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5读《学校的挑战》:"学习共同体”的“活动系统”

三、活动系统的设计

1.在课堂里追求“活动式、合作式、反思式学习”。

所谓“学习”是同客观世界对话(文化性实践)、同他人对话(社会性实践)、同自我对话(反思性实践)三位一体的活动。

其基础就是基于柔和的声音与身体的交往;基于“倾听关系”的对话性沟通。

具体的做法是,所有的教学(小学3年级以上)由男女生四人组成的小组展开合作学习。

2.以“学习”作为学校生活的中心,废除一切学习所不需要的东西。

3.小学克服教室之间的隔阂,初中克服学科之间的隔阂,年级的教师集体努力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

4.把课例研究设定为学校的核心工作。所有教师至少要给同僚上一次公开课。

课例研究包括如下环节:观摩一节课(运用课堂录像);组织二小时的讨论;以学年而非学科为单位的研修;全员参与的校本研修。为确保课例研究的 充分时间,校务分工、委员会会议和其他杂务尽可能缩减,

5.在课例研究中,研讨日常的教学,重视课后的研究甚于课前的研究。

主要讨论学生在何处是是顺利的,何处是有障碍。

观摩者不是对执教者提出建议,而是围绕一个中心课题——从教学的实践中学到了什么——展开讨论。

6.废除“观摩教学”的方式,改为家长协助教师参与课堂实践的“参与学习”方式。



在这一段文字中,我对感兴趣的是佐藤学对“学习”的概念的提出,这个概念的关键词是“对话”。

如果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构建幸福的社会,创造幸福的学校生活,为儿童准备幸福的未来。要想实现这种幸福必须要有“承担”,当然,佐藤学认为学生、教师、校长、家长,都是承担者,都是责任人。但是,基于我国国情,一线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主要承担者,其他是配合者。对于教师来说,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的主角身份,同时要懂得尊重:尊重学生尊严,尊重教材发展性,尊重自己的教育哲学。

而教师改革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在课堂要追求“活动式、合作式,反思式学习”。而要达到这样的学习,就必须注意“对话”:同客观世界对话,同他人对话,同自我对话。

我的理解是,同客观世界对话就是文化性实践,注意实践二字,也就是说课堂是活动的,这与现在中国提出的核心素养的任务群貌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同他人对话就是社会性实践,也就是要与他人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同自己对话就是反思式实践,在反思中学习。

佐藤学强调“学习共同体”的“活动系统”是通过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及公众的参与和实践展开,自然而然地分享了学校改革的愿景,领悟了“公共性”、“民主主义”和“卓越性”的哲学,从而一道掌握学习和关爱的伦理与技术。

不知是不是国家教育的不同,个人觉得佐藤学所说的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哲学原理——“公共性”“民主主义”“卓越性”,以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的观点到了我国可能要适应一下国情。

同时,也不太理解“活动系统”设计中的第二点,以“学习”为中心,废除一切学习所不需要的东西。

什么是学习不需要的东西呢?不知道,个人认为只要能够让学生产生对话活动的都不应该是与学习无关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4-05读《学校的挑战》:"学习共同体”的“活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