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经济课堂--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

一、大纲:

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
战俘营里的价格与价格波动
战俘营里的货币
战俘营里的通胀与通缩


二、精彩句子:

  • 仅靠关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展起市场交易才能够互相帮助,也只有通过市场交易,才能够公平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 事实上,一个战俘物质享受水平的显著提高,不是依靠自身攫取生活必需品的能力,而是通过商品和服务交换得以实现的。
  • 哪怕物质的总量不发生变化,只要人与人之间能够进行交易,幸福就能够无中生有。
  • 有交易就有价格,有价格就有价格波动。
  • 有了货币,就有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劣币驱逐良币 : 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造铸局长提出,也称“格雷欣现象”(Gresham's Law),他观察:消费者保留储存成色高的货币(undebase money)(贵金属含量高),使用成色低的货币(debased money)进行市场交易、流通。
简单的说就是:森林法则(强者生存,弱者淘汰)


三、问题与体会:

1.在《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为什么香烟成为战俘营里的货币?

答:

  • 烟草本身就比较昂贵
  • 香烟 与 食物(生活必需品)相比较,食物更是战俘营里面犯人的必需品
  • 因为战俘营里是随机发放,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相同的物品。对于不抽烟的犯人来说香烟一文不值,但对于有烟瘾的犯人来说更是他们的精神食量。彼此互惠互利不是皆大欢喜吗?

2.在文章最后,作者提出一个问题:这一讲的主题是经济规律在哪里都起作用,哪怕是在战俘营里面都起作用。现在倒过来,请举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里面,经济学规律是不起作用的,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答:

  • 人与大自然

3.体会:

  • 经济规律在生活中随从可见,举个栗子:菜市场上的经济规律。
    市场上很多摊位,很多卖着相同的菜品的摊位。互相之间存在着利益竞争,百姓们都喜欢便宜、质量又好的蔬菜,卖主当然要迎合百姓们,要不然哪来的生意。就算便宜,但不会低于某个零界点。因为要挣钱,而且成本需要考虑。
    蔬菜的质量这个问题就有说头了!
    一些商家很聪明,在冬天快要来临的时候就开始囤货(信息差),天一冷蔬菜就被冻坏,那样自己的蔬菜就能卖个好价钱(物以稀为贵)。因此,就形成了通货膨胀。当然也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情况,那就惨喽!

你可能感兴趣的:(薛兆丰经济课堂--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