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认识的本质

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唯物论的反映论:存在决定思维

唯心论的认识论:思维决定存在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可知论

不可知论

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

认识的辩证运动

感性认识:

形式:感知表

理性认识:

形式:概判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的条件

(1)材料必须丰富;

(2)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感性-理性)

感性认识:

含义: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具体的,形象的,片面的反映

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理性认识:

含义: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抽象的,本质的,全面的反映

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理性-实践)

理性认识:

含义: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全体的、本质的抽象的反映

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实践:

认识的最终目的。

完整的认识过程

(实践) - 认识 - (实践)的循环往复

真理的含义

真理: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谬误:歪曲的反映客观事物

真理的属性

1、客观性:

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2、绝对性(绝对真理):

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是绝对的

3、相对性(相对真理)

认识有待扩展、有待深化

实践的特点

1、唯一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确定性

实践可以检验一切认识;

3、不确定性

实践是一定历史条件下有局限性;

价值的含义

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

1、对立:

真理和价值就是两个概念,不一样

2、统一:

真理可以指导实践产生价值

正确的价值观在真理指导下形成

真理可以指导实践产生价值

真理的价值表现在真理的功能上:

①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②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

③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功能(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在手,所向披靡)  

正确的价值观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国家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社会行为)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A. 个人层面)

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实践

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关系

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党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关系: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实践到认识 、认识到实践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克思-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