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校园欺凌继续沉默!

        “有时候,校园比社会更残酷,因为那是一群有破坏力却无容度的少年。”为了显示所谓的权威与力量,又或是以他人的痛苦为快感,甚至是害怕自己成为那个受欺凌者,无数场校园欺凌在一处处灰色地带沉默上演。当无数受害者用一生去舔舐伤口时,我们难道不应该发声:“别让校园欺凌继续沉默”吗?

        也许每个人的学生经历里,都体验过校园欺凌的可怕。但是当今许多人仍然将校园欺凌想得太过于简单、片面,认为其不过是像小说电影中一群不良少年将弱小女生堵在墙角,但是校园欺凌不止于此。与班级小混混寻衅滋事相比,更可怕的,是群体的暴力。也许是一次孤立、一个绰号、一场哄笑……一群人针对个体的欺凌,才是最黑暗而无从抵抗的。校园欺凌,已经在逐渐隐蔽化。

        校园欺凌本质上是集体人性暴力的映射。受害者之所以被欺凌,往往不是外貌不佳、成绩不好等直接原因,真正导致某个个体长期被周围群体欺凌的潜在原因,是被欺凌者的不合群。他们是校园中看不见的弱势群体,欺凌的起点,可能仅仅是“不顺眼”、“很欠打”。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几年前的一次血案就是再好的例证。高中生王青遭受校园欺凌七年,最终一次集中爆发,拿刀捅死欺凌者判刑十年。一个还未开放的花朵啊!一个“忍辱负重”7年的人要有多绝望才会手刃同学?令人不敢想象这七年里他都经历了什么,也许是无数次抱头痛哭,也许在麻木中积攒怨恨。更可怕的是,王青并没有沉默,他向父母求助、向老师反映情况,而父母的一句“不过是小孩子的玩闹”,老师云淡风轻的一次口头批评,又将其带回了“沉默地带”。如果老师是麻木失职,那么家长就是无知无能。家庭是孩子的最后一道保护伞,家长如果不帮被欺凌的孩子出头,又怎能让孩子有勇气和自尊去自我保护?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无知无能、麻木疏忽是校园欺凌的重要推手。

        善恶不分长幼。“人之初,性本善”只是一个美好的谎言,性善与性恶论都是一刀切的谬论。千万不要认为他们只是孩子而放任自流,“欺负你只是因为你弱小”。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曾说过:“如果法律没有恐惧支撑,它绝不能生效。”而中国的针对性法律呢?《未成年人保护法》已经被戏称为“未成年人渣保护法”,为什么要讲一个正常少年的受害损失转而寄托于将侵害者改造成人的渺茫希望中呢?以加重惩罚代替加重保护,或许就会有更多正常成长的童年,或许就会有更多少年回头是岸,或许就会有更少人渣为祸人间,未成年人保护法应去保护真正需要保护的未成年人,而非未成年人渣。

        社会如此混乱,每个校园都是一个小江湖。法律、舆论、家长、老师终究是事后反应,唯一能即时保护自己的,只有自己、止暴制乱的前提永远是以暴制暴,在受欺凌时,懦弱即为原罪。哪怕是歇斯底里干过一场,也好过忍气吞声、沉默舔舐!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让校园欺凌继续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