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

《增广贤文》有云:“话到嘴边留半句,事到临头让三分;饱经世故少开口,看破人情但点头。”                       
著名学者梁实秋曾说:“与朋友交,久而敬之,敬也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亲昵。友谊不可透支,总要保留几分。”                                           
毕淑敏说:“亲近地保持距离,或许才是最恰当的交际方式。”                       
还听过一句话:人与人最舒服的关系就是可以一直不说话,也可以随时说话。

前几天,有位未婚的朋友给我发了一条微信:“不想喜欢一个人了,好辛苦”。吓了我一跳,赶紧给她拨了一通语音通话。

听完她的倾诉,感觉也没那么严重,大致就是她给某男发微信,对方两天都没回复。这让她心情很不好,后来还用微信HZ的方式向那位表示了不满。

我对她说:“这件事好像也没那么复杂啊!你把你们交往的经过仔细捋一捋,掂量一下他的诚意有多少?另外再分析一下,他是只想谈恋爱,还是奔着结婚去的?他会不会不方便回复?是第一次,还是总这样?”

最后,根据她提供的信息,我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人根本没有诚意,弄不好还有可能是隐婚的那种,不能在他身上浪费时间了,果断放弃交往吧。”

她说她自己也觉得对方有问题,但是心里却不愿相信,主要有点不甘心 ,这次她下决心要断了。但是,作为“当局者”,一旦爱上一个人,即使发现有问题或者不合适,想要“快刀斩乱麻”其实也挺难的,这或许就是她所说的“辛苦”的原因吧!

后来,我们又聊回了“发微信不回复”这个问题。我想起过去的自己也纠结过这样的问题,可是如今却不会了。

只因为现在的我看待问题的观念变了:“发不发微信是我的事情,回不回那就是别人的事情了。我只能干预自己的事情,对于别人的事情,既然无法左右,那还不如就此释怀的好。”

其实,前段时间我读过的《被讨厌的勇气》里也有类似的观点,叫作“课题分离”。书中说:“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课题分离”就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烦恼。

具体来说:就是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别人的事情,只花时间和精力在自己的事情上就好。这个方法可以用于各种“关系”之中,好处在于,它可以把复杂的关系变得简单化。

使用“课题分离”的具体方法就是:

首先要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

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

而且,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同时,书中还提到:要想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近,贴在一起,那就无法与对方正面对话。虽说如此,但距离也不可以太远……伸伸手即可触及,但又不踏入对方领域,保持这种适度距离非常重要。

不过,理解“课题分离”的原理和原则比较容易,实践起来却非常困难。同样,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尺寸也挺难拿捏的。

希望我们都能遇到那种“最舒服的关系”吧!







心灵港湾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