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成长计划

【经典导读】

【心学之源】象山文集序

圣人之学,心学也。尧、舜、禹之相授受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心学之源也。

为什么圣人之学心学也?

因为追根溯源,上古时代,尧舜禹口口相授的便是16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这16字就是心学的源头,也是儒家思想的源头。

为什么人心惟危?

人心指小我,人心之中常有小我,而小我常伴有不明和贪欲,故时常处于危险之中。

为什么说道心惟微呢?

是大我。行在中道上,然而中道微妙难行,所以道心不易把握。

惟精惟一,指我们心中本来就有光明纯粹的那颗真心,只是被不明和贪欲所遮蔽,因而需要以精研细磨的方式把心中杂质去掉,去掉杂志的过程就是惟精的过程,通过研磨打扫内心的污垢和灰尘,达至内心的纯粹与清静,而这个纯粹与清静,就是一,就是心的本来面目,这就是惟精惟一,精一之功,这个一是目的,精是功夫。

孔孟之学,惟务“求仁”,盖“精一”之传也。而当时之弊,固已有外求之者,故子贡致疑于多学而识,而以博施济众为仁。夫子告之以“一贯”,而教以“能近取譬”,盖使之求诸其心也。

孔孟之学,它是从惟精惟一传下来的,求的是仁爱,为什么子贡致疑于多学而识呢?

因为学知识那是在事上用功,是在外求,所以子贡认为博施济众是仁爱,但在孔夫子看来博施济众做慈善,也是在外求,也是在事上、德上用功,并非在心上用功。所以孔夫子说“一贯”,一以贯之。

什么是真的仁爱?

是从内心发生的一颗仁爱之心,一以贯之,有这颗心,才有语言、行为、结果。

盖使之求诸其心也。孔子告诫子贡,人民爱物的事业应该是从推己及人、涵养自己的内心开始的,而不是仅仅表现为博施济众,更不是多学而识,那都是外求。

盖王道息而伯术行,功利之徒外假天理之近似以济其私,而以欺于人,曰“天理固如是”。不知既无其“心”矣,而尚何有所谓“天理”者乎?自是而后,析“心”与“理”而为二,而“精一” 之学亡。

功利之徒假借仁义的名号,做一些自私自利的事,变得内外两张皮。

心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密码,心是事物的源泉之源泉,如果只是在事上表现一份仁爱,却不在自己的心上用功,所作所为就变成了伪善。回到心上,我已经唯一。

【成长故事】

当你在心底种下一颗大树的时候,心上的不明和贪欲就会像杂草一样渐渐枯萎。

做一个追随圣贤,内心光明,值得托付的人。

【明心净心】

学习是为了成长自己,利益更多的人。

1.立志不易,圣人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孔子15岁就开始有志于学习圣人之道,30岁才立定之想。阳明先生也曾说终身学问之功只是立得志而已。

可见,真诚立志着实不易,立志是一个过程。

人生重大秘密是心中拥有无尽宝藏。圣人之心,圣人之道,圣人之德,圣人之事,皆是吾性自足的。

人生重大真理是行为作用与反作用。

人生重大战略是建设心灵品质主宰行为作用从而开发心中宝藏。

人生重大价值是成就他人建设心灵品质主宰行为作用从而开发心中宝藏。

我们对人生四个真相的明白和体证越深入,志向就能立得越坚定越有力量。

2.持久的深入的明心静净心,才能不断的深入的去除贪欲,。

明心净心就是打开心中无尽宝藏的钥匙,驱逐心中阴霾的光明,把自己的心灯点亮,才能点亮别人的心灯。

立下志向之后,就要时时用大我关照我们的起心贪念,意识、语言、行为是否合于我们的志向,一旦有不好的起心贪念,立即反省,去除不明和贪欲。

关于持久的学习和成长

1.学习不能中断,很重要的一句话“不怕慢,就怕站;只怕偏,最怕是退转”。

2.发挥机制的力量,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远,彼此赋能。

【今日思考】

种下一棵小树,先要专注在它根系是否发达,如果此树无根,你再怎么培壅灌溉,恐怕也是白辛苦一场。人的志向就像是在心田种下这样一棵树,如何让这棵大树深深扎根,如何让我们能够立定志向?

如何立志?如何引导自己立志,又如何发现自己的强项,并不断努力,让自己的志向实现?

很期待课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日成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