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当小学毕业

丁当小学毕业了。

还记得第一次去小学“考察”的情景——未来的师生互相认识的第一面。这第一次在我看来,一是让父母对学校和老师放心,二是老师初步了解未来的学生大体怎么样,会不会摸到一副好牌或是一副烂牌。学生起点的高低对老师未来的工作绝对是有影响的。假如班上有一个ADHD孩子,一个接近自闭状态的孩子,那可以想象这个班主任会遇到多大的麻烦。这不是乱说,因为我孩子的班级就类似这种情况。

我的孩子有点不幸,进一年级前被诊断为“感统失调”,干预来接近两年,剩下的3年因大家熟知的原因在家自己干预或者“放羊”,成长的很缓慢,学习障碍非常明显。这导致了他们认知发展迟滞,心智远远落后于同龄的孩子。

不过,我们的孩子总体上算是幸运的。他们每个人都遇到了各自的“天使老师”,他们的老师们非常理解这种学习障碍,所以没去想手上拿到的是好牌还是烂牌,他们根本不会提出对孩子来说不合理的学业要求。他们更多关心的是孩子的感受和安全。因为心智落后的原因,孩子们未必能体会到这种恩惠,但事实上在学校这个平台上他们已经享受到了极好的待遇,只要他们愿意就有机会拓展。

孩子的不幸也是我们父母的不幸,而孩子的幸运自然也是我们父母的幸运。感恩这些老师,也愿天下更多类似的孩子遇到这样的天使老师。

接下来将迎接初中生涯的挑战,对孩子是这样,对我们也是如此。对我们来说,现状必须接受,live with it,一辈子,因为这是责任。

live with it, 并不是说要照顾他们一辈子,而是如有需要,最多是做一辈子教育吧。

发展迟缓,意思是说在同等长度的时间段里,个体的发展没有跟上平均数。但毕竟不同于“发展停滞”,发展停滞才是一个真正令人绝望的东西。迟缓不过是暂时慢一点,就像进度条似得,也许是内存不够,也许是网速不够,但只要挣扎着升个级,跟上来是迟早的事。

在过去5年的时间里,我们除了没有丢掉信念之外,也收获些许感悟,整理如下:

有行为问题的孩子不会自动变好,不是这样想的成人无非是没有看到给他做干预的人,比如其他长辈、老师、甚至是偶像。不是所有有行为问题的孩子都会好运地遇到有能力干预他的长辈、老师。抱有侥幸心理的父母遍地都是,但是最后都会后悔。

上述情况同样适用于发育迟缓的孩子。

学校是个非常安全的社交学习平台,但是想要让发育迟缓的孩子进行融合,除了家校密切配合之外,在校外做基础能力的培训是必要的。

过多的期待、不必要的比较,是导致焦虑的重要原因。

管穿、管吃、管住只能说是让孩子活着,但不能使其醒着。

别指望老人能带出一个让你觉得满意的下一代,那种几率比买彩票还低。

家庭教育和上一代的关系真的很大。如果不去努力挣扎一下,我们父母辈的那一套会毫无疑问潜移默化的作用于我们的孩子身上。我们原来是什么样子,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父母越能干,孩子什么也不会干。包办的结果就是废掉孩子长出应有的能力。

学着做自己,学着做父母。把自己做好了,才有资格做个好父母。

家庭教育是要认真学习才会的技能,没有人天生就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丁当小学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