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心理第六周 关于自我的理论

关于自我或人格的理论,最广为人知的是弗洛依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即一个人的人格可以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

本我,是指本能或野性;

超我,是指道德或德性。

细想一下,自己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超我的状态下的。似乎从小到大,被所谓的道德约束得紧紧的,尤其是舍己为人这一点,不论做什么事,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感受和立场,却从不问自己愿不愿意,永远不争不抢,一副老好人的姿态。自己都讨厌这样的自己。

转变从孩子出生起。为了更好地做父母,于是加入了为知识付费的潮流,买书买课,不断学习,希望能做个优秀的母亲。然而,一通学习下来,猛然发现,做最好的父母,不如先做最好的自己,育儿必先育己。

如果我希望孩子独立有主见,那首先我得做到在各种繁杂面前学会表明并坚定自己的立场;

如果我希望孩子勇敢自信,那首先我得做到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奉承;

如果我希望孩子能活出他自己的精彩,那首先我得学会忽略别人的眼光,勇敢做自己;

……

我希望他做到的,其实是本我,也就是找到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而孩子是从模仿开始学习的,最好的榜样,必然是抚育他的父母啊。

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有一句超出名的话: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

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人格,超我不可无,本我更不可丢。

你可能感兴趣的:(武志红心理第六周 关于自我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