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膳食,全靠营养素

《你是你吃出来的》一书中提到“疾病的发展,就是细胞损伤和细胞修复之间的博弈。”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日常习惯在不断损伤细胞,那么细胞的修复速度将是非常慢的,因为许多慢性病或是炎症都是由于长期摄入不健康的食物,缺乏营养素等导致的。

那么要想真正提升细胞修复的速度,就要给细胞补充所需的营养。这就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等七大营养素。

这里面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其实非常复杂,光是碳水化合物就能讲上大半天。许多慢性病患者都被医生叮嘱要增加蔬菜和谷薯类食物的摄入量,且减少精米精面。

一方面是为了让患者调整饮食结构,以增加上面提到的营养素成分的摄入,一方面也是因为精米精面中除了大量碳水化合物之外,并无其他营养成分,同时还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

有些高血糖的患者需要少食多餐,也是因为他们的身体需要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近些年,慢性病逐渐侵蚀着人们的健康,究其原因,都是由于人们对于口腹之欲的掌控感太强所导致的,也就是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对于不喜欢吃的食物就可以完全免掉,这其实是非常糟糕的饮食习惯,偏食就意味着人体一直处在长期匮乏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或是优质蛋白质、脂类的状态中,这必然会引发慢性病的发生。

我国的膳食指南已经更新到第四版了,但在慢性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方面,人们依然没有引起重视,甚至年轻人患上慢性病的概率也开始呈上升趋势,所以饮食结构的全面调整势在必行。

那么既然传统且中国式的饮食习惯会给身体带来代谢、消化及其他方面的负担,那么如何在现有习惯的基础上稍作调整,以保证每日摄入身体所需的营养素呢?

拿早餐举例,我们该吃些什么呢?煮鸡蛋(或煎蛋,如果你上午需要消耗许多能量,那么可以把煮鸡蛋换成煎蛋),一杯250ml~300ml的无添加的纯牛奶,1个紫薯(或半根玉米),若干坚果,1个猕猴桃(或1个苹果、或1个牛油果、或其他水果)。

这样,里面就包含了慢消化碳水化合物,不会像精米精面那类传统主食一样使血糖快速升高,还会提升饱腹感。并且,动物蛋白及植物蛋白、优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素都包含在内了。

如果你是上班族,早上没有充足的时间做这样的早餐,那么至少鸡蛋、牛奶是需要保证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制作一杯浓度为100%的果蔬汁,以保证营养素的摄取。

当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大部分都是精加工的米、面,或是高温炖煮的食物时(烹饪时间过长的蔬菜),一方面主食部分只有会快速提升血糖的快消化碳水化合物,另一方面,蔬菜中的维生素也会大量流失。

况且许多职场人若是长期加班,很有可能一日三餐都在吃着这类单一的以传统主食为主的食物。

长此以往,身体就会出现营养素严重缺乏的问题,具体会出现哪些症状,则要看身体里究竟缺少哪些营养素。

在这本健康科普的书中明确指出缺乏营养素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问题。

比如缺乏维生素D会引起骨质疏松、高血压及抑郁等,维生素D又是促进钙吸收的必不可少的成分,所以即补钙的同时还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才行。那么最理想的食物当然就是鸡蛋、牛奶了,既补了钙,又摄入了维生素D。

再比如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眼干眼涩、眼睛发炎、甚至角膜软化以及慢性咽炎等症状,并且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每天都离不开手机、日光灯及电脑的时代,“视神经的光敏感作用需要维生素A”因此对维生素A的过度消耗,也是很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之一。

当然能引起以上症状的原因绝不仅仅只是缺乏维生素所导致的,还有可能缺乏其他的营养素。

不论是常量元素、微量元素,还是维生素、磷脂、蛋白质、胆固醇、水,缺了哪一样,我们的身体都会出现问题。

人们的日常习惯正逐渐损耗细胞,而在日常大量损耗的同时,每天依然吃着单一的食物,也就是说没能及时把修复那些损伤的细胞,在这样的习惯之下,慢性病的发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其实很多时候人们会出现频繁感冒、贫血、腹部肥胖、皮肤干燥、耳鸣、还包括上面提到的眼干眼涩等算不上疾病的症状时,都是身体正在形成慢性病的过程,如果不加以重视,就会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发展成需要需医院确诊的慢性病。

但是在这些轻微的症状出现时,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缺乏某些营养素,并及时调整饮食结构,注意是整体结构,那么就能逐渐通过平衡膳食来达到逐渐回归健康的目的。

现在有关营养方面的基础知识获取起来也不难,哪怕自己买几本书,都能科普到不少健康管理的知识。比如我最近正在看的《戒糖》及今天提到的这本《你是你吃出来的》,都是非常值得反复看的书籍。

要想了解自己的饮食结构需要做出哪些调整,最快的方式就是去医院挂个营养科的号,仔细找医生询问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作者夏萌原本是天坛医院神经科的医生,在那工作了13年,后来调到了安贞医院,2000年冬天在一次持续半个月的感冒中出现血尿症状,自那开始,每次感冒都会发烧并伴随血尿。随后他做了肾穿,发现有35个肾小球中有7个是硬化的,并且肾内科大夫也束手无策,表示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别感冒、别累着,10年不会出大问题。

在这之后作者又看了中医,吃了一年中药,身体疲惫不堪,工作量也降下来了,但又陆陆续续出现了更多的新的症状,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为了降脂降压又开始服用其他药物,最终作者在经历了各种副作用后选择了停药。

然而2004年,作者报了一个营养学习班,并认认真真实践起了自己学到的营养学知识,开始持续补充维生素、胡萝卜素、矿物质等,历时3个月对饮食结构的全面调整,她就“治”好了花了三年多时间却依然没辙的病。半年后她的各项指标也完全恢复正常了。

2009年,卫生部要求全国三甲医院成立临床营养科,这期间认真研究营养学的夏梦医生便顺利进入了新设立的营养科,成为营养科医生。

这段真实经历改变了作者的诊疗思路,她开始关注患者的饮食习惯,一边用西药去治疗,一边通过营养学知识的渗透来引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结构。

这本书中提到的营养学知识并不是最全面的,但是它结合了大量的案例,让我们更加清楚传统饮食习惯会给人的身体带来哪些疾病,以及通过补充营养素,平衡膳食的方式又能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益处。

书中建议我们每天尽量把谷物、豆类、蔬菜(薯类、叶类、菌类、藻类等)、水果、坚果、肉类都吃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一天吃够30种食物。

也就是说在我们的餐盘中,天然、无添加的食物越丰富,我们摄入的营养素也就越全面。

作者还建议我们搭配多种蔬菜来做炒饭,这样一次性吃够10种食物就非常简单了。还可以有效避免摄入过量的单一食物(也就是偏食)导致的营养不均。

在调整饮食结构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增加薯类及豆类,比如早餐可以煮点白芸豆、蒸上半根玉米,晚餐也可以吃半碗米饭,或是半根玉米,也可以干脆把晚餐的主食部分换成一根玉米,或是两个紫薯。

慢性病肆意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对传统主食的执念太深了,一方面认为只有米面当中才有碳水化合物,一方面认为没有传统主食,就不叫吃饭,或者说只有吃这些才能吃饱。

事实上,蔬菜、薯类、豆类等慢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饱腹感远比精米精面要强,更何况它们还会为我们提供充足的营养素。并且蔬菜中也是含有碳水化合物的,所以并不是只有米面等传统主食才能饱腹。

比如西兰花中的营养成分就包括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而胡萝卜素是可以转换成维生素A的。

其实许多人在营养成分这方面的知识量都是很匮乏的。好比大家都知道某些蔬菜营养价值很高,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从而就会一味地去摄入某样单一的食物。或是大家都知道香蕉中含有钾元素,却不知道空心菜、海带、西红柿、红薯、玉米等食物中都含有钾元素。

痛风患者都会说出几样食物中含有嘌呤,比如菠菜、豆制品等,但是如果你真的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嘌呤含量,你会发现,菠菜的嘌呤含量是13毫克/100克,相比之下绿豆、黑米、香菇的嘌呤含量分别为75、59、36毫克,都比菠菜要高得多。同时,豆制品中的豆浆还可以帮助代谢尿酸,这些都是需要学习才能了解到的信息。

光靠道听途说来构建我们每天的三餐,可不算是负责的行为,毕竟身体是自己的,如果人们自己都不关心自己吃进去的食物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那么当你患上一些难缠的慢性病时,就不得不遵照医嘱去强行戒掉那些你吃了很多年的食物。比如书中提到高血压患者就需要戒掉面条和咸菜,而糖尿病患者则需要立即改掉只吃传统的粥、米、面这类主食的习惯。而更多的疾病需要戒掉的食物远不止这些。

其实慢性病的原因正是因为长期吃某些自己爱吃的食物,而对于不爱吃的、或是处理起来嫌麻烦的食物就几乎不闻不问才出现。

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就有了健康管理的意识,并且认真关注我们吃进去的每一口食物是否健康,我们究竟是在修复细胞还是在损伤细胞,我们有没有每天都摄入了足够的营养素等等,那么疾病还会向你迅速靠近吗?

希望每个人都能关注起自己及身边人的身体状态,以及他们餐盘中的食物配比,平衡膳食、延长慢性病及衰老的发生,是健康管理中最核心的问题,不可小视。

你可能感兴趣的:(平衡膳食,全靠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