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Day 29 我们能赚得更多吗

绝大多数人的所谓“贪婪”,实际上是来自于无知,而不是出自故意。

我们要先定义贪婪:

贪婪就是想要原本并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贪婪是七宗罪的其中一个。若是仔细看看剩下的六个,就会发现其实它们全都源自于贪婪。

在投资领域里,“贪婪”像一个魔鬼,有着无数的化身,无所不在,几乎总是“所向披靡”。

如果有哪一次被“贪婪”这个魔鬼摆了一道,别惊讶,因为那实在是太正常了 —— 被摆了一道,竟然还没死,就应该非常庆幸了;被摆了一道,还没死,然后竟然还醒悟了,那就是不幸中的万幸。

很多人的贪婪,来自于无知。当人们想要一个并不属于他们的东西的时候,那就是贪婪。可是,当他们那么做的时候,很可能他们并不知道那么做是贪婪,很可能他们并不知道那东西原本并不属于他们,他们理所当然地以为他们“原本就应该”拥有那东西……

借了钱不想给利息就是这样,首先,利息就应该属于放贷者;其次,金钱在时间流动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利息。

这种“贪婪”来自于无知,很多的时候并非“故意”。

说到利息,笑来老师还在文中引出了投资回报率。

我们知道一个基本的原理:

资本金额越大,获取同样收益率的难度越高。

用 100 元去赚取 10 元,应该是易如反掌,然而,用 100 亿去赚 10 个亿回来,与前者之间的难度差异就天壤之别了。

我们看看全球范围内顶级投资者的战绩:

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截至 2007 年的 43 年里,复合年化增长率为 21.1%;

西蒙斯: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大奖章”基金,自 1988 年成立以来,连续 30 年,平均复合年化回报率高达 34%;

格林布雷:哥谭基金,在 1985 年到 2005 年这 20 年间,复合年化回报率达到了40%……

这些都是“神一样”的存在。

我们必须确保买到的是在长期至少获得15%复合年化收益率的币种。(笑来老师在专栏中说的是股票,我想是通用的,某些时候币价比股价更加凶猛。)

大神格林布雷的一个类比特别精彩,值得牢记:买股票但不知道究竟买了什么,就如同手持火把穿过一个炸药工厂,你可能活下来,但是你仍然是个傻子。

15%,这是个要记住的数字。不过,在此之前,还要回过头来认真注意措辞:

复合年化回报率(或“收益率”)

一旦我们讨论“复合年化回报率”,我们讨论的不是一年,不是两年,是好多年,一般是十年以上,甚至二三十年……

那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贪婪”了呢?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又被“诱惑”了呢?后者看起来简单点,因为“先去看那价值是否足够长期”就好像可以开始判断了;前者实际上很难,虽然说起来很简单。

很多的“贪婪”实际上来自于无知……

既然如此,我们好像就有了办法:

摆脱无知——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更有知一点点。

“无知的贪婪”之所以可怕,就是因为,“在当时当刻”,自己是没办法知道的。

每次我们回头看到自己的贪婪的时候,我们就多了一点“对付贪婪的经验”;每当我们看到别人贪婪的时候,也会多一点点“对付贪婪的经验”……

学会了,再想要,就不是“贪婪”了,因为有了本事要,这样的东西应该属于我。你说这是不是超级解脱?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笔记 Day 29 我们能赚得更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