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阴阳平衡

无戒学堂IP营打卡第141天,1249字,累计178662字

在中国主流文化中,“五行学说”是典型的平衡之说。

所谓“五行”,就是大家熟知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世界的本源,它们相生相克,形成动态的平衡与统一。

“五行”这一说法,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但真正将“五行学说”系统化、成为理论的,是战国时期阴阳学派的开创者邹衍。

他最开始提出这套学说,是为了解释人类社会的变化,推测历史的走向与王朝的兴衰。后来则渗透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与易经八卦相结合,体现在风水、堪舆等各个领域。现在大家普遍接触或者熟悉的是用在给人取名字上。通过测算八字,看看无形是否平衡,然后再通过起的名字来补不足损有余。简单来说,比如五行缺金,咱们就起一个带金多的,像三个金的“鑫”字;五行缺木就叫“森”;缺水的叫“淼”等等,总之是要八字中五行平衡。

名字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五行平衡,什么都不缺,孩子才能平安喜乐的长大。可以说,这种“五行平衡才能平安”的理念,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是根深蒂固的。

除了“五行”平衡之外,中国人还讲究“阴阳平衡”。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看来,阴阳是宇宙的根本存在方式,万事万物都有阴阳,而阴阳也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动力。阴阳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比如中医,通常会用寒热、虚实、表里来辩证地分析人的疾病,这些辩证关系的底层逻辑就是阴阳平衡。根据阴阳消长的原理,阴盛常引发阳衰,人会出现怕冷,手足冰凉,面色苍白等阳气不足症状;而阴虚则常引发阳亢,出现烦躁、失眠、口干、舌红等症状。

不仅诊断用到阴阳辩证之法,中医开的处方也是为了帮助患者最终恢复身体本来的平衡状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追求的是昼夜的平衡;安步当车、劳逸结合,追求的是动静的平衡;“冬吃萝卜夏吃姜”,则是追求寒热的平衡……

这些养生之道,看似是“常识”,其实是先人们总结出的天地运行和人体运转的道,其中阴阳平衡最为重要;之所以说是常识,就是因为这些观念早已深入每个中国人的内心。

今天有很多人节食减肥,只吃水果,不吃主食,这就是对阴阳平衡的违背。纵然可以从碳水、卡路里等诸多“科学”指标,去论证这样做的合理性;但是最终结果会给出答案,长此以往,气血虚弱,即便瘦下来也是对身体的折损与消耗。

在伦理方面,中国文化也强调阴阳平衡。女为阴,男为阳,阴阳二者对立统一,必须同时存在,并且相互调和,孤阳不生、孤阴不长。从这个角度讲,中国文化中的男女平权观念,不知道比西方早了多少年!

这一点放在如今,更有着十分积极、进步的意义。因为如今是一个女性意识觉醒的时代,这会让许许多多习惯了大男子主义和男权意识的人感到不舒服,但是面对女性的觉醒却又无可奈何。

而这来之不易的时代还仅仅处于自发状态,因为就连许多女性自身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方式,而只能延续几千年的男权社会的思维方式。不过,女性真正从思想意识层面觉醒、崛起的日子已经开始,虽然离自觉还有段距离,但毕竟已经开始。这个时代远比技术带来的改变还要深远的多得多。而这一点,我们从阴阳平衡的角度可以说,只是迟早的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行阴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