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平凡的日子,你会不会也在某一刻,突然陷入爆发式的消极情绪中:生活变得索然无味,自我价值降低,状态低迷,感受到难以控制的悲伤?
我想每个人都可能有这样的时刻,只是有的人持续的时间短一点,有的人持续的时间长一点,而有的人持续的时间很长很长,长到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跳出来。
在这本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蛤蟆先生就是陷入这样的情绪长时间无法自拔的人——他抑郁了。这本书讲述的正是患了抑郁症的蛤蟆先生,通过十次看心理医生,逐渐变得积极乐观有力量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是罗伯特•戴博德,毕业于剑桥大学塞尔文学院,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写了一个童话故事,隐含着深刻的道理,呈现了心理咨询的完整模板,所以这本书称为英国畅销20多年的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读这本书的时候特别的惊喜,最牛气的地方就是这本书能够如此的通俗易懂,忽然明白所谓大家的含义就是将艰涩的内容处理得浅显易懂。
一、任何人都有变得更好的能力
当蛤蟆先生第一次见咨询师时怯怯地问: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心理医生苍鹭站定了,直视他的眼睛说: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事实也证明蛤蟆先生在十次咨询之后,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和阳光。我想每一个在迷途中的人,只要遇到恰当的机会,遇到恰当的引路人,都是可以变得更好,找回自信,找回重新努力和奋斗的力量,我忽然对心理咨询充满了崇敬之情。
二、你的选择是一切感受的根源
蛤蟆先生觉得人生毫无价值,觉得自己的生活一团糟,咨询师问:你认为是什么让你如此不快乐?
蛤蟆先生说:真正让我受伤的是回家之后,别人对待我的方式太可怕了,比如他们说我寒碜、邋遢、丢人现眼,还说我吹牛,说我是十足的混蛋……你现在能明白为什么我感到这么悲惨了吧,每个人对我都那么不友好,可这并不是我的错。
咨询师只是倾听、关注和引导,在经过好几次咨询之后,苍鹭先生才说:你还要为自己的不快乐责怪别人多久?没有谁规定你有那样的感受,除非别人在胁迫你。蛤蟆先生才发现所有的感受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三、你为什么会选择负面的感受
当朋友在野怪蛤蟆先生时,蛤蟆的感受为什么会那么强烈和在意?就跟我们很多人一样,仿佛体内有个炮仗一点就着,说说那个炮仗是什么形成的,这很关键。
苍鹭先生反复问蛤蟆先生一个问题:当你觉得别人在责怪你的时候,你处于什么状态?
蛤蟆先生诚实的说:感觉自己像个孩子,被父母训斥的感受一样。
这是问题的关键:当蛤蟆的朋友责怪蛤蟆的时候,又让蛤蟆体验到了童年被父亲训斥的感觉,这是处于“儿童自我状态”。当蛤蟆先生幼小的时候,受到父母亲的训斥,但自己无力反抗,这样的记忆残留在蛤蟆的身体里,就是一个炮仗。
当有类似的场景出现,就好比一个导火索,蛤蟆又会回到童年时代,那个小小的那个无助的,受伤的总是我的感觉。
所以让他伤心的不是朋友的责怪,只是朋友的责怪让他回到他没有被治愈的童年。而敢于面对自己的童年所受的伤,承认并看见体内的那个炮仗,是真正疗愈的开始。
这个又让我想到了前几天看的《原生家庭》,我想当一个小小的孩子呱呱坠地,他完全没有能力,就要去仰仗两个成人,成人应对他的方式,形成儿童适应性的行为,成就这个孩子一生做事看待问题的基调。
孩子遇到什么父母,就看什么运气中什么彩票!
三、为什么有的人会喜欢责怪他人
蛤蟆先生的朋友獾,每次见面都责怪蛤蟆,那语气和神态像极了蛤蟆先生的父亲。獾处于父母自我状态。因为在獾的童年时代习得了父母责怪他人的场景,所以他表现的就好比一个挑剔型的父母,愤怒和严厉。
每个人都有父母自我状态,蛤蟆先生说:“我从来不责怪别人,也不挑剔别人的毛病,我经常会鼓励别人,是不是就没有父母状态?
苍鹭先生说:蛤蟆先生也在审判一个人,那一个人就是他自己,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所以当我们挑剔别人的时候,自我审判的时候,就是处于父母状态的时候,而这个状态也不会让自我成长。
四、你成年了吗?
上面讲了两种状态,一种是“儿童自我状态”,一种是“父母自我状态”。还有第三种是“成人自我状态”,是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用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是让我们去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这个状态下,我们所有的知识技能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身影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
在儿童状态时,体验到的只是童年的感受,只是再次体验过去的情形,学不到新东西;当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也只是在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概念和价值观,这种确信无疑的状态,就没有办法给新知识和新理念留出一席之地,就会显得固执己见。
更好的了解当下的状态,才能更好的了解自我,因此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处于成人状态。不会停留在过去的情绪阴影,被复制父母的强势行为,而是用自己的技能,理智的处理当下的问题。
五、咨询师的魔力
蛤蟆先生的十次咨询,感受最深的是咨询师,苍鹭先生对她他身心的关注,这是他以往经验中没有的经历,也真是这样的关注和倾听,让蛤蟆先生一次次敞开、自我探索和发现,并最终释放自己压在心底的怒气,从而变得内心更加有力量。
我以前对心理治愈中深挖童年的痛,有什么作用?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当我们以成人的角度,去分析童年时代所受的伤害。当再有类似的情景和场景出现,我们会做一个分离,引起我有这个感受的,不是对面跟你说话的人,而是童年的那个受伤的自己。
找到童年的伤,实际上就是让童年的那个自己变得强大,回到现在的成人状态,这便是疗愈。咨询师苍鹭先生做的事情真是引导蛤蟆先生一步步发展自己。
我记得台湾心理咨询师说她在她老公面前很强大,是因为她不留线头给她老公。当没什么事情能影响她,不轻易被外界的刺头勾到,这样内在稳定的她无疑是强大的。
所以每一个敏感多疑,常常觉得外界看不起自己、讽刺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倒霉的总是自己、受伤的总是自己的人,当有类似感受升起时,问问自己体内有没有一个炮仗?
重要的不是外界的导火索,而是自己对待炮仗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