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医教育带你认识中医史(近代发展二)

中医药诊治疾病自成体系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体内部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重视自然和社会环境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认为精神与形体密不可分,强调生理和心理的协同关系,重视生理与心理在健康与疾病中的相互影响,因此形成了中医“生理-心理-社会-自然”的传统医学模式。中医诊疗着眼于“病的人”而不仅是“人的病”,也就不难理解中药的说明书中为什么功能主治较多,有些脏器疾病为什么针灸肢体和手足的穴位就可以治病了。

注重“平”与“和”

中医强调和谐对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认为人的健康在于各脏腑功能和谐协调,情志表达适度中和,并能顺应不同环境的变化,其根本是人体在正常状态下阴平阳秘,即阴阳的动态平衡。《皇帝内经》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是以中医理论阐明疾病的发生,其根本是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人的整体功能失去动态平衡,给了致病因素可乘之机。中医“以药之偏,调人之偏”来纠正人生命之偏,这就是治病之道。重点解决致病因子引发的整体功能失调状态


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治疗

中医诊疗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为“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采集的症状、体征等个体信息,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结合患者体质、地域环境及四时气候等,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对病证具体施治的过程。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是以证为本,法从证立、以法组方、据方遣药。又可依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但须把握标本,随证加减,体现处方用药高度个体化的特点和优势。以感冒为例,中医将之区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还会考虑到个人的体质差异,给出的治疗方案因人而异、各不相同。

“治未病”与疾病康复

中医强调关注疾病全过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中医“治未病”核心体现在“预防为主”,中医强调生活方式和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主张以养生为要务,认为可通过情志调摄、劳逸适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也可根据不同体质或状态给予适当干预,以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从而达到保健和防病作用。同时也强调疾病康复很重要,防止复发。

“治已病”成效显著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医药除在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的防治中贡献力量外,在重大疫情防治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疗效得到世界卫生组织肯定。中医治疗甲型H1N1流感,取得良好效果,成果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手足口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以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中,都发挥了独特作用。

治疗方式灵活多样简便经济

中医诊断主要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患者资料,不依赖于各种复杂的仪器设备。中医治病既有药物,也有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许多非药物疗法不需要复杂器具,其所需器具(如小夹板、刮痧板、火罐等)往往可以就地取材,易于推广使用,体现了中医治病的便捷性和经济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良医教育带你认识中医史(近代发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