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油面包与茶

东夷介夫 撰文

     

刚出炉,一股浩然之气迎面而来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缺一不可,不然就要昏头昏脑,恹恹待毙,可能成为饿殍儿。当然也有一日不劳作,一日不吃饭的刻苦者,不过大师的刻苦精神陈义过高,一般人难以企及,倒是有人以饮食的精进为人生的乐趣或目标之一,食不厌精,脍不厌炙,非厚味精馔不能下咽,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我虽然羡慕他,却也并不想学他。

绿茶

据称国内某著名大厨苦心孤诣,历十数寒暑,将《红楼梦》提及的诸多菜肴硬是活灵活现地复制出来,珍馐美味罗列满桌,且色香味俱全,堪称杰构,芳旨盈席,“饮食之人”有口福了。虽小道必有可观,佩服佩服。

“满汉全席”一百多道菜汇聚汉满两族的菜肴精华,选材丰富,制作精细,煎炒烹炸,烧烤、火锅……一应俱全;但想到他们入关时动辄屠城的暴虐,思之令人兴味索然。

“吃货”一词如今很是盛行,大众谓美食家为吃货,有人因冠此名号而沾沾自喜,也有人甚至自诩为吃货……以前“吃货”一词是对那类耽溺饮食夙无节制的饕餮之徒的贱称,犹称人为饭桶一般;如今“吃货”者竟成了褒义,这就像呼自己为酒囊饭袋一样不可解,真是可哀!


“性定菜根香”,我承认天赋不高,缺乏定慧之基,无法涵养出咬菜根的品格,但我却也不好“屠门之嚼”,我不会几日不粘荤腥,便六神无主,惶惶不可终日。相较于鱼肉荤腥,我更喜欢黄油面包与咖啡。窃以为法式面包最好,质地细润,不十分甜,清得好,早餐一杯羼牛奶的咖啡、几个法国面包,就是臻于圆满的一餐。

西点也有瑕疵之物,譬如吐司吃起来渣渣剌剌,粗糙处犹如俄国的列巴面包而味道稍逊。吐司单吃自然不好,即便与果酱或黄油一起吃也差强人意——用的面粉不够细,又不加筛,麦粉颗粒粗大,必然避免不了这种中国化甜点的通病。听说现在有一种低筋麦粉,我想若是用它制作吐司肯定好过普通面粉吧。

马卡龙

“马卡龙”是一种法式小圆饼,很久以前就吃过的一种点心:扁圆状,酥软,分作两层,中间抹奶油或果酱,非常甜腻,当时不知叫什么,以后才知道叫“马卡龙”,一种著名的法式甜点。

月牙饼

朱自清的旅欧游记提到巴黎人常吃的一种叫“月牙饼”的面包,形似月牙,酥而软,既好吃又好看,趁热吃最好。还有一种软饼也是法国人常吃的,这种东西得抹上黄油,在烤炉上烤得热乎乎的,让油都浸入,食时得暂且搁下风度,张大口吃,俨然我们山东英雄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豪爽之极。


其实所有的面包都是以滚热吃味道方佳,一旦凉了,香气丧失殆尽,味道便大为逊色,若再放上几日,其硬赛过砖块,只适合磨牙。

孩提时有一回随母亲外出,近晌午饥肠辘辘,循香味我们步入一爿面包店,恰逢店员从烤炉里取出烤好的面包——面包抹了黄油,顶部烤成胭脂红,滚烫,黄澄澄、香喷喷盛在托盘里,香味瞬间弥漫整个屋子,令嗅觉振奋。一纸袋子面包,我边走边吃,不觉食之尽。这大概是我平生吃过的最好吃的面包。面包的香、母亲的爱,永不能忘。


法国的点心几乎皆属于上品——也许只有他们的“法棍”不太好,其物外皮酥脆,里边却硬得硌牙,不知我在超市里买的是否地道的法棍——这个英国有所不及。不过英国也不是没有特色的点心,张爱玲《谈吃与画饼充饥》说的一种三角形面包,名叫“司空”的面包,就是一种道地的英国的美味——好物终究埋没不了,凡事皆然。

英国的下午茶闻名遐迩,吃的黄油面包,喝的红茶,却又大量羼入牛奶与糖,浓的像汤汁,已非中国人印象里的茶。我还是比较喜好吾侪的绿茶,苦清,带着一丝禅意,如周作人文章里说的“自然主义之茶”或“自然之妙味”。他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子共饮……”真风雅,然而我却不需那么多的讲究,无论陶瓷或玻璃都可以泡上一杯茶喝,惟洁净不可少。

茶是风雅人的饮料,茶食应该清淡,黄油面包味道绝佳,我也喜欢不假,不过那是当饭,不应该当轻巧的茶食。江南的“干丝”或“烫干丝”当茶食,我都嫌它多余,更甭提黄油面包了。照实里说,我以为喝茶时不必有什么茶食当配角,喝茶足矣。陋室之中只要有一杯清茶在手,在氤氲的清雾里,我就可以神思遨游,觊觎吟咏得衷,佳句满纸。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油面包与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