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历史

大家好,这里是科学胡想社。

今天,我们要胡想的是“明天”,以及“明天”它的历史。

众所周知,科学胡想社怎么可能会研究历史呢?嗯,没错,所以这次又标题党了。

好,回到正题,我们来看一下,“明天”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说到“明天”这个词儿,显然,现在它是个现代汉语词汇。我们就从中文的角度先来看看。

一般,从现代汉语词典里找到的明天 一词的解释如下: 1今天的下一天。 2.不远的将来;未来。

这些都是比较好理解的。常用词汇还是很通俗易懂的,不然也不会是现代汉语的常用词汇了。应该说其中“今天的下一天”这个解释是用得最多的。同时代指未来。

此外,还有一些如:

唐 元稹zhen3 《和乐天别弟后月夜作》:"闻君别爱弟,明天照夜寒。"这样的用法,说的就是满天的光。比如漫天都是月光,诗中所描绘的就是。或者指其他的天光很亮的意思。

当然,科学互相想社不是来说文解字的。比如甲骨文中除了众所周知的日月明那种,还有从窗户进来的月光的图像。这些我们都不研究了。主要就是来看看这个“今天的下一天”和延申开的未来的意思是怎么来的。

明天,两个字。先看明。

甲骨文和金文这些象形文字很直观的画了两个天体,太阳和月亮,两个自然发光的物体来组成这个“明”字。还有一种写法,很像是窗户和月亮的样子。既然象形,就不用多想了,那就是人们可以认识到的自然发光体。此时,明必然和光与发光体是有关系的一个文字符号。

而天,甲骨文就是人头上那一片,至高第一的意思是很明显了。

不过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用,也只是表明人上面的那一片亮了,也就是个“天明”的意思。与今天的明天一词的意思并不贴合。常见最早的与“今天的下一天”意思相同记载是《左传·文公十二年》:"两君之士皆未慭yin4也,明日请相见也。",这里指的就是今天以后的一日。但并没有用明天,而是明日。

再考虑到当前语言习惯中,明,这个字也带有下一个的含义在,比如明年。

可见,明日,很显然就是象形意义上的日月日三个东西排列在一起,一天过去了的意思。所以,中国的人所说的明天,就来自于日月交替一次的时间。含义如此,文字也是如此。

暂告段落,先记下两个重点,第一中国象形文字开始记载了日月交替成为一天,交替之后就是明天。还有第二,注意读音上这是一个末开头的词汇。

接着,我们就去看看西文中明天的来历。

最熟悉也最常见的可能是英文tomorrow了。可以分开理解两个段落,to和morrow。To的意思大家都明白,那morrow是什么呢?这个就不得不往前追溯了,古代英语,古印欧语言,古日尔曼语言。

这些罗马字母拼写的几种语言,虽然如今看来很不相同,但往早期刨刨,很容易发现词源会从一个地方出现。追查“明天”这个词之后,分别会在法语,德语,瑞典语,荷兰语,等等,都找到一个末发音开头的词根,merk。英文是to morrow,古代英语是to-morgenne,来自词根mergen或者morgene等。其实就是现在常用的morning。早上的意思。

其他类似的语言,德语荷兰语中也是Morgen(德语名词首字母大写,荷兰语不用。)法语不同稍大一点,但去掉开头的de,主要发音也是一个末开头的词汇 demain,。古代法语这个词是源于拉丁语de māne (“of the morning”), from de + Latin māne。意思就是到了早上了。但是,现在拉丁语说明天并不是用到早上de mane这个说法,而是cras,和古希腊语kaiw,波斯语su 等一个意思.词根ka的含义是发光,燃烧。

值得注意的是,德语英语等morgen,morning等词的表示早上的,表示出一天天亮的含义则是源于古印欧语的词汇merg,读么可。现在的意思就是白天,早上。古日耳曼语言murganaz,古印欧语 merk,古萨克逊语morgan等等。其实还都蛮像的,意思是闪光。

熟悉德语的又会发现一个细节,Morgen是早上,也是明天。

总而言之,在我们熟悉的这些语言系统中,明天这个人类抽象的概念大部分都会和天再一次变亮了这个常见的现象挂上钩。虽然不能断言,但基本可以推论出,人类对于“明天”的认识很可能是从源于太阳会再一次照亮世界开始的。而且,而且,还都是末发音开头的。不管是明亮还是merk,人类表音语言系统里面对于出现光明的发音真的很类似了。

这肯定是有一定联系的。基本上走遍地球,我们都可以听到管爸爸叫爸爸管妈妈叫妈妈的用法。这并不是现在日趋同化,而是发音器官天生注定了这些最先出现的表达内容基本相同造成的结果。张着嘴吐气就出现了啊,一闭嘴一张嘴妈妈就出现了。不是孩子知道那是妈妈,而是孩子一发音妈妈就来了。再张嘴闭嘴,发音有些不一样,妈妈就知道不是叫自己,爸爸自然也就过来了。别以为自己天生就是谁爸爸,关键是他叫你爸爸你才是。

再看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圣书体僧侣体等字体。同样作为象形文字,它们真的很像。但也和甲骨文象形有同样的问题。一个象形文字的表述系统,很难准确表达一个抽象的东西。在今天表达昨天发生的事情和到今天的结果容易,昨天来了一堆人,我们就画一堆人,今天死了,就把一堆人画在地上躺着好了,至于死的原因,如果都是被砍头,那就画满地鲜血,身首异处即可。可是怎么表达明天呢?无论描绘什么东西,不到明天怎么知道描绘了什么呢?圣书体有完整的体系可以表述时间日期,人事物和各种形容词,可以很好的说某年某月谁谁谁做了什么事情造了什么东西到了哪那里。但怎么样才能知道这是一个计划而不是对过去的记录呢?

我们的基因和记忆记录了大量过去,昨天发生的事情,然后我们来处理各种经验,决定现在做得事情。不管是基因记忆还是大脑记忆,决定当下的行为只是当下的瞬间,人和动物没什么大区别。但怎么样才能开始考虑明天呢?

想象一个悠闲的下午,一个人吃饱喝足,无所事事,也不能不停的生儿育女啊。于是他开始闲着考虑一些没用的事情,或者以前不需要考虑的事情。那就是,当太阳落山后,再一次升起的时候是不是肚子又会饿了呢?那时候要吃啥。想到这里,他又突然发现别人都不担心这个。根据以往的经验,饿了就去采果子,不想吃果子可以找找看有没有野兽可以提供一些肉来。但如果,我现在多放一些吃得东西在洞里,那肚子饿的时候也可以吃啊,那就不用去采集和狩猎了。

而这,似乎和会囤积过冬粮食的小动物还是没什么区别。

其实区别很大。

知道或者以为知道太阳会落山是一回事情,而相信太阳还会升起来就是另一回事情了。

埃及象形文字中,也有字母M发音的对照象形字,是一只猫头鹰。

当人类开始真正使用语言和文字,那就和山洞里的壁画有很大的不同了。抽象的概念在人的大脑中建立起来。如果黑夜代表着未知和困难,太阳的升起则是一个确定的光明。明天这个词,不仅仅是一个时间上的指向,更是希望的象征。而希望中的美好没有到达之前,谁都不能确定它是真的。

明天,就是我知道现在的好在未来会消失,我知道,但不怕,因为之后还会回来。知道生活的艰难还继续坚持,这并不是什么英雄,只是所有知道“明天”的人们共同拥有的一种力量。

2018年,随着王先生的《物演通论》和代偿理论,更多的人们关注到文明(乃是万物)是有尽头,2019年大年初一,随着《流浪地球》,又有很多人关注到,太阳是有尽头的。《时间简史》告诉我们宇宙时空是有尽头的。历史也告诉我们,各个朝代也是有尽头的。电影《特洛伊》中,斯巴达的女人海伦说过,她不怕死,但是怕明天。

明天是什么?

明天就是,我们知道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我们所依靠的一切,包括我们本身,都是有尽头的。但不能因为看到黑夜来临就终止脚步。人类向前探寻的步伐不断的会碰到边界。每一个边界都是在告诉我们之前的一切都终将逝去。但每次突破边界,我们都能给明天再找到一个太阳。

——你们的孩子不怕日落吗? 

——不,因为她知道太阳明天还会升起来的。

——刘慈欣 《黑暗森林》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天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