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师毛姆的书,一直都是值得看的。他笔下的故事从来没有滤镜,他好像不懂得隐喻……尤其是《人性的枷锁》。
网友评价说:
《月亮与六便士》是天才的简史,而《人性的枷锁》是普通人的写照。
这是一本很厚的书,学校期间看过几十页,便再也看不下去。而立之年,再翻来看,居然能一口气看完,像是回忆一般的畅快,又像是揭伤疤一样的疼痛。
《人性的枷锁》据说还是毛姆的半自传体,看的时候也有一种对毛姆成长的窥探,看完又但愿这是虚构的故事。
洋洋洒洒600多页的书,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脑洞大开的反转,就是一个普通人菲利普30多的成长岁月,走了一些弯路,遭遇了亲人的离开、友情的消逝、爱情的甜蜜与折磨、贫穷的消磨、天生残疾的自卑......最终看到结局,令人唏嘘,久久不能释怀,到底要自由还是安定?幸福和生命的价值总是冲突的,该如何选择?
可以说,这本书让我重新建立了人生秩序。为什么我们总是踌躇满志,最终又归于平凡?这不是偶然,恰恰是必然。
尼采用一个反向答案告诉我们: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毛姆则用一本《人性的枷锁》来告诉我们,我们总是努力挣脱一道道枷锁来获得片刻的自由和重生,然后又马不停蹄地投入下一道枷锁,在枷锁里无意识无休止地劳作,即谈不上美好也不见得丑陋。毛姆用天才才有的视角透析着人性,每个人物都写实得毫无保留。
我们为什么要看这本书?因为是被自己锁住的人,而开锁的人也必须是我们自己。
(一)年少,外在最容易成为枷锁
天生患有跛脚的菲利普,童年父母双亡,被寄养在无子女的牧师伯伯家。伯伯天生冷漠,伯母倒也热情,但未养育过子女不懂如何照顾菲利普,一家人日子相处得勉勉强强,并没什么特别的亲子感情。
没有父母的关爱,菲利普很早熟,敏感。跛脚,让他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会细心观察别人对他跛脚的反应,把别人所有不正常的回应都归咎于自己身体的残缺,哪怕别人不经意地笑声也被他误以为是嘲笑。不敢跟人主动说话,只要别人看他的脚,他就会不自觉脸红。
这些让他一度不愿意与人打交道。好不容易交上一个好朋友,却像谈恋爱一样患得患失,最终失去了朋友。
跛脚的自卑伴随着菲利普一生,年少的时候他以为更换环境就可以减轻他的自卑,后来他以为假装不在意就可以摆脱,最后发现接受和放下,才能真正地摆脱,所谓的自卑是自己过分的在意。不管是别人开玩笑还是真的提及到他的跛脚,只不过是揭别人伤疤的谈话,更容易让大家迅速熟络起来而已。
每个人都有自卑的地方,但每个人都有不同自卑的表现形式。年少的菲利普是脸红、不知所措。长大后,他会有意回避。成熟后的菲利普,也可以在自己实习的医院治疗,还不时自我调侃。
跛脚一直都在,自卑也会一直都在,今天可能是自卑残疾,明天也许会自卑贫穷......可是残疾人也有拿到长跑冠军的,穷人也有一家人甜蜜幸福的,决定我们自信的东西从来就不是那些外在,而是内在的贫乏。
(二)自由,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枷锁
都说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自由就像一道光,我们总是追着它跑,至于它究竟是个什么,好像没几个人能说得清楚。
菲利普也是一个爱自由的人。已经过世的母亲和伯父伯母都希望他能成为一个体面的牧师,于是菲利普按照他们的计划,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皇家公学。但他一想到,自己一生要像伯父一样在小镇上庸庸碌碌地度过,就禁不住后怕。他开始厌倦教堂里每周无聊的礼拜,公学里教条式的制度,麻木的学习。他要挣脱,不要被安排,不要做工具人。
菲利普以为做自己的主就是自由。看到同学去了德国,描述德国如何令人心醉。无论伯父伯母如何劝说,菲利普毅然决然放弃了公学的学业,踌躇满志地只身去了德国海德堡。
刚到德国,菲利普获得了来之不易的自由,想什么起床就什么起床,想什么时候睡觉就什么睡觉。
绝对的自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好事,毕竟连走路这么简单的事情都需要阻力才能完成。
自由的人总是喜欢随风飘摇。在海德堡求学中,他走出了学校和家的象牙塔,遇见了斤斤计较的房东,窘迫的老师,理想主义的海沃德。他见识了灯红酒绿,听到了爱情的朦胧,美好的生活好像都在向他招手。他不想一直为生活准备,他要开始生活。
在海德堡三个月的学习后,菲利普决定离开德国,去伦敦闯荡一番。
人之所以能自由,只是因为还有人在为你的自由买单。
从德国回到英国后,菲利普明显感受到了伯父伯母的衰老。但是,为了菲利普的重新选择,伯父写信给朋友,安排菲利普在伦敦学习会计。枯燥的会计学习,菲利普很快就厌倦了。在普通人中还算可以的艺术细胞和朋友对巴黎生活的描述,菲利普开始了计划去巴黎学习画画的打算。
兜兜转转,菲利普一直都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每一次以为是向着美好出发,去了巴黎后学习艺术未果,又回到伦敦学医......
反观我们也是一样,我们总是想要挣脱。挣脱学校的教条,家人的唠叨。人为什么总要走弯路,因为我们忽视了父母指明的捷径。
就像菲利普在德国学习的感悟,
一个人一生必须艰苦跋涉,越过一大片土地贫瘠、地势险峻的原野,方能跨入现实的门槛。说青春是幸福的,这只是一种幻想,是已经失去了青春的人们的一种幻想
未完待续,下段我们继续看菲利普是怎么一步步打破对爱情的枷锁,中产阶级,理想主义的枷锁,看看贫穷是怎么塑造人的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