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成为我爸妈那样的“有毒父母”,30多岁的我至今不敢要孩子

昨天,闺蜜在朋友圈晒她儿子的5岁生日照,我随手点了个赞,她的夺命连环call就追了来,问我到底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我笃定告诉她,这辈子我都不打算生孩子,因为我真的害怕有人管我叫妈,更害怕当妈。她表示难以了解。

有句话说得好,因为经历不同,所以想法不同。

20年前,当我和闺蜜还是同学时,我父母就离婚了。她大大咧咧问我有什么感受,我只说了一句话:“凭什么你们都是幸福的三口之家?”她又问:“你没阻止他们吗?跪下磕头什么的?”

我只想说,有用吗?据说当年因为种种原因,我爸妈只见了三次面、说了不到一百句话就领证了,毫无感情可言。连我都觉得这段婚姻太草率。

我小时候,我妈不止一次告诉我,她是被逼无奈才嫁的我爸,而且因为她体弱多病,她从来没想过她能有孩子,而我爸也早早就表态根本不想要孩子。可想而知,这样的两个人能对我这个女儿有多大热情?

我很羡慕别的孩子都能和爸妈有说有笑,对于我来说,这只能是奢望。到他们离婚为止,在我的记忆中,我们三口子只一起吃过一顿早饭、一起逛过一次公园,仅此而已。

我爸木讷内向,从来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整天埋着头舞文弄墨;我妈说话做事风风火火,广交朋友,常常是别人一个电话,她就跟一大帮人聊天吃饭去了。

他们两个,从没督促过我写作业,没有教过我做人的道理,没有告诉过我是非对错。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这两位家长是缺席的,可以说一分力都没有出过。

我被姥姥带大,和姥姥一个月内说的话,可能比跟我妈多年来加起来说的话都多。并不是和我姥姥多有话聊,而是和我妈实在没得说,她也没想过要和我说什么。虽然不至于0沟通,也差不多了。

所以他俩当初离婚,我觉得无所谓,反正也没人理我、没人管我,离不离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感觉到受伤,是因为我爸刚离婚仨月就再婚了,还屁颠儿屁颠儿帮后老伴的女儿看孩子去了。我妈稍晚些婉转地跟我说:“我要再婚了,但是不能带你走,不方便。”我无所谓地说:“没事,只要你们俩开心快乐,剩下的我都可以扛。”

从此,我和姥姥相依为命。写到这里,不由再一次泪流满面。扛了这么多年,真的太累了。

记得某大年三十的晚上,二姨一家子来陪姥姥过年,说是要打通宵麻将。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我默默出门去了网吧。网吧里有半屋子的人在用各地方言骂着人打游戏,应该都是回不去老家的打工者吧。我盯着屏幕,倍感孤独,双眼渐渐模糊。

同样不开心的还有中秋节,看着万家灯火的一个个窗户,我站在楼下不想回家。偶遇一家三口说说笑笑遛弯回来的邻居,我把自己藏在树后,想起一个令我深恶痛绝的零食“好多鱼”。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觉得自己“好多余”,真的很想问问爸妈,你们明明不想要孩子,为什么还要生下我?既然生下我,为什么不理我?

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从小到大,我一直在扮演一个温顺的听话的乖巧的自己,想要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好给自己一个存在的理由。我的隐忍换来了一派祥和,我不会说NO、不敢说NO,一直都是老好人一枚、肉包子一个。闺蜜可以随意背叛我,同事可以随意差遣我,亲戚可以随意批评我。我始终用一张天真无邪的笑脸面对整个世界,因为我怕我一旦哭了,就失去了活着的勇气。我真的不快乐,常常一个人哭,一个人怒,一个人气。

我敏感、多疑,听不得别人说我不好,唯恐脑袋里那个声音又揶揄我:“看,不止是我们,连你爸妈都不喜欢你、不要你。”

可是,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我承担这一切?为什么是我?

直到我看到了这本《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才明白一切都不是我的错。


本书的作者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作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她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特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重要的是,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中写道:孩子对语言信息以及非语言信息的吸收,就像是海绵吸水一般——完全不加选择地全盘接收。他们倾听父母的言谈,观察父母的举止,并且模仿父母的行为。他们接触不到任何家庭以外的参照标准,于是,在家中获取的关于自身及他人的信息便被孩子当做普世真理。

 看到这里,我不禁泪奔。也许是童年从父母身上获取的东西太少,即使现在当了别人的老婆,我也还是懵懂的、不知所措的。我不知道怎么当好别人的老婆、不知道怎么当好人家的儿媳。我在新的家庭生活里常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所幸公婆和老公都不是事儿多的人,只评价我“太天真”。

我承认,父母在我的童年生活中满足了我物质上的需求、避免了我身体上的伤害,但却没能满足我对爱、关怀以及更深层次的情感的需求,也没有使我免受感情上的伤害,更没有在道德伦理方面给予我正确的引导。而《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中指出,这五项是称职的父母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

 书中还提到:中毒的成年子女所表现的症状都惊人地相似——自尊心受损以及由此引发的自我毁灭式行为。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不讨人喜欢而且一无是处。

 是的!是的!!是的!!!我简直要呐喊出声。

 书中又道:将责任归于父母,并不是让你将自损行为的责任全部一脚踢开,也不是鼓励你抱怨“全是他们的错”。将童年的自己身上的责任免除,并不意味着同时免除了成年的自己的全部责任。

 你必须卸下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担的责任,归还给应承担责任的人。可以拿一张自己童年的照片,看着照片里弱小无助的自己,对她大声说:“你不需要为他们让你觉得自己没人爱负责。”

独自在家的某晚,我黑着灯窝在沙发里,闭上眼想象着小时候满脸泪痕的自己,喃喃自语:“我是一个住在大女人身体里的小女孩……小时候的我,需要爸爸妈妈的关心、陪伴、照顾,但是你们在哪儿呢?”

那夜,我对自己说了很多很多,直到哭累了睡着了。第二天早上醒来,虽然浑身酸痛,但觉得心里轻松了好多,算不算与自己和解了呢?

我想,如果能早点儿看到这本书就好了。所幸,永远都不晚。

书中最后提到:当你可以更好地把握过去和现在与父母的关系时,你会发现你和其他人的关系,尤其是和自己的关系,会得到极大的改善。或许是平生第一次,你将拥有享受自己人生的自由。

 我想,下一步我该按书里建议的那样,去找父母分别谈一谈我的童年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避免成为我爸妈那样的“有毒父母”,30多岁的我至今不敢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