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6A第四单元知识点

12《桥》

  1. 题目——
    “桥”既是指一座窄窄的木桥,又是人们面对洪水逃生的希望桥;更是指老支书用自己父子的生命作桥墩为群众架起摆渡生命的连心桥,是党员干部团结干练齐心制服洪水的光明桥。
  1. 情节——

课文以“桥”为题,写了黎明时分,当洪水袭来时,村里的老支书冒着生命危险,公正无私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序地走过木桥,最后被洪水卷走的故事。

开端:天灾——洪野桥窄1-6,
发展:管群管党,令序撤离7-14,
高潮:人祸——管儿律己,吼推吞喊15-23,
结局:洪退祭奠,解开悬念24-27

分析情节方法——1.理清结构,2.寻找线索,3.抓住场面,4.分析人物形象。

  1. 水的发展——
    半腿深——没腿深——1米高——淹住腰——淹住胸——淹住桥——淹住头——五天退

4,环境描写作用:
α,推动情节,D2,D5,D7,D14,D17-18,D22-23,
b,烘托人物,D17-18
C,营造形势,D24
d,交代背景,《穷人》D1
e,深化主题《在柏林》D4
5,制伏洪水的政策——
植树造林,建造水库,框架房屋,疏通河道,固堤筑坝,

6,人物——
赞美了老支书在危难时刻镇定自若、舍己为人,铁面无私,冲锋在前,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点面描写——
α,“冲上前,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从神态、语言、动作三方面点的写法刻画人物形象。

b,“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洪水在路面上肆意奔流,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面的写法写人们在灾难面前混乱,行动缓慢,道路难行。

C,点的写法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可以退党。”这三者之间紧密联系,顺序不能颠倒。“桥窄!”
命令——危急情况,撤离方式,党纪要求,惩罚措施。

d,老汉“像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与人们在山洪爆发时的慌乱、惊慌失措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e, 想——党员带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有危险,快跑。你还年轻,你要活下来照顾好你妈妈。
——丧失了72小时的幸存期,洪水时涨时落,持续了五天,在亲人的鼓励下祭奠救人的英雄。

7, 课文为什么到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之间的关系?
解开悬念,意外式结尾。
老汉的不徇私情,父子二人英勇献身,最后的祭奠增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

8,颁奖词——
9,拓展阅读《哑巴渡》《洁白的木槿花》

  1. 方法——读环境理结构,
    说表现找线索,画指挥抓场面。讲父爱析品质。

13《穷人》

  1. 《穷人》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他被誉为“俄国文学泰斗”,高尔基曾经这样评价他“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穷人》一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以桑娜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写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不顾自己生活困难,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表现了穷人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充满爱心)。同时也揭露了沙俄专制制度下穷人的悲惨生活。

  1. 文中省略号的作用:

①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表示数目的递增)

②“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表示桑娜心理活动断断续续、忐忑不安)

③“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表示桑娜内心不安,心中还想着孩子的事,所以说话结结巴巴)

④“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表示意思转折或语意跳跃)

  1. 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这一环境描写刻画了桑娜勤劳能干的人物形象。文中的环境描写包括对天气和桑娜、西蒙两家生活境况的描写,表现了穷人的“穷”和生活的艰难。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桑娜还是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抚养,更显出其善良的本质。可见: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从侧面烘托出人物的美好品质。

14*《在柏林》

1、《在柏林》作者为美国小说家奥莱尔,是一篇微型小说(小小说)文章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 讲述了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一位在战争中失去三个儿子的老兵,在上战场前不得不将自己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去疯人院的事情,说明了侵略战争给被侵略国家人民带来苦难的同时,也给自己的人民造成了无尽的伤痛。不动声色的叙述包含着一股强大的悲愤力量,人们痛恨战争,热爱和平。

  1. “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句话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健壮的男子大多上了战场或已战死,也为后文战争夺走老兵的三个儿子埋下伏笔,同时也反映了侵略别人的德国战争中伤亡巨大,预示着德国必然战败。

  2.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是因为老兵的话引起了大家深深的思考,人们被战争的罪恶深深震撼,悲哀的气氛也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愤慨。

  3. 文章以“在柏林”为题,柏林是德国的首都,以此为背景主要是控诉德国战争狂给别侵略人民带来苦难的同时,也给本国人民造成了无尽的伤痛。

  4. 这篇文章以小姑娘的两次笑推动情节的发展,设置的悬念到文末才揭示,全文结构紧密、完整,情节一波三折。是微型小说的典范之作。

  5. 描写战争伤害的词语:

烽火连天、民不聊生、兵荒马乱、白骨露野

  1. 描写战争的古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马上作》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1. 如何“说服别人,争取支持。”

①明确目的,想清理由;②分条陈述,说清理由;③有序表达,态度诚恳。

语文园地 4

目的是说服对方,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既要有成功的愿望,也要有失败的预期。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做到从容,有礼貌。

  1. 本单元三篇课文都是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生活生活的文学体裁。通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的舍己为人的老支书、心地善良的桑娜、向往和平的老兵。

  2. 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

②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

③从环境描写中看人物形象。

  1.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为了塑造关公的神勇,一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二是运用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朗读时要注意读得短促、有力,以显示人物的英雄气概。读文中虚写战斗的激烈,要注意读出气势,展现出众诸侯心中的恐惧,以衬托关公的神勇。

  2. 描写内心不安定的词语:忐忑不安、坐立难安、神不守舍、惶惶不安、犹豫不决、胆战心惊

  3. 描写内心惶惶不安定的诗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张继 《枫桥夜泊》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宿建德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1. 《回乡偶书》作者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偶书:随便写的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衰:减少。“鬓毛衰”从头发的稀疏变少,写出了离开家乡很久,已变老。“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两句描写了诗人回到家乡遇到儿童的情景,表面是写儿童笑问,实际是写出了自己失落的哀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统编语文6A第四单元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