么要去鼓励他、奖励他,为什么要去赞美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举个例子。”我说:“苗苗妈如果现在你去对面的超市里买一瓶水,出来以后我在门口鼓着掌说,哇塞,苗苗妈你都能买水了,你会怎么想?你肯定会想,哎呀,包包老师,你这不是在侮辱我吗?你肯定是脑子这块儿有点问题了。

后来家长们就当时就没有声音了,因为我觉得他们在思考这个我举的例子,所以当我们再去赞美比如说保持安静的孩子他很乖,其实表示我们是认为这个孩子他是做不到的结果,没想到呢,他是超出预期的,那如果我们的双方是一个平等的关系的话,那么根本不可能这样去赞美对方。

就像我刚才给大家举的这个例子,虽然听上去感觉挺好笑,但是我们细细的去琢磨一下,不是这样吗?而且如果是经常以赞美去教养出来的孩子的话,真的只要是没有人赞美,就不会去做该做的事情,就像在我的教室里头,这个地方有一块垃圾,有一张纸,你看有些孩子他就是东张西望,要看看旁边的老师,我也好,我们的助教老师也好,会不会关注到他,如果关注到他了,他就拿起来,然后放到垃圾桶里,为什么呀?等着我去表扬他,如果发现我们没有去看,那么就这样的熟视无睹的就可以走过去了。

我相信我们所有的父母希望我们的孩子是那种即使没有人注意到没有人赞美,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事,就会主动去做的人,难道不是吗?所以所谓的赞美只会发生在上下关系中,即使是孩子也不会希望自己在人际关系中低一等吧,因为关系不平等,所以我们就会觉得孩子的能力与地位不如自己,我们才会去赞美他。

关于过度养育的话题真的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话题,虽然我没有去讲具体如何避免过度养育,但是我相信大家可能已经知道了如何不去过多的关注孩子,避免过多的去干预他,去奖励他,去保护她。

虽然教育的方法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在过度养育这件事情上,有三条红线希望爸爸妈妈们不要碰: 1.为孩子做他们已经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

2.为孩子做他们几乎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

3.教养行为的动机基于我们的自我,而不是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

那么,这是三条红线送给群里所有的爸爸妈妈们。:

如何才能避免过度养育呢?就让孩子自己去做他们已经可以做到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做他们几乎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最后是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今天的微课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祝大家夜梦吉祥。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生1000天婴儿教室微微课第三次《如何避免过度养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