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记忆里,和时间观念最亲密的词,大概就是“春秋”了。一说到年华流光,就用春、秋之间的变化来形容时间的流转。白居易的《长恨歌》里有名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写的就是物是人非,今夕何夕之感。
“沐春风而思飞扬,凌秋云而思浩荡”。古人爱春秋,也爱伤春悲秋。春与秋,生命从萌芽到衰残,来得那么蓦然,去得那样心惊,人心猝不及防,于是,“断肠人在天涯”。但是在夏天却不会,因为夏天处于春秋之间,不疾不徐,把人世间最繁华的画卷在你的眼前铺就,也酝酿了美轮美奂的写给夏天的情诗,“一枝一叶总关情”。
01 生如夏花之绚烂
人们都说“春花秋月”是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但我认为,在春天就早早绽放的花朵,不免过于娇弱,一夜“雨疏风骤”之后,便已是“绿肥红瘦”了。而夏花却不同,它在阳光最饱满的季节绽放,如同奔驰、跳跃、飞翔着的生命的精灵,即便暴雨倾盆,落花满地,却依然傲娇地怒放,尽力诠释着生命的灿烂辉煌。
题山石榴花
【唐.白居易】
一丛千朵压阑干,翦碎红绡却作团。
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
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
虽说石榴不及牡丹花开富贵、雍容大度,也没有玫瑰绝世姿容、千娇百媚,但俗话说:世间最高贵的美丽在于“美而不自知”,榴花虽美,却并不恃美傲物,它美得质朴,美得随和,热情如火而又平易近人,让人爱不释手。
说起夏季繁花,除了光彩照人的石榴花,又岂能少得了它的装点?
战国七雄争霸,楚国年轻有为的三闾大夫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大意是说:裁制荷叶做上衣啊,齐集芙蓉以作做下裳;世人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吧,只要我的内心确是芳洁纯真。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那样一位花中君子,正好与屈夫子的高风亮节相得益彰——就算身处乱世,奸臣当道,也要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02 忽惊银箭四山飞
小时候,我们会背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春天的雨,淅淅沥沥,无止无休,如泣如诉,伴随着莫名而来的惆怅与春恨,似闺怨一般的缠绵悱恻。夏天的雨则不然,它来时兴致勃勃,风驰电掣,去时云开雾散,毫不逗留。如同行走江湖的侠客,只留清凉在人间。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夏雨妙就妙在突然而至,令人猝不及防,就好像老天爷要故意跟人们开个玩笑,惊耶?喜耶?全凭运气。
《溪上遇雨二首》
【唐.崔道融】
其一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
其二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夏天的雨,我觉得是人生不确定性的一个最具体形象的一个物象。通常来说,人们总是习惯于在确定性中享受生活。但非常遗憾,也让人非常无奈的是,不确定性总是悄然而至,让人防不胜防,乱了阵脚。
要知道,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唯一不变的就是永远在变。当我们闪无可闪、避无可避之时,必须处变不惊、临危不乱,须积极面对,坦然接纳,以磐石之心、不变之志,尽可能应对或掌控各种不确定性。就像我们习惯享受了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一样,也应该敞开怀抱,坦然接受电闪雷鸣、狂风暴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快乐来了,惊喜而不得意;烦恼来了,感慨而不失意。如是而已。
03 一半忙碌一半闲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夏天正式开始。
立夏时节,太阳到达黄经45度,太阳高度持续攀升,阳气上升压倒阴气,加上雨水滋润,万物开始进入繁茂生长的时节。而到了夏至,民间谚语有云:“到了夏至节,锄头不能歇;进入夏至六月天,黃金季节要抢先。”
首夏山中行吟
[ 明·祝允明 ]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
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终日忙碌,不过为求一安身立命之所。炎炎夏日,烈日当头,当你感觉身心疲惫、案牍劳形的时候,何不停下匆匆脚步,“偷得浮生半日闲呢”?
《夏日三首.其一》
【宋.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田园无非就是这种状态了。但一定要去深山老林、偏远村落才能身心安顿吗?当然不是。田园其实就在你的身边,你的心里,只要有心,身边处处是田园。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宋.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中国诗歌里的田园,代表着我们的生命从喧嚣走向宁静的一次诗意回归。归去来兮,归去来兮,陶渊明们回到了哪里?他们回到了田园,那是自然;回到了天性,那是自我。自然与自我融为一体,那就是“自在”,而这种真正抵达心灵自由的状态,或许就是庄子所讲的“逍遥游”。
绮丽夏景,幽赏未遍。逍遥游于天地之间,与君共尽一壶酒,莫负夏日好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