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贾母的这个能力,整个贾府无人能及!

文/夕四少

贾母是贾府之中辈分最高权力最大也是最德高望重的一个人物,两府上下的一切人和事几乎都是围着她转,尤其逢年过节,贾母就更是众星捧月式的人物,走到哪都前呼后拥,尤其以王熙凤为代表的孙媳辈,更是想尽了办法讨贾母欢心,对于贾母来说,人生活到七八十岁,子孙满堂,享尽了荣华富贵,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不过即便如王熙凤之流极力讨好贾母,但有一件事她想讨好也做不到,因为她不具备这个能力,不仅王熙凤,就连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这一干人,也统统不具备这个能力,有此能力的整个贾府只有贾母一人,无人能及。

什么能力这么厉害?先卖个关子,今天我们来分析下贾母的这项技能。

原文第五十四回荣府元宵夜宴,贾母先是听了从外面叫来的戏班唱的戏,而后又着人把自家的十二个戏子喊出来唱戏。如果是别人,可能会直接拿着戏单点戏,点完带着耳朵一折一折听就行,但品位不俗的贾母却有额外的要求。

她对文官等人笑道:“……你等唱什么大出八义,闹得我头疼。咱们清雅些好。……少不得弄几个新样儿,叫芳官唱一出《寻梦》,只须用箫管,笙笛一概不用。”然后又道:“叫葵官唱一出《惠明下书》,也不用抹脸,只用这两出……”


我们看,贾母不是按照戏单子点戏,而是指名道姓地点人唱戏,且对于乐器有明确要求,由此即可知贾母在音乐鉴赏这一块的造诣之高,而贾母对于音乐的鉴赏品味,无人能及。所以听完戏后,薛姨妈因笑道:“实在戏也看过几百班,从没见用箫管随他的。”

薛姨妈听过几百班戏,都没见过按照贾母这样的要求唱戏的法子,但贾母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早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自然要高出薛姨妈不止一个水平,听了薛姨妈的话后,贾母道:“也有,只是像方才《西楼 楚江情》一支,多有小生吹箫随的,这大套的实在少,这也在主人讲究不讲究罢了,这算什么出奇?”

一句话透出了贾母无人能及的艺术品味!她听过不少,自然不觉得出奇。贾母对于音乐令人望尘莫及的欣赏能力从哪里得来的呢?紧接着贾母上面的话,她指湘云道:“我像他这么大的时节,他爷爷有一班小戏,偏有一个弹琴的凑了来,即如《西厢记》的《听琴》,《玉簪记》的《琴挑》,《续琵琶》的《胡笳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比这个更如何?”众人都道:“这更难得了。”

由此可知,贾母对于音乐的艺术天分来源于从小的耳濡目染,日复一日的熏陶,渐渐地养成了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甚至于把耳朵养刁了,听戏必要讲究才行。而这些,是薛姨妈等人很难达到的一个程度。


关于贾母的音乐鉴赏能力的描写,不独这一处,原文第七十六回,贾母生日之后的一个中秋之夜,贾母带领众人于凸碧堂赏月听笛,这里再次展示了贾母对于音乐鉴赏的超高水准。

贾母因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因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因命人将十番上女孩子传来。贾母道:“音乐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吹起来就够了。”

中秋之夜,是贾母觉得笛声不可少,于是唤人吹笛,但不是在众人跟前吹,也不是琴瑟和鸣,箫管齐奏,而是远远地吹,只用笛子,由此可知,贾母深谙音乐之理,对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情,她对音乐亦有不同的要求。

贾母对于音乐的特殊要求,效果如何呢?合众人的口味吗?原文有这样的描写: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相赏听。约两盏茶时,方才止住,大家称赞不已。

由此可知,贾母对于音乐的理解,不仅完全超越众人,且总能推陈出新,导演出众人从未听过的音乐之声,贾母笑道:“实在可听么?”众人笑道:“实在可听。我们也想不到这样,须得老太太带领着,我们也得开些心胸。”贾母道:“这还不大好,须得拣那曲谱中越慢的吹来越好。”

综上,贾母看上去是个老太太,但毕竟身份是金陵史侯家的千金小姐,可能读的书并不多,但从小到大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耳濡目染,逐渐培养了她对于音乐的专业素养和鉴赏能力,所以她才能对音乐有如此精深的见解,如果放在今天来说,贾母都称得上是一个资深的音乐家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楼梦里贾母的这个能力,整个贾府无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