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视角的学习之道——反读《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前段时间,阅读了豆瓣评分很高的关于学习机制的认知心理学普及书籍《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有一些地方,有点模糊了。昨天,写了关于三种笔记方法,何不实践一下。以看效果。

这本书是从教师视角写作的,给老师如何教导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科学建议。但我不是老师,所以,我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进行阅读和思考。以下笔记也是从学生的角度来阅读,思考这些认知原理如何结合今后的学习实践,少走一点弯路。

一、结构笔记

我选择使用思维导图(xmind)软件进行记录。


通过做结构笔记,了解了书本的结构。

主题是用最新的认知科学研究来讲述学习机制。

学习的总目标是像专家学者一样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习和思考的基础是背景知识;

思考的关键点是长期记忆知识的(即背景知识)的数量和质量;

记忆(背景知识)是思考的残留物,即要准确理解事情的意义;

获取背景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刻意训练;

学习的要点在于理解抽象概念;

学习的可持续性在于获取解决问题的愉悦感(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是学习动力的最好方式);

练习一个技能的关键是获取及时的反馈(找一个导师、搭档,观察自己的练习,让人点评,运用实践)。

这样,我就把这本书所吸收的知识串了起来,也知道了作者的脉络,建立了一个初步的知识结构。

二、概念笔记

记忆

1.是思考的残留物。我们能够记住的,是经过我们大脑思考过的事情(大脑会认为,我们经常思考,是因为经常用得到,所以有价值,就会保留下来),并且,要我们思考事情的意义,理解事情的抽象概念,日后更好的进行知识迁移。

2.工作记忆的空间有限的,没有办法扩充。但是,如果背景知识比较熟悉,那么就可以对信息进行合关,这样就无形中相关于增加了我们的信息量,就是硬盘里面的压缩技术一样,硬盘还是那个空间,但是因为压缩技术,使得可以存储的信息增加了。

3.长期记忆如果一直没有机会提取(运用),就会遗忘掉。因此,如果在实际中总是不运用,就会遗忘。

思考

1.依赖于背景知识,思考只是将信息用新的方式进行组合。因此,背景知识(事实性知识)很重要。验证了古话:思而不学则聋(殆)。

2.专家学者的思维方法和初学者不同。他们更容易的理解概念,做知识迁移,并且可以快速而准确的提取记忆的信息。能够发现事情的联系点。

3.人类喜欢思考,但是却不擅长思考。人们解决日常问题,常常依赖于记忆而不依赖于思考。我们平常应付工作、生活,更容易使用一个自动化的机制。我们有效的思考,是那些我们自信的认为可以解决的问题。

练习

1.练习是获取背景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进入自动化的唯一方法。

2.练习是有讲究的,利用及时的反馈,可以使练习更加事半功倍。

3.每一种技能都有相应的法则,要寻找和尊重法则。

因材施教

1.一个人学习能力不同,不是因为基因的原因。在学习的早期,是背景知识的不同,导致了学习能力的不同,也就是说,是因为前期的生存环境、获取知识、努力程度不同而导致了学习能力的差异。

2.因材施教,要是根据不同人的背景知识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让他拥有持续的获取解决问题的愉悦感,从而增加自信力。

深层知识

1.要理解知识的抽象概念,知道各个事情的意义和背后的联系。

2.透过表象后的本质追问。

背景知识:是所有学习活动的基础,因此,在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不要着急去想象怎么创新,先把知识学全面,把概念理解透,再结合实际进行进一步思考,这样才更有效率。

等等,这里的概念笔记,主要针对书本出现的对原有的概念不同的说法和解读,自己认为有必要进行更新和吸收的东西。因人而导。

三、主题笔记

这里可以针对“知识和想象力谁更重要”等话题进行作主题 笔记,以更加全面的理解知识和想象力的观念,破除一些所谓“砖家”宣扬的“学习太多的知识会限制想象力”的反智说法。

不一一列举。

你可能感兴趣的:(个人视角的学习之道——反读《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