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大型活动难吗

最近在忙着组织一场大型红色文艺活动,我有些担心自己是不是太沉迷于工具的使用了 ?

但从结果看,待办工具的使用,确实是我生产力的强大推动力,事情只要做了那对工具依不依赖、以及是否多看两眼,又有什么关系呢。

碎碎念结束,下面进入正文,如何组织一场大型活动?

首先,从时间流程上我们把一场大型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筹备期、活动期、收尾期

一、筹备期

目前我手头负责的一个大型活动正在筹备期,截止到今天已经完成了的大小事项有十余条,没有完成的还有好多,但在筹备期大大小小的工作中,必须要做好三件事儿:

1.选好合适的人,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

做一件事儿往往包含人力,财力,物力三方面的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人力。

当你要组织一个大型活动的时候,作为组织者一定要提前的挖掘出其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比如我要开场大会,那就需要一个擅长组织会议的人;我需要办一场舞台剧,那就需要会写剧本的人,会组织演员排练的人。可当这种具体的需求,或许难以找到一一对应满足的人,我们就要从这些需求中抽象出一些元素,把擅长组织会议的人变成有组织协调能力的人,把会写剧本的人变成有文字功底的人。

当这场活动中,所有对于人力资源需要的要素都提取出来后,我们就可以很清晰的根据目标去寻找对应的人员。

而有了合适的人员,往往就成功了一半。不过组建团队与工作的开展往往是齐头并进的,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要等团队组建完备之后开展,而是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哦,现在我需要寻找一个这样的人,然后再有意识的去寻觅。

2.先把大领导搞定,争取足够的资源。

这方面是我自身很欠缺,但是又认为非常重要的。很多的时候当我们接到。领导布置的任务后,往往就开始埋头苦干,但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既然领导能把这个任务布置给你,那他就拥有这项任务的生死权,也就是我们最大的大腿。所以在沟通这项任务需要的资源的时候,一定不要客气,本着更好的实现领导要求,更好的完成任务的角度,尽可能的为自己争取到足够支持,尤其是资金上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的时候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归根结底,就只是因为没有钱...

3.不断给自己和团队创造获得感

获得感就像汽车的机油,汽车能跑多远,要看你有多少油。

负责人可以从其他人对活动的评价、每位成员成果展示分享、以及给每他们负责统筹的机会等多方面来为这个团队创造持续的获得感。尤其是在筹备期,当我们要做的事儿还无法看到结果的时候,作为负责人在团队间一定要多聆听、多肯定、多给予展示的机会,不断提高每个人的获得感。

二、活动期

当我们筹备期准备的很好,那是不是在活动期按部就班去做就好呢?

有一句话,“对未来最确定的事儿,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事情往往很难。按照我们预定的轨迹发展,那在活动期我们就需要有三种心态:

1.问题发生是正常的。

没有问题才是不正常的,所以当出现了一些事情打乱了我们原有的节奏的时候,我们不要去执着于那些所谓的计划,而是要首先思考我们最终的大目标,然后结合实际现场的情况,着手解决。

2.我前期筹备那么多,就是为了我此刻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常的时候我们都会想,前期的筹备就是为了在活动期间按照计划如期举行,但其实并不是。筹备是锻炼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既然在筹备的时候,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现在又何尝不可呢?只是时间紧紧一点罢了。所以不要怕,想好目标,理清思路,能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3.保持微笑,保持平静。

不论任何时候都保持微笑,急躁解决不了任何的事情。

三、收尾期

经历了筹备、经历了活动的开展,都已经结束了,我们还需要去做什么吗?

当然需要,并且收尾期非常重要。画龙点睛,这个“眼睛”就在收尾这里!一场活动的好收尾,往往能成为下一个机会的开门钥匙。那如何把这个眼睛点好?有一个重要准则,就是把这场活动做成可展示、可分享、数据化、科学化去、专业化的成果。

1.可展示、可分享。

比如我组织了一场晚会,那收尾期就可以剪辑一个精彩节目瞬间回顾视频,把晚会中最亮点、最突出价值的部分展现出来。然后可以分享给相关的参演人员,负责的领导以及更多适合展示的平台。这,就是对活动的巩固、记录。

2.数据化

这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跃迁,是对成果的展现,也是我们组织的活动,从一个活动变成了一项成果的关键。其中的数据包括活动参与的人数、收到的评价、带来的营收等等。

3.科学化

这是将一个活动的结束变为下一个机会开始的关键。我们将一场活动中的经验提取出来,让它变得科学,让它变得可复制。这,就是能力迁移利用的体现,也为下一个机会的到来,做好铺垫。


最后回归标题,组织一场活动难吗?

难。费心又费神,但真的痛并快乐,看着一个个ddl被画勾完成后,真的太爽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组织大型活动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