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三国演义》辩护

《三国演义》是一部优秀伟大的古典文学,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可以说是罗贯中的毕生心血,堪称古代历史演义小说之最。

  也许在现在一些人看来,对比当今的文学,古典文学《三国演义》文笔显得简略生硬,人物性格刻画死板,充满了各种鬼神之事,人们可以挑出种种毛病。可正是由于《三国演义》,它描写的英雄传奇,战略权谋,让三国这段短短不到百年的历史的熟悉程度,远远大于中国的其他历史。不仅仅是在中国,整个东亚圈对中国历史熟知程度,也是三国为最。三国可以说是东亚圈子共同的语言。它里面的典故,说书先生一说再说,戏剧一演再演。关于三国的民间传说,那就更多了。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抨击《三国演义》和罗贯中。简单概括一下,就是那么几条。其一,罗贯中尊刘贬曹,其二,三国演义虚构情节太多。

  先说第二条。无数的文章抨击《三国演义》虚构故事,不尊重历史。先对这些人送上一句话。

图片发自App

  这些人,完全忘记了《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小说,它并不是正史,根据正史改编,肯定会有虚构的成分。既然是文学的形象,那么必然会对一个人物进行修饰,对故事进行扩充。何况罗贯中没有完全脱离正史,大部分尊重了历史。在历史的只言片语中,写出了精彩的故事。

  例如三顾茅庐,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在正史里就短短的五个字“凡三往,乃见”。可是到了罗贯中的笔下,妙笔生花,写的相当精彩。

  有些人呢,只看《三国志》,不看其他的史书。例如有些人说罗贯中编造了孙坚拿玉玺,说正史里根本没有记载这个事情。孙坚拿玉玺的事情,正史里是有的,裴松之注里写了。要说正史,反倒是《三国演义》美化了孙坚,历史上的孙坚的老婆吴夫人,是被孙坚看中强行要来的。历史上的大乔小乔也是孙策周瑜的战利品。这些故事罗贯中可都没写进去呢。

  《三国演义》和现在的大多数所谓的历史剧相比,可以说改编得非常靠谱了,大部分都是依据历史改编的。试问有哪部和三国有关题材的书,或者影视剧,比《三国演义》更加贴近正史?《军师联盟》?还是《赤壁》?还是现在的各种地摊网文诸如《忠义孝子吕奉先》,《护国太师董仲颖》,《霸道总裁曹子桓》,《大智若愚刘公嗣》。

  至于另外一点,尊刘贬曹。作家写历史,肯定会带有他自己的历史观。司马迁写《史记》,记录的是客观的事实,可他也带有一点点主观思想,他也有崇拜的人物,厌恶的人物。罗贯中渴望剿除那些架空皇帝的奸邪之人,兴复汉室,国泰民安,有何不对?难道指望处于明朝的罗贯中有民主现代思想?人民当家作主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曹操,曹丕,司马懿,司马昭这些人,固然没有小说中描写得那么坏,历史上的曹操父子和司马懿父子也是很坏的。

  拿曹丕来说,小说里记载的曹丕第一个黑料便是曹丕趁乱纳甄氏,这个事情史书上是明确记载的,曹丕看见袁熙的老婆甄氏美貌,就把她夺过来当自己的老婆。第二就是他陷害弟弟曹植,这个事情也是史书上有的。就算没有,从他继位后对曹植的一直防范的态度来看,可以断定他们的关系肯定是不好的。第三就是逼死了于禁,这个事情是有的,曹丕让人画关羽水淹七军的壁画来羞辱于禁,逼死了他。第四就是杀死了自己的老婆甄氏,这个事情也是有的,所以罗贯中也没有胡编乱造,没有给曹丕扣帽子。罗贯中还去掉了诸如《世说新语》里特别不靠谱的段子,例如三曹都看上了甄氏,例如曹丕用枣子毒死曹彰,例如曹丕纳曹操的小妾的故事。但是仔细阅读一下史书,曹丕这个人的恶行远远比《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书上多多了,陈寿对他的评价也极其低。

  再说司马昭为了安抚满朝文武的心,找了成济这个人当替死鬼,还割了他的舌头,灭了他三族。这个事情史书上也是有的,各种写法不一样,但是成济终究当了司马昭和贾充的替死鬼。

  对于曹操,有抹黑的。历史上并没有记载蔡夫人与刘琮的死因,然而小说安排死于曹操之手,为了凸出曹操的狠毒的一面。

  但是也加了光辉的事迹,孟德献刀是罗贯中为了突显曹操的胆气给曹操加上去的。温酒斩华雄也是罗贯中为了突显曹操爱惜人才给他加上去的。杀吕伯奢的事情是有的。杀华佗虽然不是在曹操死之前,但是历史上华佗确实是曹操杀死的。衣带诏的事情也是有的。

  而且曹操父子,司马父子他们篡汉,篡魏,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无需洗白,也洗不白,罗贯中是古人,忠君爱国思想严重。罗贯中和后人不喜欢他们,也在情理之中。如果什么事情都以现在的观点去看古人,那也真没意思。古代皇帝都是三宫六院,按照现在的逻辑看,古代皇帝都是渣男了。古代的皇宫里有太监,所以我们古代的皇帝全都是坏人,十恶不赦,灭绝人性。按照这种观点,那我国古代没有一个好的君王了,都只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再说曹操不也是传位给了曹丕吗?也是传位给了他的儿子。司马懿不也是由自己的儿子继承了自己的大业吗?反倒是刘备死前托孤诸葛亮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话被易中天以及一些邪教论说是刘备为了逼迫诸葛亮不能篡位。试问如果一个人真的要篡位,心里那么想,仅凭先主的一句话就能不篡位了?真要如此古往今来也不会有那么多篡位的事情了。

  而且我觉得罗贯中无非是在《三国演义》里讲述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观,赞扬了一些忠肝义胆的英雄事迹,贬低了一些不忠不孝的事迹。仔细阅读一下原著,罗贯中没有夸奖过曹操和司马懿吗?书中写了曹操雄才大略,司马懿智力超群。如果不是看到高平陵之变那里,我们还都觉得司马懿是个忠君爱国的君子。

  再看他的笔下,吴国和魏国的人物 。罗贯中有批判为大魏忠心耿耿的张辽吗?有批判过满腹经纶的曹植吗?有批判过天妒奇才的郭嘉吗?有批判过火烧连营的陆逊吗?有批判过护主而死的典韦吗?即便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也做了褒奖,就因为司马孚到死都称魏臣,与晋朝撇开关系。

  罗贯中批判的是什么,撇开篡汉篡魏的政治立场。曹操路过吕伯奢家里的时候,杀害吕伯奢时候的冷酷无情。官服之战的时候,把曹操的知人善用与袁绍的好谋无断做了对比,以此批判那些不善于听从下属意见的主公,告诫了世人为人者要善于听从他人意见。批判了曹丕趁乱纳甄氏的好色行为,以及曹丕日后残害兄弟的冷酷无情。赤壁之战时候,东吴的士人只为了自己的安危,纷纷劝说孙权投降,对于这些士人而言,只是换了一个主公而已。所以罗贯中在舌战群儒的结尾引出了黄盖,把黄盖这样的忠贞之士与东吴的投降派做了对比,体现了张昭这些投降派的虚伪懦弱。

  一部分人批判罗贯中大力刻画关羽的义是为了维护封建正统,教导人们忠君爱国。为什么歌颂一个人的忠义反倒成了批判的理由,在我看来这是歌颂正能量,不歌颂忠义的人物,忠义的形象,难道歌颂奸诈吗?

  何况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也写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不少缺点。例如关羽的自大,关羽也因为自身的性格,而丢了荆州。罗贯中也写了张飞粗鲁,好酒肉,暴怒,鞭打士兵,张飞曾经因为这个,丢失了徐州,最后也因为他的性格原因而丧命。刘备和东吴联姻时候,也曾经为那里的声色所迷。《三国演义》里唯一完美的影响是赵云,可历史上的赵云也完美。

  近年来流行为历史人物翻案,有的人却开始颠倒黑白。在某些人的口中,诸葛亮成了蜀汉的权臣,独揽大权,把持朝政,架空皇帝。司马懿倒成了实打实的好人,对大魏王朝忠心耿耿。又有些人云亦云的话语,“诸葛亮的智谋一般”,“赵云的武艺一般”,“孔融是伪君子”。延伸到其他历史“荆轲很坏”,“李世民很坏”,“杨广是好人”,“秦桧是忠臣”,“纣王是明君”等等。诸葛亮,固然没有小说里描写得那么厉害,但是历史上,也是很厉害的。否则后人吟诵诸葛亮的诗句哪里来的?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子孙后代也是为了保卫蜀汉而战死沙场,与司马懿那些篡位的子孙行程鲜明对比,何来篡位之说?罗贯中确实对历史进行了改编,可是他并没有颠倒黑白。

  反观易中天及某些网友的评论,完全是无稽之谈。先来看看易中天对阿斗的四点洗白。前三点姑且说得通。最后一点乐不思蜀,易中天给出的反驳点居然是阿斗害怕司马昭杀他,所以装傻。这与某些网友抹黑历史名人的话语有相同的思路。诸葛亮不放权给阿斗,是因为他想把持朝政。关羽死亡,是诸葛亮害死的。诸葛亮娶黄月英,是因为他有政治目的。诸葛亮北伐北伐中原,他不顾百姓的安危,发动战争,破坏国家团结。按照这个逻辑,所有黑的都能变成白的,白的可以变成黑的。秦桧害死岳飞,也是因为百姓,不想国家受到战争的困扰。

  不能因为《三国演义》有虚构的成分,而去过度抨击他。这种人完全没有意识到文学和正史的区别。如果对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不满意,那么可以自己改写一部三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毕竟,你才是作者。

  而且根据我对周围人的判断,那些一提到《三国演义》,就说《三国演义》如何如何抹黑周瑜,如何如何抹黑曹操的《三国志》如何如何的人呢,基本上这两本书都没看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三国演义》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