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所遇见的一切都有意义

历时一个月终于看完《遇见》这本书了。

初相遇

初见时,我的眼里只有“遇见”二字,“遇见”,遇见何物,亦或是何事、何地?一连串疑问涌上我的心头,带着这些疑问我拿起了这本书,不大不小、不厚不薄,伸手触摸,还硬邦邦的。翻开书的目录,“遇见(代序),住过淮海房,行色……”映入我的眼帘,顿时明白,这或许是一本散文集。素来不爱看散文的我,因为这精美的封皮,独特的大小,竟也继续翻开读了下去。

初读

阅读了文章的序言,我了解到书里散文来源、背景、主要内容和书名之由。“这里所表达的一些人事,真正就是生命中时长时短的遇见,这些‘遇见’丰富了生命慢慢走向完成之路。”这句话是对读者阅读这本书最好的引领。

读完前两篇后我对这本书竟爱不释手。让人很是不解,这两篇散文篇幅又长,语言也平淡无奇,不知为何阅读时就会静下来,眼里脑中都只有面前的文字,而且读起来让人很舒服,只想沉浸其中。

读到作者对平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的描写时,仿佛置身其中,真切的感受到当时上海人的生活状态。看似作者只是讲生活中的小事,仔细品味,世纪交替之际上海的人事物的变化又如山间泉水般股股往外涌出。

这是一本散文集,也是一本有关历史的书籍。

本书围绕着作者的生活一点点展开,层层深入。先是早年时作者的生活状态及周边的人和物,然后是回忆当年和家人生活的点滴,接着是与友人相处的情景,再是小区里遇见的又离开的那些人,最后是作者去韩国的所见所闻。

再读

读完书才体会但序言里的一段话“书中的文章都是篇幅较长的文章,相比短文更多考虑叙事的方式、叙事的视角和叙事的结构,融合时代环境、氛围和人事,是希望文章有散溢且从容且跌宕的风致。”的确,每篇文章(除去前后序言)大都在占据十多二十页的篇幅。但由于作者独特的叙事方式、角度和结构,你不会感到无聊,相反你会沉浸其中,想知道接下来等着你的是什么。达到了作者“散溢、从容、跌宕”的期望,可谓引人入胜。

正如作者所说,生命中时长时短的遇见丰富了我们的前进之路。昨天遇到了那些人和物的我们今天带着他们对我们无形中产生的影响继续前行去遇见未来的那些人。

也许,遇见之后再见,也许不再相见,但都或多或少赋予了这场遇见些许意义。所以珍惜身边的每个人和物吧!

再见


第一次在写东西,欢迎大家阅读、提意见,不喜勿喷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命中所遇见的一切都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