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如何让叔孙通粗创汉朝礼仪的,汉朝的礼仪是儒家礼仪,治国方略确实道家无为而治,是矛盾结合体吗?
刘邦其实是死在卢绾逃往匈奴之前的,但是我们仍旧要单独写一张刘邦最后弥留之际干了些什么,刘邦弥留之际做的是影响汉朝400年的大事,他立下的白马之盟直到东汉后期的建安末年才被曹操打破。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亲征张鲁,夺取汉中之后才进爵为魏王,四年后的220年,汉献帝刘协禅位于魏文帝曹丕,中国历史上存在407年的汉王朝终于倒塌,刘邦继续沿用汉的国号在川蜀、汉中为核心区域的地方继续对抗中原的魏国。
楚汉战争与刘邦最初那几年基本上都是在鞍马上度过,频繁的秋冬季征讨异姓诸侯战争让他身体多少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在蕲西击败黥布后,刘邦前往沛县看望了父老乡亲,前往鲁国用最高礼节祭祀孔子。
有的人说汉初用的是黄老之术,我是完全不赞同这个说法,从刘邦开始就是用的儒术与道家无为而治相结合的办法治理国家,儒术侧重于君臣伦理,要求臣下忠于君主,刘邦刚开始建立大汉时,刘邦在汉七年(公元前200年)的时候就制定过礼仪。
刘邦当初进入关中就是因为废除秦律中太过要求过于繁琐,惩治过程中又太过苛刻的部分。秦朝用的是周礼,秦朝之前的秦国设置三公分别是太师、太傅、太保。秦始皇建立秦朝后秦朝中央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开牙建府,为三公之首,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太尉是军事长官,秦朝朝臣礼节是按照周礼进行的,周礼并不是儒家的独创,而是普天下诸侯共同遵奉的制度和规范。刘邦看秦朝礼仪太过繁琐,就除去了秦朝繁琐的礼仪,力求礼仪规则简单明了,我们可以知道在楚汉战争和汉初征伐异姓诸侯王频发的时代,汉初的开国将领觐见皇帝除了宦官引见外,应该不用见到就跪的,作战的时候一切以打胜战为目标。繁文缛节并无益于将帅之间沟通协调。
刘邦开国将领中以沛县弟兄居多,萧何、曹参是刘邦在沛县的上司,樊哙是刘邦的妹郎,这层关系,你要他突然讲礼仪,在汉初开国的时候是难以想象的,刘邦既要依靠他们保障后勤或者前往前线带兵打仗,浴血沙场,又要求遵守繁缛的礼节,这在平民出身的开国重臣中是不太实际的。刘邦自己刚开始也没有这么多顾及。
事情发生转机是刘邦开国后分封异姓诸侯王在关中经营的时候,刘邦有一次犒赏群臣,在席间讨论按照功劳进行封侯的时候,众位将领们边喝酒边吃肉,都认为自己流血牺牲很多,都是从沛县就跟着刘邦进入关中,又从汉中打回关中,东出函谷关夺取天下。将军们喝了酒就忘记自己身份,抢功的时候大喊大叫,以至于大打出手,拔剑乱砍殿堂,刘邦看到这个场面感觉自己控制不住,刘邦的将军们不顾体面大打出手是有原因的,汉朝夺取天下并不是长期经营后消灭另外一个政权,像秦始皇这种帝王从秦非子开始到秦始皇这代总共600多年时间,都是按照周礼进行管理秦国臣民,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刘邦虽然当时不能够控制酒宴上混乱局面,心里感到颇为不快。
叔孙通作为汉王朝中少数几个精通儒术的官员,这时候就看到机会了,他看到刘邦不满的后就劝他说:“那些儒生,难以与他们一同夺取天下,那是因为他们固守周礼传统,太过保守,但是坐天下的时候可以用他们。我愿意替您去征召鲁地的儒生,和我的弟子一同制定臣子朝见君主的礼仪规范。”
刘邦听了叔孙通说法后问他:“那不会比秦朝还麻烦吧。”
叔孙通听到了刘邦的顾虑后对刘邦说道:“从远古的五帝每个时期就不同的礼仪,三代也是用不同的礼仪制度;礼制是根据时代、人情的变化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我愿意采用古时候的一些礼仪,与秦朝的礼仪制度融合起来制定。”
刘邦听了后心想,我汉家刚刚建立不能完全采用秦朝的礼仪,也只能如此了。
“你可以去试一试,但是制定的礼仪应该让人容易知道,要顾及我能按照你制定的礼仪做得到,根据这两条原则去制定吧。”刘邦对叔孙通说。
叔孙通秉持刘邦的旨意,作为使者带着自己的弟子前往鲁地征召儒生30多人前往关中制定礼仪制度。其中鲁地有两个儒生不肯一同前往。
叔孙通问他们:“你们为何不愿意跟我一起去关中制定礼仪啊。”
两个儒生说:“您侍奉的主子十几个了,都是因为阿谀奉承他们才变得尊贵。如今天下刚刚平定,不幸遇难的人还没下葬,因为战争而受伤的人还没有治好,现在又想制定礼乐。礼乐的产生,是因为推行仁政积累德政百年之后才会兴起。我不忍替您去办事。您要去就去吧,不要玷污我们的名声。”
叔孙通听了这两个儒生的话后哈哈大笑说道:“你们两个真实浅陋迂腐的儒生啊,当今皇帝礼贤下士正要推行仁政,你们都不知道世道变了。”
两个儒生不愿意前往,叔孙通也不勉强。叔孙通于是带着征召来的三十人一路向西到达关中。叔孙通会同刘邦身边的谋士而近臣与自己的弟子,总共一百多人。用绳索牵出训练场所,在场地里面训练礼仪规范。一个多月后,对刘邦说:“皇帝陛下可以前往试看了。”
刘邦对这件事非常重视,马上要求叔孙通举行礼仪演练。刘邦看完后说:“我能做得到。”
刘邦非常高兴,露出灿烂而满意的笑容,下令群臣也按照叔孙通主持制定的礼仪规范进行演练。
从刘邦对礼仪制度的重视对叔孙通提出的两项要求,我们可以知道,刘邦治国要的不是繁文缛节,这和他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有关系,他讲究的是实用。与秦始皇能够精读带有寓言和说理的《韩非子》不同,刘邦治国讲究实用,只要自己会的礼仪,又能体现皇权的尊贵,他就认可。
我们且看叔孙通指定的礼仪规范到底是怎么样的。
真正让叔孙通这套礼仪规范实行的是萧何主持建造的长乐宫简称后,在宽敞而干净的大殿中,刘邦在这年年初10月通知让天下的诸侯和朝中的列侯重臣和600石以上的官员进行朝贺。在外地的异姓诸侯王提前进入京城长安,和列侯们一起按照叔孙通制定的礼仪进行操练。非常熟练之后到了夏历10月初一,新的一年开始了。朝贺的仪式在天亮之前举行,皇帝身边谒者主持礼仪,根据次序将诸侯王、列侯、各级官吏等引导进入大殿门内,东西两班依次排开。侍卫官员站在皇帝座位的两边,排列在长乐宫的大殿内,手拿兵器,树立起旗帜。在灯火的照耀下群臣焦急地在大殿中恭候皇帝的驾临。
刘邦乘着皇帝专用的龙辇从皇宫的房间中出来,百官中有人举起旗帜传达皇帝即将出现的警戒号令,司仪官引导诸侯王以下到六百石官员前来按照官位等级依次朝贺天子。史书中说从诸侯王以下百官没有不感到恐惧肃敬的。等到恭贺皇帝新年的典礼结束时,又准备正式地酒宴。刘邦身边陪侍的近臣都坐在殿上,将头贴近地面趴在地上,秦汉时期的坐姿是跪坐,膝盖着地,屁股坐在脚后跟,俯伏在地之后按照官位高低依次向皇帝敬酒祝福皇帝新年快乐,王朝江山永固。汉宫中的仆臣给大臣们斟酒次数达到九次,司仪宣布结束酒宴。御使大夫作为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由叔孙通告诉御使大夫礼仪规则,御使大夫去执行规则,凡是看到不遵守礼仪动作不合规的,就教人将他带出去。刘邦对此感到很满意,感叹说:“我今天才知道作为皇帝的尊贵。”刘邦拜叔孙通为太常,赏赐金器五百斤。从此以后,朝中朝贺天子的典礼和酒宴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人敢大声喧哗不遵守礼仪的。
司马光对叔孙通评价极低,这又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