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作朋友》

豆瓣评分:8.5

作者:  李笑来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品方: 博文视点

出版年: 2013-10

页数: 334

总览感受:

行文结构:困境-醒悟-现实-管理-学习-思考-交流-应用-积累

这确实不是一本时间管理的书,也不是一本成功学的书,有点像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反思,自我迭代再成长的一本书。

我的收获:

大量的举证案列,能感受到作者的博学;很认可文中说的有些观点“我们所认可的价值观其中有一些都是约定俗成被接纳,并没有质疑过其合理性”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思考,站在一个对立的维度去审视和思辨,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的前提是具有基础的思辨能力”

“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我的思考:

这不是一本时间管理的书,书中列举的方法论都是自我管理的方法。

但是当一个人不知道他自己是谁的前提下,即不能正确的自我认识,只学习方法论是一个比较低效的路径。

有明确的方向,并沿着自我设定的轨迹成长。但是自我认识需要向内探索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读《曾国藩家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的自律,内省。慨然,年少时,绝大多人遇到的问题都是类似,就连曾国藩年轻时也历经挫折,迷茫。古人真智慧在于悟出“非宁静无以致远”。

立足于当下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借事修人。我曾经以为让我痛苦,但回过头发现恰恰这一段经历让我经涅槃再重生。

0 困境 

1.问题 

2.慌乱

3.解决 

【摘抄】

他们身上充满了矛盾一一既勤奋又懒惰。

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

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切都靠积累。

1 醒悟 

1. 孰主孰仆

2.何谓心智 

3.我的案例 

【摘抄】

有些认识,哪怕是简单的常识,也需要亲身经历后才能真正体会。

越是浮躁,就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就越浮躁。

2 现实 

1. 速成绝无可能

2. 交换才是硬道理

3. 完美永不存在 

4. 未知永远存在 

5. 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6. 与时间做朋友 

【摘抄】

心怀“梦想”的时间越长,它的沉没成本就越高。

越是不满现状,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烈,而这种欲望会让一个人最终迷失方向,因为无论是谁,从本质看都无法摆脱现状------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过去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结果,而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未来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原因。没有人能够逃脱现实的束缚。

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很简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几乎一切愚蠢的行为都来自否定现实、逃避现实。

3 管理

1.估算时间 

2. 及时行动

3. 直面困难

4.关注步骤 

5.并行串行 

6. 感知时间

7.记录开销 

8.制订预算 

9.计划 

10.列表 

11.流程 

12.预演

13.验收 

【摘抄】

要想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就要从现在开始养成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根据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接受任务之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才好呢?比“越早开始越好”更切实际的答案是“现在就开始”。

所有真正踏实做事的人都知道,任何任务的绝大部分都是枯燥而又无趣的,所谓有创意的部分,可能连1%都不到。

“我们不是计划着去失败,而是失败地计划。”

“失败只有一种,就是半途而废。”

计划总是被变化打乱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计划过于长远。

如果一个计划的期限只有一个星期,我是很容易坚持下来,并且往往可以出色完成的。

计划固然重要,行动更为重要。

有时候故意不做计划反倒是有益的。

如果想要改变自己,或者对自己目前的处境不满意,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应该会带来改变的任务,然后去做就是了。

最方便的列表工具是纸和笔。

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

任何动作演练到一定次数,就能准确完成--------甚至在无意识的情况下。

4 学习 

1.效率本质 

2. 基本途径

3. 主要手段

4. 经验局限

5.自学能力 

【摘抄】

事实上,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为什么拒绝学习呢?第一,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第二,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第三,既然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每掌握一项新的技能,就感觉自己像重生了一次。

“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不可逆的。“学习”的重要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

所有人获取知识最基础的手段就是“体验”。比“体验”再高级一点的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试错”。在“试错”这个手段的基础上,另一个聪明一点,但重要得多的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观察”。对“体验”、“试错”和“观察”经行补充的,就是“阅读”。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手段,当然也是相对更加需要运用心智能力的手段。除了“试错”、“观察”、“阅读”之外,“思考”,准确的说,“正确的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个人面对无法亲身体验的知识,其表现往往为恐惧;而群体面对无法亲身体验的知识,其表现往往为疯狂。

“很多时候,人们的善良出自于软弱,而他们的残暴只不过来自于恐惧。”

“优秀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而卓越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应该去但没有想过要去的地方。”

很多人正是因为没有目标才不停的“学习”。

5 思考 

1.勤于思考 

2. 思维陷阱

3. 因果关系

4.相关命题 

5. 举证责任

6.案例局限 

7.对立论证 

8. 张冠李戴

9. 辨析感悟

10.克服恐惧

11.辅助工具

【摘抄】

思考,更准确地说,独立思考,只不过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没有道理的过程。

拒绝接受不确定性的一个根源在于害怕复杂、奢望简单。谁不希望一切都是简单的呢?可现实往往就是复杂的。

很多人做不到思考的原因无非两个:一,习惯性拒绝思考;二,不懂得应该如何思考。而前者往往是由后者长期作用造成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如果不做事,是不会暴露自己的缺点的,因为人只有在做事的时候才会暴露缺点。

其实有时候有些话“话糙理不糙”。。。。。。其实不说脏话的人不一定不“脏”;偶尔说点脏话有助心理健康。

6 交流

1. 学会倾听

2.说与不说 

3.交流守则 

4.正确复述 

5. 勤于反思

【摘抄】

为了真正做到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

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回顾”和“预期”。

7 应用 

1.兴趣 

2.方法

3.痛苦 

4.比较 

5.运气

6.人脉

7.自卑 

8.灵感

9.鼓励 

10.效率

11.节奏

12.物极必反

13.自我证明

【摘抄】

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方法固然重要,但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准确的说,是大量时间的投入。

与其不停的寻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

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

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苏轼曾说:“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我们必须相信运气。要不然怎么去解释我们不喜欢的人竟然会成功呢?”

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在自己的语言中,把“优点”和“缺点”这两个词替换成“特点”。

永远鼓励身边的人,哪怕多少优点盲目。

任何人都不可能100%地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是100%地有效率。

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生活节奏调整得慢一点。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尽量不要减少与家人的交流时间。

在决定是否给比别人提供帮助的时候,要考虑他是否值得我们帮助。

8 积累

复利的力量与神奇在于,尽管本利的增长在最初一段时间里相当缓慢,甚至让人感觉无聊,可一旦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也必须经过长时间积累),就能产生令人惊诧的结果。

“怕麻烦”是一种害死人的坏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