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收到了一个提问:“贫民窟女孩真的可以摆脱原生家庭的泥沼,实现阶层的跨越吗?”
我的回答是:可以。
比如最近热播的励志年代剧《星辰大海》中的女主简爱,比如根据真人真事改变的电影《风雨哈佛路》中的女主丽兹,都是属于原生家庭不幸,靠着自身的努力把一手烂牌打成王炸的例子。
每个人都具备实现梦想的可能,但世界上有那么多的追梦人,成功者却是凤毛麟角。
简爱和丽兹能成功,是因为她们拥有这三种特质。
PS.成功是无法复制的,但人的力量是可以被激发的。如果你正在经历挫折,一定要耐心读完这篇文章。
01.在缺爱的环境中选择深爱的善良
人是环境的产物。
原生家庭的耳濡目染,会对一个人的行为、性格、心理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其影响可以大到直接定义一个人,决定一个人的人生。
很多人即使逃离家庭,也无法摆脱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心理创伤,因此自暴自弃,悲观、厌世、不愿再相信善良和爱,渐渐活成了自己父母的样子,用他们的方式去思考、攻击,潜移默化中成了自己最痛恨的人。
很多人从物质上解放了自己,但精神上却一直将自己囚禁在伤痛的深渊里,脸上笑着,心里苦大仇深。
很多人提及原生家庭,就是为了推卸责任,开批判大会,找到自己人生问题的罪魁祸首。
然而,原生家庭是把双刃剑,你要用哪一面,完全取决于你一次又一次的选择。
电视剧《星辰大海》中,十三岁时,简爱亲眼目睹了母亲出轨,父亲冲动之下杀死母亲后自杀,一夜之间从被父母呵护的小公主成为了“杀人犯”的女儿。
她跟着重男轻女的姑姑艰难度日,好不容易熬到成年,却被姑姑卖到了农村。
遇到这样的原生家庭,一般人要么会厌世要么会堕落,要么会出于恐惧对自己过度保护无法对外界释放正向的情感,简爱却都没有。
她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伞,努力为表妹阿娇争取上学的机会。
她痛恨姑姑势利,却也理解姑姑的难处,说“姑姑顶起了一个家”。
她不理解母亲为什么出轨,父亲为什么杀人,却记住了他们最好的一面。
她长成了一个阳光、善良、积极的小太阳,让人心疼,也让人敬佩。
跟她比起来,《风雨哈佛路》里女主丽兹的处境就更糟糕了。
用一个词形容丽兹的原生家庭,就是“绝望”。
不是那种大肆渲染的悲情,而是一步一步向前走永远是更深泥潭的绝望。是日复一日、没有梦想和希望的绝望。是无声的、细密的,像阴冷石缝里长出苔藓式的绝望。
丽兹的父亲终日吸毒、酗酒,浑浑噩噩。
丽兹的母亲因为原生家庭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又跟着丽兹父亲注射毒品得了艾滋病,双眼近乎失明。
最在乎的家庭支离破碎,丽兹却没有自暴自弃。她住过收容所,吃过垃圾筒里的食物,睡过地铁和大马路,沿街乞讨过,受尽冷眼和嘲讽,却从未记恨过任何人。
她自始至终爱着她的家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照顾、挽救自己的家人。
她说:“我爱我的妈妈,尽管她吸毒,酗酒,精神分裂,从来都没有照顾过我,都是我在照顾她,但我确实爱她,我不会忘记她一直爱着我,即使她忘记了。”
人人都说浅薄的认知和穷困的生活,会将亲情和爱稀释。
但简爱和丽兹却有着超强的心理力量,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原生家庭。
就像几米在《布瓜的世界》里说的那样:“我总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的惊喜。”
在缺爱的环境中选择给予爱,选择了善良,是她们得以成功的关键。
02.获得幸福的勇气
生活在底层,很多人最大的问题是:目光所及即是世界。认知有限,想象力也有限。
他们总是因为原生家庭而迷茫、怨恨,怨恨父母无法给自己提供资源,怨恨社会残酷,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不配拥有好的生活。
《被讨厌的勇气》中说:“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丽兹和简爱能成功,是因为她们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耐挫能力,和获得幸福的勇气,以及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沼泽地里拽出来的勇气。
母亲去世后,丽兹也曾迷茫过:“有时候我觉得世界有一层外壳,我们所有人都生在这层壳里面,你能从外壳看到外面,但是你却出不去。”
但她很快意识到了自己不能就此沉沦,她苦苦思考破壳而出的方法,换了新学校,给自己定下了新目标:“我花那么多时间去回想往事,现在我很想知道,如果我坚定不移地致力于一个目标,每天清晨一醒来就为之奋斗,我是不是就能够改变我的人生。”
然而,她没有家,没有钱,没有基础,没有精力,除了要努力克服生活和学业上的困难,还要与过去的生活隔离,摆脱环境的影响和束缚,想要实现目标简直比登天还难。
她没有半途而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习:坐地铁的时候、在餐厅打工洗盘子的时候、在别人睡觉的时候。
就这样,四年高中课程,十门科目,加上法语夜校,她用了2年的时间完成了,如愿拿到了《纽约日报》的一等奖学金,考入了哈佛大学。
简爱的姑姑霸占了简爱父母留下来的房子和存折,中断了简爱的学业,还把她卖给了梁老二。
简爱趁乱逃了出来,只身来到了广州奋斗。
从身无分文到创业逆袭,从面馆服务员、茶水间小妹、跟单员到一步一步成为行业翘楚,最后创立了自己的公司简爱外贸,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毅力,成就了一番事业。
她们让我想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诗人威廉·埃内斯特·亨利。
他自幼体弱多病,患有肺结核,一只脚被截肢,为了保住另一只脚,终身与病魔搏斗。
他在诗里这样写:“透过覆盖我的黑夜,我看见层层无底的黑暗,感谢上帝赐我,不可征服的灵魂。就算被地狱紧紧攫住,我不会畏缩,也不惊叫。经受过一浪又一浪的打击,我满头鲜血不低头。在这满是愤怒和眼泪的世界之外, 恐怖的阴影在游荡,还有,未来的威胁,可是我毫不畏惧。无论我将穿过的那扇门有多窄,无论我将肩承怎样的责罚。我是我命运的主人,我是我灵魂的船长。”
03.成长型思维
很多人拿别人天生的优势来当自己失败的挡箭牌,只看到别人的成功,看不到其背后的努力和付出。
他们说:
“丽兹能考上哈佛,是因为她是个天才。”
“简爱实现逆袭,是因为她长得漂亮。”
“xx成功,是因为她有个好爹/好丈夫/运气好/命好。”
然而,当你将别人的成功归结于天才和靠山的时候,你就已经和她们作出了完全相反的选择——你选择了为自己的生活找借口。
在极端条件下,能够抵制不良行为,实现自我隔离,保护自己,拥有正常的三观,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她们还能意识到自己的差距,突破自己的局限,找到正确的道路,所凭借的绝不只是天赋、美貌和运气,最关键的是她们拥有成长型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里说:“人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种: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固定思维模式者往往会逃避问题,他们选择的是成功而不是成长。其目的是想证明自己很特别,甚至是高人一等。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认为,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范畴,意味着变得越来越聪明。”
丽兹的父亲也有天赋,但他不思进取,不负责任,最终锒铛入狱。
丽兹的姐姐和朋友克里斯跟丽兹起点相同,但姐姐没有改变现实的勇气,选择了忍气吞声寄居在违背人伦的爷爷家中。
克里斯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选择了自暴自弃,甚至还试图将努力改变现实的丽兹拉回深渊,说她们这种人是不可能上大学的,劝丽兹接受自己的命运。
丽兹没有为了得到庇护去委身变态爷爷,尽管那很容易。
在收容所中,别的女孩在打架斗殴,只有她安安静静待着。
在学校里,别的女孩在谈恋爱开派对,只有她拼命学习。
她不信命,不认命,走出了泥沼,还保留了应有的善良和原则。
阿娇和简爱同样生长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但阿娇选择了向命运屈服,去工厂打工,每月挣300块钱。
简爱却拿着一半的薪水帮人看店,只为了能有时间读书,自考本科。
阿香和简爱有着同样出色的外表,但阿香羡慕阿英有漂亮裙子,有钻戒有公寓有豪车,选择去做了陪酒女郎。
简爱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她不愿意去更好、更快、更容易地获得金钱,宁愿当茶水小妹挣辛苦钱,自学英语,苦读《国际贸易实务》,也要脚踏实地往上走。
阿娇和简爱,克里斯和丽兹,是短视抉择和远见的不同。
阿香阿英和简爱,是对物质追求和对自我成长追求的不同,也是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不同。
04.希望
“生活的残酷会让人不知所措,于是有人终日沉浸在彷徨迷茫之中,不愿意睁大双眼看清形势,不愿去想是哪些细小的因素累积起来,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很多人陷在生活的泥沼里,偏离航道,触礁,沉没,麻木,没有人来提醒他们,他们本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没有。
所以,这篇文章不是告诉你如何考上哈佛的,也不是告诉你如何吸引富二代的。
因为你不可能通过照搬别人的经验来复制自己的路。
而是要告诉你,面对苦难,你是有选择的,选择就是希望。
每个人都有着不少于两种的天赋与优势,哪怕是既定的人生轨道,也有个高低落差值,一点点努力,就足以造成云泥之别。
在《风雨哈佛路》的原著里作者写道:“我想,如果生活可以变得很糟糕,那么,它就可以变得更好。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人时刻准备着告诉你事情应是怎样的,什么事情是现实可行的,但同时我也体会到其实没有人知道事情的结果会是怎样,除非他亲自去尝试了。不管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还是商务人员,不管是医生还是老师,不管你的背景如何,只有当我们赋予生命意义的时候,生命才真正有了意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逆境,是让一个人内心变得强大的最锋利的武器。
希望你读完之后能够受到启发,在面对原生家庭的伤痛时,选择面对它,将它作为成长的基石,而不是绊脚石。
希望你不断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希望你练就成长型思维,突破那层壳。
希望你找到内心的平静,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
希望你拥有勇气,去改变能改变的事情。
希望你运用智慧,发掘事物的不同。
希望你在艰难、无望的处境下,可以顽强生存,抓住那零星的希望。
希望你在无情的命运面前保持尊严,接受你的命运,但别向命运低头,而是去为自己逆天改命。
希望你看到她们的故事之后,至少会意识到“我可以更好”。
就从现在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