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语言的双重任务 读书练笔
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
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儿死去
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
我在这里寻找在这里失去
北京~北京~
北漂在街头听到这首歌,内心总会翻涌~
身旁路过的导游,喇叭中平静的陈述:北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国的首都,位于中国北部,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国际交往的中心……
仿佛是两个世界。
这情景刚好,表现了本章关键字--语言的双重任务--(后者)增长知识和(前者)打动内心。
词句的两种含义
肥,中国汉字,为多肉之意,与“瘦”相对;也形容土质含养分多。这是说明性含义,指大家公认的能用别的言辞表达出来的“客观意义”。
还有一种含义,是情感性含义。它是指在听众心里所唤起的各种感情气氛。当我们感情强烈的时候,常常用感动性意义上能表达内心的词句,而不去管它的说明性含义是如何。
你恨一个人的时候,骂他:滚!你这头肥猪!你爱一个人的时候,喊他:来嘛,小肥肥~
当对方觉得你爱她的时候,你喊小肥肥,她会说讨厌~ 当她觉得你不爱的时候,你喊小肥肥,她会觉得是讽刺,而变得浑身是刺~
这两种含义,都属于字义的内向意义。还记得前几章的内容吗?复习一下:
字义包含外向意义和内向意义,即本义和含义。本义是这个词在世界中本来的样子,你指着一个凳子,不需要言辞,凳子就是凳子的外向意义。含义指这个词在我们脑海中引起的一切,比如意见、观念、概念、情感…… 你闭上眼睛,想着一个词,这个词会在你的脑海中转了又转,游来荡去,它所带来各种观念、概念、情感、意见,都是它的含义。
如图↓
想起之前读过的一本书《好父母的说话之道》,其中一个片段:曲调和歌词一样重要。
是告诫父母对孩子讲话时,不但注意说了什么词句,更要注意说话时用到的语气——语调、音量、节奏、表情等 ——所表达的感情气氛。
突然发现,今天我们说的情感性含义,不就是指:父母的词句在孩子心里唤起的感情气氛嘛。
词句和语气,对于营造感情气氛起到双重作用,影响着对方做出的反应,快乐或不快乐,积极或消极?
试着举个例子:
我啊呀一声,洛洛马上凑过来。
“你这孩子,怎么哪都有你?” VS “这小孩儿,真关心妈妈”
洛洛乒乓比赛输了。
“你被对方痛击了……” VS “对方这局险胜啊”
洛洛没考好。
“去把卷子拿给我看” VS “试卷呈上~”
说明性含义相同,情感性含义完全不同哈~
情感性含义的一些特殊体现
很多文字里都有这种带有情感性含义。
在古代,冲撞了皇族的名讳后果是很严重的~ 因为这些字不代表字本身的意思,而含有特别意义;在现代的日常中,有些词被认为“”不雅“”不洁“,正式场合要回避,谈起是要用其他的词代替;生理卫生课,老师闪烁其词,我们听的云里雾里,都是因为其情感性含义,使人难以获得有关这些敏感问题的准确信息。
记得小时候姥姥不让我提”蛇“。当我说,我在台阶下面看到一条蛇,姥姥首先关心的不是它爬向了哪里,而是马上纠正我说:那是小龙哦!每次指着蜘蛛,姥姥总纠正那是是”喜蛛“,连孩子的小名,都试图想叫做”喜子“,她相信某些词,有魔力。
而有些词很容易引起强烈偏见,我们委婉处理,不是虚伪,而是对“字词包含两种含义”这一道理的理解,就避免了很多误会、冲突和烦恼。比如有一位美国客户,他的爱人信仰耶稣,邮件沟通的时候,她问我的信仰是什么,我是党员,是否代表信仰“共产主义”? 随即她马上发来另一封邮件表示抱歉,她的丈夫提醒她,这个问题不太礼貌和恰当~ 还好我不甚介意。
所以了解了语言的双重任务,我们就可以有两种选择:
第一,不会“童言无忌”,辩白说自己只是“坦白”和“坦率”,其实可能是“无知”
作者说:但在多数情况下,“直言无忌” 只是给了我们一个方便的机会,使我们又能回到已被文明社会摒弃的旧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上去。
第二,包容和理解他人的言辞。
当听到了冒犯的词语,可以多一步解释:先生,在我们家乡,**这个词只有表达**的时候才用,希望你没有这个意思?
给对方一个机会说:我并不知道,非常非常抱歉~
总而言之,了解语言有两种含义,能够增强我们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情感性含义的社会价值
如开头所说,语言不但能传递知识,更能够打动人心。
我们在日常语言中还得将我们想要的情感性含义也传给那些字词,使读者或听者能被我们的话语感动或产生兴趣,进而和我们产生同样的感觉和态度。
---《语言学的邀请》
通过情感性含义的传递,语言有了力量,能够打动人心。让对方与我们有同样的感受,用感情气氛征服对方,比如我们在演讲的时候、沟通的时候、讲课的时候、谈判的时候、写文章的时候。
如何提高自己对情感性成分的了解呢?试试丰富社会经验和阅读文学作品。不知道后面的章节是否给出更具体的方法。
-The End-
第六章原文
作业20:《语言学的邀请》第6章第1-3节
阅读内容:
第6章: 语言的双重任务
我们丢弃自己的尾巴已有许多万年,可是我们交换意见的媒介,却仍是那位住在树上的老祖宗为了适应他当时的需要而发展出来的......我们可以讥笑原始人对语言所抱有的错误观念,但是我们却不可以忘记,这个我们现在如此情愿倚重的语言系统,这个我们的玄学家们仍然公开用来探索宇宙本质的工具,正是原始人所创造的,而且可能也是其他几乎同样愚钝、同样无法根绝的错觉的来源!
——奥格登&理查兹(C. K. Ogden & I. A. Richards)
6.1 含义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报告式的语言是工具性质的,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把事情做好的工具。但是前面我们也曾说过,语言还有一种功用,那就是直接表达说话者的情感。从听者的观点来考察语言,可以说:报告式的语言能够增长我们的知识见闻;表情的语言(例如论断、前象征的作用等)则能感动我们,也就是说,它能打动我们的内心。感动人的语言有一种如同力量一般的性质。
比如,一句骂人的话会引起别人的回骂,就想打人一下别人也会打你一下,是同样的道理。一个大声果断的命令,就像推人一下一样,具有强迫人的力量。说话、叫喊和拍胸脯,都是表现自己精力的方法。说话时最能感动人的一个成分,就是上映的语调、强弱、好听或不好听,发声时音量的变化,以及声调的抑扬顿挫。
语言中另一个能够感动人的成分是节奏。节奏的意思是指某种听觉上的刺激,隔着相当固定的间歇,赓续出现,从而造成的一种效果。从小孩子打铜鼓时“咚” “咚”的声音起,直到精巧的诗歌和音乐中微妙的音调变化为止,人类对节奏的感应一直都在不断地进步,并在作更精细的推究。节奏的目的就是要唤起注意和兴趣;事实上,节奏具有感动人的力量是如此之大,即使在我们专心干别的事情,不愿分心的时候,它也能硬是引起我们的注意。西洋文学中的歌韵和中西诗歌中都有的尾韵,就是使某些类似的声音,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便重复出现一次,以加强节奏的方法。因此,写政治口号和广告的人都特别喜欢用韵。比如中国抗战期间的口号:“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和现在电视上常见的广告,“XX可乐,新一代的选择”等。这些口号可能并没有多少说明的价值,但是因为它们的声音能在我们的脑海里引起一连串富有节奏性的回声,就算我们很想忘掉它们,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除了说话的声调和节奏,语言中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感动人的成分,那就是环绕着几乎一切言辞的快活或不快活的感情气氛。在第四章里,我们曾区分过本义(外向意义)和含义(内向意义,即心里的“意见” “观念” “概念” “感情”等)。其中含义又可分为两种:说明性(informative)含义和感动性(affective)含义(这里不用“情感”,因为“情感”往往有与理智对立,代表极强烈的感情的意思。“感动性” 却不但代表强烈的感情,而且代表微妙的、有时不知不觉的反对;此外又不用牵涉“物质”与“情感”间不同的分别。——原注)。
6.2 说明性含义
一个字的说明性含义,就是指它经过大家公认并能用别的言辞表达出来的“客观”意义。譬如说,当我们讲到“猪”的时候,除非我们眼前真有一头猪,能够立刻指出来,否则就无法立刻指出它的外向意义。可是我们却能说出它的说明性含义:“哺乳类四足家畜,常由农人饲养,用来做猪肉、咸肉、火腿、猪油等用......” 这些含义,人人都能同意。
可是也有一些时候,有些字的说明性含义,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时,会因人地不同而发生极大的差异,比如英国的知更鸟(robin)和美国的同名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种(前者的学名为Erithacus rubecula,后者的学名为Turdus migratorius),所以当我们希望特别准确时,必须用另一套有比较固定的说明性含义的专有名词来代替。一般动植物的科学名字就是这些专有名词,它们的说明性含义是由人们很谨慎地确定下来的。
6.3 情感性含义
另一方面,一个字的情感性含义是指它在听众心里所唤起的各种感情气氛。譬如说,一提到猪,我们就会想到“嗬!又脏又臭的东西,专在肮脏的猪圈里打滚”等。虽然每个人的情感不一定相同——有人喜欢猪,有人不喜欢猪——然而,正是因为有这种种情感存在,我们在某种情形下应用言辞时才能不顾它们的说明性含义,而只问它们的情感性含义。也就是说,当我们感情非常冲动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用在感动性意义上与我们内心吻合的词句来表达我们的情感,而不注意它们的说明性含义究竟怎样。因此,我们生气时就会骂人“猪” “狗” “牛” “毒蛇”;要表示亲热时就称人“心肝” “宝贝” “我的肉”。事实上,所有表现情感的言辞都或多或少的利用了情感性含义。
所有的字词,根据它们各种不同的用法,都会有一些感动人的作用。有许多字词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就是由于它们的感性价值多过其说明性价值。例如,我们可以称“那人” 为 “那位先生” “那个人” “那家伙” “那小鬼” “那傻瓜” “那狗东西” 等,但是所指的却都是一个人,各种不同的称呼只不过代表我们对 “那人” 所产生的各种不同的感情。中国的许多商店都爱自己标榜为“老店”,以示老资格,虽然它们的货物并不一定很老。许多电影院都爱起一些冠冕堂皇的名字:“环球” “国泰” “光明” “中央” “国际”;化妆品爱用能引起人美感的名词:“蝶霜” “双姝” “明星” “蔻丹” “芙蓉” “绿宝”。你要告诉别人一件事,可以“敬禀” “上呈” “奉告” “传达” “通知” “示知”。
下面所举的例子,可以说明有时在外向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情感含义却颇不相同:
熊猫队5:3痛击北极队比分:熊猫队5,北极队3
她事事都管住丈夫。她十分关心丈夫的事情。
我军迅即退却。我军撤至预定防线,行动敏捷,井井有条。
我军向南溃退。我军向南转进。
总督极为重视,并称一旦查明事实,就会发布正式公告。总督正在考查中。
读过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若是一个坏人射死了一位英雄,小说家一定会说他放的是“冷箭”。若是一位英雄冷不防打死了一个坏人,那就是英雄“突出奇招”。
作业21:《语言学的邀请》第6章第4-5节
阅读内容:
6.4 关于“禁忌的话”
有些字的情感性含义,往往会在实际应用时成为这些字本身的障碍,有时简直是极严重的障碍。譬如说,有些国家的上等社会阶层认为说“吃”字不够礼貌,对这个字都避而不用。很多人不说“吃饭”,而是说“用饭” “用膳” “就餐”。“钱”这个字的情形也是一样。直接问人一个月挣多少钱是一件很没礼貌的事情,除非是公事调查。没钱的人常说自己应当“阮囊羞涩”,别人“手头宽裕”。送账单向人要债,也只肯提“尊账” “前欠” “所缺之款,务请早日汇寄赐下”等等,不用“钱”字,虽然送账单的目的全是为了要钱。人们在饭店或电影院,问那里的服务生“休息室”或“洗手间”在哪儿,可是很少有人会真为休息或洗手而去。“那么你去那里做什么呢?” 你若是追问一位绅士先生或太太小姐,他们可能会立马变得满脸通红。由于人们普遍容易混淆符号与其象征事物之间的关系,对死亡的恐惧自然也就使得人们异常忌讳与死亡相连的词汇。许多上岁数的人都不愿说“死”字,一提起自己早已不在人世的亲戚朋友,总说他们不是“归天” “归西” 就是“长眠” “仙逝”了。每种文字里都有许多这种带有情感性含义,不很愉快或可取的字,因此也就有许多人除非真正没有办法,总是会想尽一切办法不去用它们。
描写生理或性,以及和这些题目稍稍微有些关系的字词,都被认为是含有极强的情感性含义,特别是在美国。19世纪时,美国高贵的夫人和小姐们不肯说“胸” “腿” 这些字,甚至在吃鸡时都是如此,因此也就只好用“白肉” “黑肉”来代替“鸡胸” “鸡腿”。“上床” 也不够文雅,要用“就寝”。在收音机里,有许多字词是广播时不许用的。有些被请到电台播音的科学家或医生,就因他们的演讲词中出现了一些很常见的生理名词,如“肚子” “大便” 等,被认为是禁忌之言,便被取消广播。用不够精确的字词来代替太过粗俗和吓人的性学词汇,会使人不明白医学和专业词汇是什么意思,致使许多人难以获得事关这些敏感问题的信息。
可是,那些被视为严厉禁忌的言词却有一种真正的社会价值。当我们怒不可遏,觉得需要用粗暴的方式表示我们的愤怒时,说几句平常认为不雅、认为禁忌的骂人话,也许就能使我们不至于乱跑乱打人,把家具都给摔坏了,而能用一个比较无损大体的替代品,骂别人几句出出气。就像汽油汽锅上的安全阀一样,它们能使我们不至于在紧要关头突然爆炸。
为什么有些字词会有那么强有力的情感性含义,有些字虽然说明性含义相同,情感性含义却要弱的多?这是一件很难完全解释清楚的事情。有些平常不许说的话,特别是与宗教有关的话,显然是起源于我们从前相信语言有魔力这一心理。以前中国乡下的许多老太太们不许用“土地” “灶神” “雷公” 发誓赌咒,她们认为那样做会亵渎神明。但是,我们别的禁忌之言并不完全和迷信有关。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我们之所以不许人用有关生理或性的“脏”字,可能是因为我们内心里虽存有某种情感,私下却感到惭愧,甚至对自己都不愿承认,因此我们才会恼恨那些会使我们想到那种感情的话和说那种话的人。这一解释恰可证实一个相当普遍的看法,也就是说,有些“热衷道德”的人之所以会竭力反对“龌龊” “下流” 的书籍和电影,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内心特别纯洁,而是因为他们的内心里特别病态。
6.5 种族与语言
正是因为有些字词能同时引起说明性含义和情感性含义,所以一讨论起有关宗教、种族、国家和政治团体等题目,事情就会变得特别复杂。在许多美国人心中,“共产党”一词同时有以下两种意思:“相信共产主义的人”(说明性含义)和 “应该关进监狱或驱逐出境的人”(情感性含义)。许多用来代表有些人不喜欢的职业的名词(如“扒手” “流氓”)和不喜欢的宗教派别的名词(如“无神论” “异教徒”),往往都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有关那一事实的判断。
在有些比较容易引起强烈偏见的问题上,我们有时不得不采用迂回婉转的说法,以免产生偏见。例如,我们称演戏的人为“剧人” 或 “演员”,而不叫“戏子”;称理发的人为“理发师”,而不叫“剃头匠”;称开汽车的人为“司机”,而不叫“汽车夫”。我们之所以要用这些好听的名词,是因为另外那些比较率直的名词不但带有很强的情感性含义,而且容易引起误会。有些头脑简单的人认为我们这样做不过是在用好听的名称去骗人,这其实是不对的。真正的原因是那些旧名词充满了传袭下来的偏见,我们一用它们说别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过去人们对他们的看法。譬如说,新中国以前“戏子”的社会地位很低,称一个演戏的人为“戏子”,可能会被视为是一种侮辱。“剃头”在历史上也有不愉快的含义,所以也得换一个比较文雅的新词。
我们上面已经说过,每个字的意义都是因人而异,因前后文而不同。美国俗语里有两个词:“夹泊” (Jap,俗语,日本人的简称。)和 “尼格”(Nigger,指黑人(Negro));通常虽不免会带有一点侮辱的性质,可是有时却也只是平常的名词,毫无轻蔑之意。在有些社会阶级和地区里,有些人只知道“夹泊”叫日本人,不知道另外还有别的叫法;在另一些地区,有些人只知道“尼格”,不知道还有别的名词可以称呼黑人。有些人因为不知道不同阶级和地区的人对一个字会有不同用法,以至于无端地生出许多烦恼。凡是相信字词本身就包含一定意思的人,往往无法理解一个字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用法这一简单道理。譬如说,作者认识一位日本婆婆,她以前住在加州,在加州“夹泊”一词往往含有侮辱之意;现在她搬到了芝加哥,在芝加哥“夹泊”往往只是指日本人,并没有别的意思,可是她每次听到这个词都会感到深受侮辱,连在报上称赞日本人的新闻标题里看到这个词都会忍不住生气。
对多数黑人来说,“尼格”一词也有相同的作用。杰出的黑人社会学家杜波伊斯(William Dubois),年轻时曾一路搭人便车,到离家很远,很少看到黑人的地区去旅行,后来他在书中讲述了这次旅行时遇到的故事。那时他碰到一对白人夫妇,留他在他们家吃住,待他非常友好,十分和气。可是他们老是不断地叫他“小尼格”,他虽然很感激他们待他这么好,但是这件事却使他异常烦恼。最后他终于鼓足勇气,请那个人不要再叫他“这个侮辱的名词”。
“谁侮辱了你,孩子?” 那个人问道。
“是你,先生。你老是用来叫我的那个名词。”
“什么名词?” “呃......你知道的。”
“我没有用什么坏名字叫你呀,孩子。”
“我的意思是说,你叫我 ‘尼格’ ”
“得啦,那有什么侮辱你的?你可不就是一个‘尼格’吗?”
杜波伊斯在书中写到:“当时我绞尽脑汁也没能想出一个回答来,现在我也还是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找到答复。”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假如杜波伊斯先生现在也在读这本书,我们倒是很愿意给他一个回答。在当时那种场合下,他可以这样对他的恩人讲:“先生,在我老家一般尊重有色人种的白种人都叫他们 ‘尼格罗’(Negroes),只有那些想要表示自己的轻视有色人种的人才会叫他们 ‘尼格’。我希望你并没有轻视我们的意思。” 假如那个人的内心也真像他的行为表现一样的好,他则可以这样回答:“哦,原来如此,对不起,我刚才得罪了你,孩子,但是我自己并不知道。” 这就行了。
在这些有关种族、宗教、不同的政治和经济见解,以及其他争论纷纭的问题上所用的语言中,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事实值得记载下来。读者朋友想必都知道,有一些自命不凡的人相信“做人应该坦白” “直言无忌”。所谓“直言无忌”(用 “直言” 这个名词的人,本身就已犯了第二章中所说的对 “正确的名词” 的迷信),通常是指用一个有着最坏、最不愉快的含义的名词去称呼某人或某物。作者常常觉得奇怪:怎么会有人能够做了这样一件卑鄙的事情还自觉坦率到处标榜自己?为了使得思路清晰,我们有时不能不开禁,用些平时“禁忌”说的字词,但在多数情况下,“直言无忌” 只是给了我们一个方便的机会,使我们又能回到已被文明社会摒弃的旧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上去。
作业22:《语言学的邀请》第6章第6节
阅读内容:
6.6 语言的日常用途
综上所说,我们可以看到,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语言与第三章里所讨论的“报告性”语言颇有出入。与报告里的字词一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必须选择正确的字词,使它们能有我们所需要的说明性含义,不然读者和听者都会弄不清楚我们究竟在讲些什么。此外,我们在日常语言中还得将我们想要的情感性含义也传给那些字词,使读者或听者能被我们的话语感动或产生兴趣,进而和我们产生同样的感觉和态度。几乎在所有普通谈话、演讲、劝说的文字和文学里,我们都得面对这一双重任务。可是这个任务大部分是靠直觉完成的。我们会不自觉地自动选择与我们谈话内容适合的声调、节奏和情感性含义。相比之下,对于谈话的说明性含义,我们则能做到多几分有意控制。所以,我们要想增进自身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不能专靠加强我们对语言的说明性含义的认识,而且还得依靠社会经验,在不同的情形里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和阅读文学作品等方法,使自己对语言的情感性成分能有更加深切的了解。
最后,下面是所有使用语言的场合里都会发生的几种现象。
(一)说明性含义可能不够充分,甚至容易让人误解,但是因为情感性含义的内容相当清楚,因此我们仍然能够对这句话做出一个正确的解释。譬如说,当有个人说:“猜猜看,我今天看见了谁?老——他叫什么名字呀?——哦,你知道我说的是谁。——啊哟,那个老家伙住在......哦,——那条街叫什么名字?” 这番话里虽然一个名字也没有说出来、什么都没有说清楚,但是显然有其他不是说明性的方法,使我们能够了解话里指的那个人是谁。
(二)说明性含义足够正确,外向意义也足够清楚,可是情绪内容却极不恰当,容易让人误会或见笑。当有人咬文嚼字时,这种现象常会发生。例如:“那缸水太浑浊了,所以我就放了些硫酸铝钾。” 所谓硫酸铝钾,其实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明矾。
(三)说明性含义和情感性含义都“听起来没有问题,但在‘地图’上却没有这样一块‘地域’ ”,譬如说,“他在芝加哥南边一点的美丽山区住了好多年”。可是,芝加哥南边一点并没有山区地带。
(四)说明性含义和情感性含义都可以故意用来创造虚幻的“地图”,代表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地域”。我们之所以有时会想这样做,理由有很多,这里只需指出其中两点。
第一点,我们可能想要给人以美感。随便举个例子:
乘蹻追术数士,远之蓬莱山。
灵液飞素波,兰桂上参天。
玄豹游其下,翔鹍戏其巅。
乘风忽登举,仿佛见众仙。
——曹植,《升天行》
第二点,我们能够因此而筹划未来。譬如说,我们可以讲:“假如定这条街的尽头有一座桥,正街上繁忙的交通就可以分流一部分到桥那边,而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拥挤,买东西也不用都挤在那条街上。” 仔细想象出可能发生的情况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对这种可能的结果的反应,去赞成或反对造桥计划。下一章我们就来讨论,我们目前所说所写的言辞与未来的事件有什么关系。
按要求完成以下作业:
1、请用划词的方法逐字阅读本段内容。(可划词后拍照、截图,上传图片)
2、语言中感动人的成分有哪些?请尽可能多的列举出具有其中一个或多个成分的语句或行为。
3、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重述“说明性含义”和“情感性含义”的定义,并分享一个你见过或读过的其感动性价值多过说明性价值的字词或表达方式。
4、“禁忌的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分享一个你所知道的,现实生活中或影视剧里的,热衷“道德”,极力反对所谓“龌龊” “下流”的事情,其实是因为其内心病态的案例。
5、为什么说“直言无忌”不可取?请分享一个你自己或他人的,因“直言无忌”或所谓“刀子嘴豆腐心”而伤害他人还不自知的经历。
6、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双重任务是哪两个?增进我们自身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7、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在使用语言、追求实现其双重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