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育人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将这种惊诧引向统计,用数据来解决双方的冲突,理性而平和。将感性的关于最喜欢的自我认知,转化为理性的客观数据,从而实现对自我认知的包容。这样的教例在我们数学中比比皆是。曾听过一节数学问题解决课“分段计费”。用水50吨以内,水费每吨0.32用水50吨以外,水费每吨0.58元。小朋友会计算出水费多少元。然后换成出租车,行程3千米以内8元,3千米以外每千米1.6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小朋友也能算出一共多少钱?但是,如果这样的课只限于正确地分段计算出价钱,教学并未得法。这节课从知识技能的角度看,会分段计费算是达成目标了。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标要组织学生讨论,我们的政府为什么要设计出这种分段计费的办法?生就会陷入思考:分段计费如此麻烦,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讨论结果:水费的分段计费,初段是为了保障大家的生活质量,降低生活成本,高段是为了节约用水;出租车的分段计费是为了保护司机的利益。这个讨论可能花去十多分钟,但很有价值。因为学生体会到问题解决的真正价值,体会到党和政府真的是为人民考虑的。这种不经意间的感悟,才是润物细无声的思政课。运用四则计算得出分段计费的结果,这是一种问题解决。运用分段计费去设计水费的收缴,这更是问题解决。 若教学止于前一种问题解决,而忽略后一种问题解决的体验,我们的课就没上好。因为真正的育人,在后一种问题解决的体悟中。数学育人是十分深刻的,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明白,离开育人这个目标,一切的教学,意义便失色了。

  《低头找幸福》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捏着小拳头,哭喊着一路冲进这世界,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冲进来干什么:饿了吃,困了睡,先是听大人的话后是听老师的话,再是听领导的话,不知不觉听同眠人的话,末了,听自己孩子的话,一路走一路听,偶尔会有许多舒服的享受,但这些舒服的享受又往往夹杂在许多麻烦与苦痛之中。因为苦痛与舒服的对比,人渐渐地明白自己在世上原来是寻找一样东西,尽管这样东西千人千样,却有同样的称呼,叫幸福。

  人知道自己是来寻找幸福的,就显得有活力了。为了便于寻找,人就开始运用自己的智慧,把那种曾经给心灵的感觉赋予其可判断可比较的形质,并在各种各样的形质中又确定几种标志物,这些标志物是可变的,随着时间慢慢改变。于是,浩浩荡荡的人群便在这些由这些标志物们隔列起来的路上一路奔涌下去,去寻找心中的幸福。只是时间没有终点,人们经常在以为达到某一幸福标志时,却发现幸福已成酸楚,因为只要一抬头,前面的,依然望不到边。人为什么最终会憎恨自己所孜孜追求(以为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的东西呢?如此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理由:因为“追求”占去了人享用幸福的时间。但这个理由又近似悖论:幸福尚未追到,何来享用幸福?唉,有位哲人很苦恼地说:“你一说,你已经错了。”难道幸福是不可讨论不可言说的吗?问题在哪里呢?问题也许在于人的自以为是的聪明,把不可度量不可比较不可标志的幸福硬是简化为一个个可度量可比较的标志物。这是多么愚蠢!这种愚蠢怎么能不带来痛苦的人生呢?一千个不同的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幸福,同一个人的一千个不同的时间里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幸福,幸福是可感悟而不可追求的。因此,人不是追求幸福,人是感悟幸福的。幸福不在追求的终点,幸福在起点与终点之间的每一个细节上,只是幸福的感悟,离不开一颗感恩的心。 当一个人行将结束其行程的时候,终于无力地低下高昂着的头,突然发现,幸福其实一直陪在左右,能不潸然泪下吗?这样,我们渐渐明白,人来世上,不是来获取什么,仅仅是来体会一种叫幸福的东西。上帝让人握着拳头,是想让人低头看看,手心有什么。学会低头,看看支撑自己的土地,心存感念,于感念之中体会幸福,于幸福中谋得力量,用这份幸福的力量支撑起高贵的头颅、深邃的视界、踏实的劳作,如此不断往复,幸福,便常驻人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学课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