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的商鞅,生前为秦国立下盖世功勋,下场却如此凄惨

秦国未统一六国之前,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秦穆公为国家强盛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到了孝公时期,发展的脚步慢了下来。孝公为了迅速发展,使国家强大起来,向天下广募人才。

魏国有一个人很有才干,叫做公孙鞅,却得不到魏国君主的重用。听说秦孝公招募人才,于是他来到秦国,希望能得到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经秦孝公的侍从景监引荐,公孙鞅得到了孝公召见的机会。他见了孝公,向他陈述自己的治国方略,孝公却不感兴趣,听得昏昏欲睡。公孙鞅退下来,对景监说:“这次我讲的话,大王领悟不了,希望再给我一次机会。”景监去见孝公,称公孙鞅确是个人才,再给他一次机会。

于是,孝公又见了公孙鞅一次,这次公孙鞅讲的理论,他仍然不感兴趣。商鞅又一次对景监说:“这次讲的,大王仍然不理会。不过,我已经知道了大王的心思,再让我讲一次,我一定能够打动大王。”

孝公第三次听公孙鞅陈述发展国家经济、壮大国家实力的策略。这次,他深深地被公孙鞅折服,连连称赞公孙鞅,称他是真正的治国能臣。

商鞅献计秦孝公。来源/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版《史记(拓展阅读本·青少版)》插图

原来,第一次,公孙鞅讲的是上古明君尧舜的治国之道;第二次,他讲的是春秋五霸的强国方法,这些,秦孝公都不感兴趣。因为,这些方法虽然可行,但是需要很长时间,没有几十年的努力没有效果。秦孝公不想等那么久,他想使秦国迅速地强大。

公孙鞅摸清了孝公的想法,对症下药,他对孝公说:想要迅速发展,唯有变法。但是,这样一来,会损害一些贵族的利益,而且,必须施行严峻的刑法,就不能效仿那些仁德君主了。

秦孝公不在乎,只要能迅速强大起来就行。于是,在他的主持下,公孙鞅开始施行变法新政。

公孙鞅的新政主要有两条:第一条,就是鼓励军功。鼓励士兵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如果立了大功,普通士兵甚至可以晋升为贵族;反之,如果贵族们没有军功,原来享有的特权就有可能被剥夺。第二条,将人民“五家编为一伍,十家编为一什”,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罪,十家连坐;一家犯罪,其余九家都有检举的义务,如果隐瞒不报,“处以腰斩”,积极检举,则可以得到赏赐。

担心人们不相信朝廷推行新政的决心,公孙鞅想了一个方法。他命人将一根木头放在南宫门,放出话去,不论是谁,只要将这根柱子扛到北门,就能得到十两赏金。看到只是一根普通的柱子,大家都不相信,却也没人敢去尝试。

见这样,公孙鞅将赏金提到五十两黄金。终于,有人忍不住了,扛柱子到北门,顺利拿到黄金。

为推行新政,商鞅巧妙宣传。来源/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版《史记(拓展阅读本·青少版)》插图

这样一来,大家都相信了朝廷推行新政的力度,新政很快推行下去。

他的新政很有效,这样一来,人们都不敢为自己的私利轻易争斗,为国作战时,却都奋勇争先,争取立功。秦国对外作战连连胜利,迅速强大起来。

但是,公孙鞅的新政有一个弊端,过于强调严酷的刑罚,忽视了对人民的教化。还有一点,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和特权,这些贵族对公孙鞅恨之入骨,这也给公孙鞅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孝公去世,太子即位,新的君王不怎么支持公孙鞅,旧贵族们开始反扑,最后,公孙鞅不仅本人被五马分尸,家人也都陪着丢了性命。


公孙鞅为秦国的强盛做出了巨大贡献,秦孝公将商地封给了他,赐予他封号“商君”,后世人都叫他商鞅。


参考资料:

司马迁 著;张新煜 改写,《史记(拓展阅读本·青少版)》,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悲情的商鞅,生前为秦国立下盖世功勋,下场却如此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