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彼柏舟 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 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 以敖以游
我心匪(fēi)鉴 不可以茹(rú)
亦有兄弟 不可以据
薄言往愬(sù) 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 不可转(zhuǎn)也
我心匪席 不可卷也
威仪棣(dì)棣 不可选(qiān)也
忧心悄(qiǎo)悄 愠(yùn)于群小
觏(gòu)闵(mǐn)既多 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 寤(wù)辟(pì)有摽(biào)
日居月诸 胡迭而微
心之忧矣 如匪(bǐ)浣(huàn)衣
静言思之 不能奋飞
泛:浮行,随水冲走。 亦泛其流:随波逐流之义。 耿耿:形容心中不安。
微:非,不是。 以敖以游:即遨游,出游解忧。 匪:通“非”。鉴:铜镜。
茹:容纳。 据:依靠。愬:告诉。
棣棣:雍容娴雅貌。选:“迁”之假借,即不可移。 悄悄:忧貌。愠:怨恨。
觏:遭遇。闵:忧伤。 寤辟有摽:双手交互捶打胸口。寤,交互。辟,通“擗”,捶胸。 居、诸:语助词。
迭:交替轮换。微:指隐微无光。如匪浣衣:喻心情不安,内心如洗衣反复揉搓。匪,通“彼”。(骆玉明)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中的这句话读起来感觉很熟悉,想起这句话是一个才华横溢、令人仰慕的老师的微信签名。这句话中蕴含着坚定:我的心并非石头,不能随便转动;我的心并非草席,不能随便翻卷。
又不由得想起《孔雀东南飞》中的诗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女主人公刘兰芝被婆婆遣送回家时对丈夫焦仲卿所说:丈夫一定要像磐石一样坚硬不可转移,自己定会像蒲苇一样结实牢固。此句写出了二人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笃定。查阅这首诗解读的时候,发现云葭写的《每天一首古诗词》中也有这样对“学生时代印象深入骨髓的一首长诗——《孔雀东南飞》”的联想,不由得窃喜:与我心有戚戚焉。
那这首诗是爱情诗吗?好像又不是。查阅资料,发现关于这首诗的主旨,有两种说法:《鲁诗》主张此诗为“卫宣夫人”所作。身为贵妇正室却不受宠,兼被群妾谗害,忧愤而作此诗。《诗经三百首大师导读》即持此观点:诗中“亦有兄弟,不可以据”的情形和“如匪浣衣”的比喻,更像女子的诉说,因此将《柏舟》看做弃妇诗应该更合适。《诗经全译全评》也持此观点:开头以“亦汎其流”的柏舟起兴,暗中告诉人们她是一个被人抛弃的女子,从“亦有兄弟”“薄言往愬”也说明她希望娘家兄弟为其做主,而“寤辟有摽”“日居月诸”也一般是女子痛苦之极的动作和语言。
《诗序》则认为卫顷公时,有仁心抱负的大臣不被君上重用,反被小人谗害,此诗是君子不遇于君而作。安意如在《思无邪》中说:从诗中“无酒”“遨游”“威仪”“群小”“奋飞”诗人等词语看,是男子身份已是无疑。《每天一首古诗词》中说:明君就好比是抛弃妇人的“丈夫”,奸臣小人则像是欺辱妇人的“群小”。君子估计是碍于世俗,只得借“妇人”之口,以被丈夫遗弃、被群小欺负来比喻自己内心的苦闷。
反复读了几遍,立场本来就不坚定的我感觉这两种说法都解释得通。
如果作弃妇诗理解,以一个恍惚之中漂着柏木舟在河心游的场景开篇起兴,先写出了女子对被弃的处境寝卧不安、痛苦熬煎。又写了无处申诉,无人替她做主,亲兄亲弟也难依凭的悲伤。接下来又表明其心志坚贞,不能任人摆布、不愿意低头的自尊。最后“静言思之,不能奋飞”。她虽然不肯向现实折腰,但又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欲挣脱桎梏而不能,于是无比的愤怒只好化作无可奈何的叹息。这和《氓》中“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中女子经历的不幸和沉思相似,结局却不同,《氓》最后的“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是大胆的决裂,而《柏舟》这首诗最后是无奈和叹息,在倾诉中也表现了女子的忠贞和自尊,并非卑微到尘埃,令人同情的同时也让人起敬。
如果作君子不遇理解,读的时候就感觉描述的君子像极了后世的屈原。君主不赏识自己,同时又被奸臣所害,心中忧愁愤懑不已。
开篇同样以一个恍惚之中漂着柏木舟在河心游的危急又茫然的处境起兴,先写了有识之士因怀着满腔热血,想一展抱负,却因没有人欣赏自己的才能而郁郁不得志。“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这两句就写出了那种无从诉说的苦闷。“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向他的兄弟同宗倾诉,他们也不能理解、帮助自己。“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这几句强烈的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依然坚定执着,不愿意屈从现实。如屈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接下来“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他们既得不到明君的赏识,恰如比干之于纣王,屈原的“謇朝谇而夕替”,还要遭到奸臣小人的诬陷,如屈原“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最后几句写出困于谗害、有志难伸的君子对现实没法改变的无奈。屈原眼见国事日非,不可回转,他忧心如焚,宁愿投江,也不屈从于污浊的世俗。
无论是被弃的坚贞自尊的女子,抑或是不遇的坚定高洁的君子,他们畸零的身世,满腔的幽愤,令我们同情,也让我们叹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