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杨老师

图片发自App

今天听区级品格赛课,外面飘着雨夹雪,室内却是暖气包围,一点都不觉得寒冷。听了一整天,已经有些坐不住,最后照例是专家点评。压轴出场的杨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穿着比较年轻化——粉色卫衣,袖口那头有漂亮的绣花图案,怎么看也不像五十多岁的婆婆呀!

她说话表情丰富,语调抑扬顿挫,让人不禁联想到陈默老师。二人很相似的还有对教育的无限热情和情怀。

教育不仅发生在课堂上,我们面对孩子时都在进行……在学校里,我们是传道授业的教师,那在课堂外、学校外呢?我们仍然摆脱不了这个“光环”!有的时候会觉得它像枷锁,因为不喜欢别人说:你是老师,所以……在作为教师之前,我们首先是人,为什么不能偶尔放纵自己呢?我不会有什么过度行为,只是不想不食人间烟火而已,想更坦然地活着。当然,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面对学生,我们应该传递正能量,言传身教,是很重要,应该为此努力。

教学中要让学生发现学习的实用性,拓宽教学思路。我们的每节课都是准备过的,但越是精心准备的,就越容易陷入“跑流程”的套路。只是讲了自己想讲的,至于学生说了什么,好像可以分为两大类:我需要或不需要的答案。

这一年多,逐渐喜欢品综课,尽管内容有些杂乱,但用心挑选,还是可以淘到宝的。尤其是,其中有些贴近生活的课程,比如了解你在学校工作的人们,整理书包、衣柜、书柜……可是其中有些内容比较老旧,跟不上时代了,比如说整理好冬天衣物后放入樟脑丸防蛀,这样的提法不仅陈旧,而且完全是错误的。

品综是一门贴近生活的课程,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当我们发现生活中的某些问题时,去寻找解决它的欲望就很迫切。当然,我们要去了解才能知道学生的需要,才能充实教学内容。

没有语文课,语文学习可能会更好!这句话说来轻巧,但掷地有声,它说进了某些人的心坎里,一针见血地戳了某些人的脊梁骨。

在尹老师的书里也看到过这样的句子:有些老师教了十几二十年书,但不代表有相应的教学经验,它只是一尘不变地用同样的方法教了那么长的时间而已。可怕的是,我们看到了短期的成效,就以为那样做是对的,却不知后患无穷,把无数牛顿、爱因斯坦变成了流水线生产的模型。

我们羡慕国外的某些教育教学方式,但可能只是看到了某一个侧面,或说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并未深入了解,所以拿过来用时水土不服。我们要看要想,更应该脚踏实地。

语文教学是一潭深水,它涉及到的不仅是文字,还有文化,还有生活。读不懂,写不出,那是因为缺少观察和体悟。让学生成人成才,我们该多想想,怎么样将教育融入生活,让一切自然发生。

谢谢杨老师为我们侃侃而谈这些关于终身学习的理念。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趣的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