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随风

找到一个有灯的角落,躲开监控的捕捉,安放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开始例行的工作—陪孩儿们读书。

打开书本,听着窗外呼啸的风声,看着风中被肆意蹂躏的树枝,一时还不能沉下心去读书做题,脑子里思绪翩飞,不知在想些什么。

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小雨,中午时分,老天应景地飘洒了一点雨滴,还没有沾湿地面就云收雨歇、草草收工了。傍晚时分,突然刮起大风,随后就是满天的沙尘,天地瞬间就朦胧一片。窗外那高大的平时很有几分硬气轻易不会被“动摇”的榆钱树也被折腾得不知东西、随风逐流。

关闭了所有的门窗,却不能阻隔那一阵紧似一阵的咆哮呜咽。屋里的人都有些惶惶然,不知所措,有人甚至屏住了呼吸。

有人突然说:“自然从来都是锱铢必较的,所有我们加诸其身的,它都会以各种方式,一分不少地还回来。你们看,这不就是明证吗?”

人和自然的关系一直由人来决定,当人类弱小时,人们是依附自然、敬畏自然;当生产力提高了,人类好像强大了,人们开始支配自然、控制自然。于是人们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定为控制和被控制、利用和被利用的工具性关系,觉得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里,人可以主宰对方了。

可是,事实是如此吗?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如果自然可以有面部表情的话,也应该是轻蔑的冷笑吧。

干旱、洪水、沙尘、雾霾、泥石流、水污染……各种环境问题在自然不堪忍受时频频出现了。而自然的每一个小反应,就带给了人类无尽的痛苦。孰强孰弱?

宋·张载《西铭》里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意思是说,民为同胞,物为同类。他认为“气”为世界的本源。人为物中一物,人同天地万物一样都源于“气”,人的本性也同于天地万物的本性,从而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抽象命题。要求爱一切人如同爱同胞手足一样,并进一步扩大到“视天下无一物非我”。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爱一切人和一切物类。

这当然是一种理想化,却可以让我们反思我们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本就是万物中之一,为何要将自己摆到自然的对立面呢?我们真能控制自然、改造自然吗?

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一直在被强调,但真正放入心里的人却很少。呼吸着含着沙尘的空气,看着灰蒙蒙的天,我想,环保这个问题确实已经刻不容缓了。习主席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换个角度想,没有了“绿水青山”,即使有“金山银山”应该也会少了惬意吧!毕竟,我们还是需要空气、水、土地里长的粮食的。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愿这乐可以长长久久!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绪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