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多烦恼,读书是解药

今天读完了《图画书小史》,连同前面读的《陶渊明也烦恼》《教育是慢的艺术》《鲁滨逊漂流记》(这本第三次读),暑假读书的任务完成了。

想想流水般的日子,我解了哪些毒呢?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梳理,得益于黄晓丹的《陶渊明也烦恼》,其次是对师生生活的再审视,我变得更加珍惜自己,也平和下来,感到被抚慰,这是张文质的《教育是慢的艺术》。

至于u《鲁滨逊漂流记》是很特别的,以后再说自己多读的原因。

《图画书小史》很贵,88元,因为是彩印的。不过朋友从旧书网买来,才二十多元,重要的是还有签名,真是让我羡慕嫉妒!这本书的总论看得轻松,没想到分论部分就是把总论写得更详细些,这似曾相识又有些深入的感觉,怪怪的。第三部分是专门一个作者的记录,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还可以多写一点。

一度以为这个月是看不完了,而且人名太多、书名太多,有些书读过,但不知道作者是他。有的作者如雷贯耳,却不知道那本书原来是他写的。

在碎片时间里,不断地翻,居然看完了,意犹未尽,还一口气做了两个思考题,很过瘾。

我重点回答的是童书审查制度,这种制度,是把孩子看作未受“污染”的白纸,而把社会上不符合他们观念的东西统统屏蔽在外,似乎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保护,就会纯洁健康地成长。就像有家长对马小跳、查理九世、装在口袋里的爸爸这些书嗤之以鼻。诚然,这些书贴近孩子的生活或符合他们的审美,他们把这个地方当做一个出口,爬出去简单,又可以开心。

但是,孩子耳濡目染的世界,并不是那么单纯无害。我觉得大人反而应该真实一点,把社会一点点呈现在孩子面前,“成年人的对话并不意味着让孩子离开房间。”    审查的标准受时代和个人喜好的影响,实在不太靠谱,个人建议开放点,允许奇特,枪口放高。这样给读者和作者都有选择的机会。

    就像最难启齿的性教育和死亡教育,正是因为大人的避讳,才让孩子们觉得神秘,自己胡乱探索。大人的逃避,就给了别人任意侵入的机会影响孩子。

    所以,我觉得大人不妨坦诚点,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给孩子讲解。

至于应该被禁止的,是违反人类普遍原则的,比如虐待人或动物,简单说来,就是那种反人类的。   结合前几天开始读的《童年的秘密藏在绘本里》,觉得儿童的世界,真是很需要大人们去了解。孩子的一些表现,往往在前面是有征兆或者原因的,他的行为背后,都有着心理在起作用。

开读《五种时间——重建人生秩序》。她把人生的时间分为300个100天,每100天去做一件事。时间分为生存、赚钱、好看、好玩、心流时间,最后还折叠时间,建成花园模型。这种说法还蛮有意思的,羡慕古代人按照节气、节日生活,悠闲而有节律。

如今,我们究竟如何在管理时间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多烦恼,读书是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