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盘点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劳动者的美食

五一终于来了,整整五天的假期可是让小编盼望已久。五一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有的节日,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为致敬劳动人民,小编专门收集了文学作品中对为劳动人民所属的美食的描写,质朴而诱人,大家快来看看吧!


红烧肉

红烧肉是一道著名的大众美食,做法有很多种,总之都离不开猪肉。不过对那个时代的劳动者而言,这应该是最解馋的一道荤菜了,不需精雕细琢,只是纯粹的肉,纯粹的煮,纯粹的吃,纯粹的美味。

原文出自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我先把四片肉放到水里煮会,煮熟就行,不能煮老了,煮熟后拿起来晾千,晾干以后放到油锅里一炸,再放上酱油,放上一点五香,放上一点黄酒,再放上水,就用文火慢馒地炖。

揭开锅盖,一股肉香是扑鼻而来,拿起筷子,夹一片放到嘴里一咬,味道是,肥的是肥而不腻,瘦的是丝丝饱满。我为什么要用文火炖肉?就是为了让味道全部炖进去。

爆炒猪肝

在许三观的那个年代,猪肉还不是那么容易能吃上的,所以馋肉的时候,可以买一些相对便宜的猪下水。不过许三观的命运实在太过悲惨,只能和孩子们一起幻想这道美食,而作为读者的我只能对着文字流口水。

原文出自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猪肝先是切成片,很小的片,然后放到一只碗里,放上一些盐,放上生粉,生粉让猪肝鲜嫩,再放上半盅黄酒,黄酒让猪肝有酒香,再放上切好的葱丝,等锅里的油一冒烟,把猪肝倒进油锅,炒一下,炒两下,炒三下……

这时候不忙吃,先给自己斟上二两黄酒,先喝一口黄酒,黄酒从喉咙里下去时热乎乎的,就像是用热毛巾洗脸一样,黄酒先把肠子洗干净了,然后再拿起一双筷子,夹一片猪肝放进嘴里……这可是神仙过的日子……

羊杂碎汤

那个时代,猪肉对于劳动人民况且是奢侈品,那羊肉更是吃不起,所以想吃羊肉就有羊杂碎做替代。不过小编认为,羊杂碎的味道并不比羊肉差,爆炒、卤煮、炖汤,都是香喷喷的大众美食。

原文出自张贤亮《河的子孙》

“来碗杂碎汤吧。”

“好——一咧!”

姜麻子真舍得放作料。热腾腾的杂碎汤上浮着厚厚的一层辣椒油,再撤一撮香菜,有红有绿,看着就叫人嘴馋。杂碎汤沾烙饼,吃得满头冒热汗。

臊子面

这是一道标准的陕西美食。陕西美食以面食著称,而臊子面又是面食中的独一份,也是《白鹿原》中的头号美食,当初看到这里的时候,小编馋的赶紧去泡了一包泡面来慰藉自己。

原文出自陈忠实《白鹿原》

白灵把一碗浇着肉丁臊子的长面递到鹿兆鹏手上时,抱歉地说:“碱放多了...我今日头一回捉擀杖。”鹿兆鹏用筷子翻搅一下,被臊子覆盖着的面条已经变成黄色,碱面儿放得过量不止一倍两倍,他猛然吸了一大口说:“暇不掩瑜,长嘛可是够长的,筋性也不错,味道嘛还是咱原上的味道。

馄饨

馄饨也是一道民间传统面食,薄面片包肉馅,好吃又扛饿。书中描写的是出现在夜间混沌摊上的馄饨,这种馄饨价格便宜,在孤寂的深夜,劳动者干完活回家的路上,肚子正饿的时候突然偶遇一个馄饨摊,既能饱腹,又能温暖心灵。

原文出自萧乾《吆喝》

“馄饨喂—开锅!”这是特别给开夜车的或赌家们备下的夜宵,就像南方的汤圆。在北京,都说“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其实,馄饨挑子也一样。一头儿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着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儿,另一头是一口汤锅。火门一打,锅里的水就沸腾起来。馄饨不但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讲究皮要薄,馅儿要大。


劳动最光荣,吃饭为劳动!今天对文学作品中劳动者的美食描写就介绍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谨以此文致敬所有为抗击疫情而夜以继日劳作的劳动者,节日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一劳动节:盘点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劳动者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