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为大秦东出走出了第一步

                    大秦东出,国士有双

  远居西陲的秦国在秦孝公时期以商鞅变法为国策,以战功封爵的耕战制度,奠定了秦国强盛的基础。

  公元前337年,即位的赢驷以宗室多怨,诛杀商鞅,巩固了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后又以商鞅造反查无实据,公子虔和公孙贾陷害为由,除掉了秦国的旧贵族势力,秦孝公未完成的秦国权利收尾工作,由惠文王蛰伏三载完美的完成了。此时的秦国才是真正的虎狼之国,向东方六国张开了他的獠牙,秦国崛起,必要东出。

  在商鞅打造的这种服务于战争的耕战体制下的老秦国,远远超过了东方六国的国力增长速度,他们瞄准了秦魏多年针锋相对的河西之地,伺机而动,而且,这个机会来的是出乎意料的快。而魏国在魏惠王多年的折腾下,三晋联盟解体,魏国外交孤立;在军事上闻名天下的魏武卒也在桂陵,马陵两战中被齐国消耗殆尽。加上魏惠王的昏聩无能,有识之士纷纷出走他国,而秦国因为重用商鞅有了重用人才之名,自此以后,魏国之人才为秦国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有人调侃“魏国是大型人才培训输出基地”,前有商鞅变法强秦,中有公孙衍一战定河西,张仪连横破六国合纵,后有范睢远交近攻。都奠定了秦国一统之基。一强一弱,秦魏两国的斗争一触即发。

    首先登上历史舞台的是公孙衍,魏国人,早年先于魏将龙贾麾下操练魏武卒,熟知兵法,后因魏王猜忌奔赴事秦。秦惠文君五年(公元前333年)公孙衍出任秦国大良造。河西是秦国通向中原的门户,秦魏两国在此争夺百年。公孙衍任大良造后不久就率军对魏国发起了进攻,此时的魏国早已势弱,根本无法抵挡秦国的攻势,只好割地阴晋向秦求和。

    公孙衍清楚知道河西之地的战略地位,只有占领河西之地,才能在战略上掌握主动。才有可能走向中原。此为秦国东出最重要的一步,因此,公孙衍随后再度率军进攻河西要塞,俘虏了魏国主将龙贾,斩首8万,经此一役,河西之地尽入秦手。秦惠文王重用公孙衍走出了秦国东出的第一步。河西之战后,为大良造的公孙衍因自己为魏国人,又有魏国求和使臣的重金贿赂,不忍魏国处境,转而建议惠文王攻韩攻楚,秦国这台战争机器为攻略目标而停下了脚步。

    在秦国展露獠牙的时候,公孙衍的一生之敌,那个真君子伪小人的张子,走进了秦国,而秦惠文王任用张仪连横破合纵,是秦国奠定战国七雄地位的重要举措。对张仪,赢驷求之、试之、任之、信之、亲之。在秦与列国间复杂的邦交斗争里,张仪多次逆转危势,从外交上压制六国群雄,帮助秦国击溃五国攻秦之兵,继孝公用商鞅之后谱写了又一页君臣合璧的华美篇章,惠文王重用张仪,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国用人“不唯秦人”成为不变的路线。

    张仪,魏国人,早年入鬼谷子门下,首创“连横之术”,两为秦相,以连横破六国合纵, 一张利嘴谈笑天下,三寸巧舌纵横七国。

    河西之战后,公孙衍建议秦惠文王转攻他国,想以大胜之势征伐其余五国,此时的张仪带着他卓绝的智慧,捧着连横奇策赴秦而来,人说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位为名利而来的张子,这位走入函谷关的先生意气风发,携带着滚滚大势,开始了他纵横捭阖的一生。

    如果说公孙衍为秦国东出打开了大门,那么张仪就是让秦国雄霸站稳了脚跟。在河西大胜的时候,唯有张仪力驳公孙衍攻伐其余五国之策,认为公孙衍顾私利而忘公义,让秦国攻伐他国,实属误国之举,秦惠文王被说的如梦初醒,启用张仪为客卿,而公孙衍自觉受辱,离开秦国,转而事魏,二人之隙由此而来。虽然各方史书中对公孙衍都为寥寥记载,史记中犀首传也仅仅附于《张仪列传》,但是不能否认他在惠文王初期率领秦军打赢河西之战的重要贡献,无可非议是在张仪入秦之前的秦国第一国士。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 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张仪事秦,其功业主要在于秦国东出霸业之奠基,秦惠文君十三年(公元前325年)张仪拥戴秦惠文王正式称王,秦国相王,是秦国实力为东方六国承认的重要一步,正式奠定了秦国在战国七雄的地位。

  “逢泽之会,魏王尝为御,韩王为右,名号至今不忘此张仪之力也。”

  龙门秦,韩,魏三国相王,为张仪相秦的第四年,相王之策,弱国无外交,强大的秦国给了张仪强大的外交依靠,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张仪与惠子的国家辩论。张仪提出在相王大典上,魏王要为秦王驾车,韩王要陪伺左右,如果魏王不答应,那我秦国可以打魏国一年两年,一直打到魏国国灭,国家都没有了,魏王的脸面又在何地呢?迫于秦国的压力,惠子只能应下这无理的要求。惠文王相王之后,强秦由公国变成了和山东六国平起平坐的王国,再无人敢轻视这个西陲小国。

    “始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开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多张子而以贤先王”

    这是秦武王时相国甘茂对张仪的评价,秦用张仪彻底在外交和军事上逼垮了魏国,而且向西攻取了巴蜀,秦国得到一个巨大的天然粮仓,为以后东征六国打下了坚固的后勤保障,向北攻占西河之外,向南取下上庸,有开疆拓土之功。

    李斯认为张仪为秦国霸业首功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张仪戏楚尽收楚国商於之地六百里,从此秦国到楚国鄢,郢二都一马平川。游说六国,散六国合纵攻秦之策,使六国各自为战,秦国危机彻底解除。张仪入秦带去的不是富国强民之策,而是他强大的外交政策和能力,一人口舌压六国,使六国联盟攻秦分崩离析。故《太史公自序》中评价张仪说六国之功为“六国既从亲,而张仪能明其说,复解散诸侯”张仪之功在助秦国开拓,散六国凝聚,对人心,对列国利益的把握出神入化。张仪的连横学说在于对六国大势,需求及君主性格的完美把握,为以后战国伐交联盟的合纵连横提供了战略性的模板。

    秦惠文王的时代是秦国在轰轰烈烈变法后的过度时期,因为有识人的英主,有满腹韬略的国士,造就了秦国在惠文王时代的辉煌,打通了大秦东出的通道,击溃了六国合纵攻秦的策略。前有公孙衍,后有张仪揭开了合纵连横的列国交锋。辉煌灿烂的战国文明,强则强,弱而亡,大争之世,正式拉开了帷幕。

    参考文献: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太史公自序》

              《战国策•魏策一》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附犀首传

              《孟子•滕文公下》

                2012年历史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谁为大秦东出走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