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今天开始看张文质老师的新书《日常教学的情调》。第5页中有这样一句话触动了我,“教学从来不是孤立的事件,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接下来有这样一段陈述:

除非你能对某个教师的教学做一个持续的观察,就像佐藤学那样一直在学校观察,并把看到的一切都拍下来,再做细致的分析。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对教育的真相有所察觉。作为教研员一方面,我们肯定有一定的权威,但另一方面我们要更谨慎的使用这个权威,而不仅仅是对现场呈现出来的现象,对可能影响教师职业生涯的某些东西做一些评判。因为这样的评价有时候可能不够慎重。

讲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十几年前,我曾经有一次在教学视导中,被一位教研员听课。那次听课之前我也做了准备,但是我很固执的就想呈现一堂自己的常态课。记得那一天我要讲利用全等三角形测量距离的复习课,因为新授课时的活动都已经呈现完毕,这堂复习课我就是想让学生们总结方法。记得那时候我还特意准备了学案,可是印象中这堂课显得很沉闷,教师讲的少,学生们写的多,落实的多。当时的我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只是觉得这是我真实的课堂,该落实的时候就得落实呀!我没有想过教研员评价的重要性,也没有想过为了被听课,要特意准备一节能易于开展活动的课堂。

若干年后,又有一次校际间的交流活动,有幸被这位教研员再次听评指导。从他评价的语言中我才意识到,原来当初的我给人家种下了不太会讲课的阴影。如果没有第二次听课,他不会想到原来我也可以把课讲得挺好的。我庆幸的是他不是我们的直属教研员,所以他对我的评价也显得不那么重要。可是如果当初听课的就是我的直属教研员呢?我岂不是要很多年都翻不了身。更值得庆幸的是我并不知道自己当年犯下的是错误,如果知道或许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好多年。

教研员对一位老师的评价如此重要,那么一位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更重要,因为老师和学生几乎是朝夕相处的。所以张文质老师给出了这样的提醒: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谨慎的职业,我们对学生真的没有洞见力,我们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要把学生教坏了。

09级有一位学生,我印象很深刻。有一段时间这个孩子经常出问题,我觉得有必要跟他的家长交流沟通一下。没想到电话打过去,他的妈妈说:“毛老师,你别担心,我儿子说了,他一定能考上高中!”一句话把我噎住在当场。其实当时我是很生这对母子的气的,为什么不能面对现实知错就改,而是着眼于虚无缥缈的未来呢?于是我也退一步,放一放,找孩子谈话,对他能考上高中的这份自信加以肯定,希望他自我成长的同时可以遵守班级纪律。没想到这个孩子在最后一年毕业的时候果真成为班级的一匹黑马,数理化成绩突飞猛进,顺利考上了高中,再后来还考上了一所很不错的大学。

所以我们这个职业还真不能过早给孩子贴标签、下定义,即使目前成绩很差的学生,将来他的人生道路依然有多种可能。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看事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是一个持续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