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镜(二):精神力的测量维度

欢迎大家回到心灵之镜。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了解了精神力的四种状态。在开始我们的心灵锻炼之前,我们还要了解一下精神力的三个测量维度:强度、速度、和持久度。

1.集中强度。这是指我们精神力集中的程度,按照0~100分计量,100分记为全神贯注,80分以上记为高度集中,60~80分记为中度集中,40~60分记为轻度集中,40分以下记为不集中。一般来说,我们能认真地做一件事,集中强度会在60分以上;轻度集中一般代表着分神,比如一边看书一边听歌,还时不时瞄一下电视。在我们主动集中的时候,我们调用的精神力都在应对一个任务,所以集中强度比较高;而在被动集中的时候,我们调用的精神力被分散到了多个任务中,所以集中强度比较低。在面对同一个事件时,集中强度较高的主动集中状态所消耗的精神力总量,反而会小于集中强度较低的被动集中状态所消耗的精神力总量。

2.放松强度。这是指我们精神力放松的程度,按照0~100分计量,100分记为心无挂碍,80分以上记为深度放松,60~80分记为中度放松,40~60分记为轻度放松,40分以下记为不放松。要达到心无挂碍,对大部分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根据记录,在没有经过心灵锻炼之前,让一个人尝试放松身心10分钟,平均只有不到1分钟的时间大脑能进入深度放松,约有2分钟处在中度放松,再有约2分钟处在轻度放松,剩下一半的时间都是不放松的。人们其实并不如自认为的那样了解自己,当我们以为自己在发呆在放松的时候,其实大脑根本没停下来。我们没有真正地了解和体验放松的感觉,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什么才是放松的感觉。因此,我们想要更多地进入到深度放松,甚至是心无挂碍的状态,就要在每次进入状态的时候得到提示,然后反复地捕捉自己是如何进入深度放松状态的。

3.集中速度。这是指我们从想要集中精神开始到进入高度集中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很多时候我们说自己很难集中精神,其实就是集中速度较慢,进入高度集中状态所用的时间比较长,甚至无法进入高度集中状态。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在1秒以内进入高度集中状态,但随着精神力的消耗和脑神经疲劳的积累,集中速度会变得越来越慢,直至无法进入高度集中。因此,集中速度是一个很好的衡量指标,可以让我们找到自己最佳的工作和学习的节奏。当我们的集中速度下降到3秒,就说明我们该让大脑休息休息,恢复恢复精神力了。如果我们不休息,持续压榨自己的精神力,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工作了1个小时,头昏眼花,接下来2个小时都没办法专心工作,一个早上可能就只有1个小时的有效工作时间,并且精神力处于枯竭状态。而如果我们根据集中速度调节工作节奏,那就可能会出现另一种情况:我们工作25分钟,发现集中速度降低到了3秒,于是我们放下工作做一个5分钟的主动放松锻炼,然后再继续高效工作,最后结果是,一个早上3个小时内,我们保持了150分钟的高效工作,同时保持了精神力处于较高水平。

4.放松速度。这是指我们从想要放松开始到进入深度放松状态所需要的时间。放松速度与心理压力的程度还有精神力的强度有很大的关系。以我们的身体放松为类比,肌肉越紧张,放松所需的时间就越长;肌肉强度越强,放松所需的时间就越短。同样的,我们面临的精神压力越大,放松就越不容易;而我们的精神力越强,放松就越容易。假设我们的精神力为100,应对的精神压力强度为50,我们要进入深度放松状态,就要用50%的剩余精神力将应对压力的那50%的精神力释放出来。当精神压力上升到70时,我们就只能用30%的精神力去解放我们那70%的应压精神力了,所需的时间自然变得更长。如果我们的精神力强度变为200,那要应对强度为50的精神压力,我们就有了75%的精神力去解放那25%的应压精神力,进入深度放松的速度自然变快了。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考试前的晚上,有些人会辗转反侧,而有些人却能睡得很深。

5.集中持久度。这是指我们维持在高度集中状态下的时间长度。有些人天赋异禀,精神力强大,能快速进入高度集中状态,却常常完成不了多少事情,很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的集中持久度不够,问题还没解决就从高度集中状态退出来了。集中持久度与很多因素相关,包括精神力的强度、事件所需要消耗的精神力、精神力使用技巧等。集中持久度最高的状态是心流状态,人们可以长时间保持在高度集中状态,忘却时间的流逝,直至精神力降至警戒线。当然,有些拼了命的人可能连精神力告罄警报都忽略掉,透支身体机能,最后就保持高度集中状态到休克晕倒,虽然他们的集中持久度会很强,但这并不是我们提倡的健康使用精神力的方式。对于集中持久度我们需要了解,需要通过科学的练习去延长它,并且掌控自己的集中持久度,形成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节奏。

6.放松持久度。这是指我们维持在深度放松状态下的时间长度。前面我们提过,主动放松状态可以促进精神力的恢复,甚至可以增加精神力的强度。这种效果是在进入深度放松状态后才会发生的,并且不是一进入深度放松就会发生的。进入深度放松状态后,精神力开始进入高速恢复状态,并且不断加速,直至精神力完全恢复,然后开始精神力总量的慢慢增长。一旦我们退出深度放松状态,这个过程便会停止。因此,通过每日锻炼,增强我们放松持久度,对我们增加精神力、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有很大的益处。

这6个测量维度其实都是从侧面去测量我们的精神力。这是因为,精神力本身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计量方式和测量工具。从侧面测量的关键是,每个人的数据基本上只能与自己作比较。也就是说,如果我在一次测量中,集中强度为88,集中速度为1秒,集中持久度为60秒,应对的事件为从1数到100,那就意味着我在应对这个事件时,最高只能调用约88%的精神力,在1秒内进入认真数数状态,并且坚持认真数数60秒。或许我只数到了60,所以从61到100我就数得没那么认真了,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甚至旁边走过一个人,我就忘了自己数到哪儿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我的集中强度增加到了90,集中速度为0.5秒,集中持久度变为100秒,那我就可以心无旁骛地数完100。由于我们应对的事件没有变化,也就是所要消耗的精神力理论上没有变化,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我们的精神力总量增加了。

一般来说每个人每天这6个精神力测量维度的数据都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我们可以取每日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我们的精神力日常指标,给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做参考指导。特别要说明的是,如果我们持续处于高度集中和深度放松之间,既不能进入高度集中,也难以进入深度放松时,这种状态称为“混乱”。混乱状态下,我们既不能好好工作,也不能好好休息,精神力被持续消耗,总量处于较低水平,整个人看上去就是一直蔫蔫的,各种身心问题就会不请自来。而且,混乱状态具有欺骗性:我们听着歌做PPT,以为自己既在放松也在高效工作,其实既不集中也不放松,大量的精神力被白白浪费掉了。

关于如何锻炼精神力的问题,我们往后继续探讨。欢迎评论留言,让我们共同为国人的身心健康贡献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灵之镜(二):精神力的测量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