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如何读书呢?

最近在看小外甥作业的时候,偶尔看到了一本印有‘学生读书笔记’的本子,翻开看了看,里面的功能很齐全:提纲、摘录、评论及心得。非常汗颜,想起自己读书从来没有如此做过读书的笔记,往往是‘一气呵成’的,一般还“不吃回头草”。结果也很实在,大部分的书没起到什么实际作用。

不由得思索,对于成年人的我,读书到底该怎么读才好呢?

读书一般有四大目的:

扩大眼界,

丰富精神,

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

首先是扩大眼界

看着教育部给小学不同年纪的学生,推荐的密密麻麻的课外书,这些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他们扩大眼界的,让他们了解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有着不同的人、事、物,间接地告诉他们世界是多元的,好玩的;未来是宽广的,值得探索的。

扩大眼界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选择服务,见识越多,选择余地就更多。所以在这个方面的主要方式是多看。

第二是丰富精神

我认为的精神是关于“成为什么人,成就什么事业”的一种内在状态。这么理解的话,那么眼界的扩大,对精神的的滋养非常有用,如此多看书非常有益。

精神一般需要纯净,不能杂烩,坚定一个方向是关键。当然也有例外,历史上苏轼这个全能的牛人,听说儒道佛都精通,啊!这跟他的天赋和经历密切相关吧。

精神的成长跟另一个因素的关联更重要,它就是温习。很多人建议名著经典需要反复读,甚至朗诵出来,这就是温习的过程,温习不同于背诵或重复,这两种方式更相关于大脑,温习则作用与心灵更多。

读这类书就不要贪多求快了,选择喜欢的、经典的作品,时时温习。

第三是指导实践

这里的指导一般是规律、原则以及非常有用的一句谚语等,比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用来指导做事的人认真做好计划等。

对于这类话,听了就很容易学会,但也是满满挫折的来源之一,像‘听了那么多的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这里的道理基本上是指这些指导性的话。

如何破呢?首先不要求多,而是要精简。仔细想想,很多指导性的话都是有适用范围的,比如‘沉默是金’,指导大家少说或不说话,但这句话适合所有场景吗?在生死的关键时刻呢?所以还有句‘雄辩是银’嘛。

其次学一句,用一句,用到有积极感情生成才到位。比如对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刚开始用会觉得麻烦,不乐意,用到一段时间后发现很多事情变得有条理很多后,对它变好感起来,这时候才行。

这类是“书”,主要以“用”来读。

第四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类的书读起来很容易让人“入歧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不加限制地读这类书,很容易让一个自嗨起来,知道了很多方法,得到了很多“武器”,感觉天下我有,结果一做事发现“不太顺”,又回去找更好的方法,结果又不太顺,如此循环。那种自嗨的感觉会很容易让人忘记一个基本的道理:任何方法都需要实践的磨合才能有效果。陷入知识陷进而无法自拔,最后哀嚎一声“知道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带着实际问题去读这类书,目标明确,带来的效率也高,无论是解决问题,还是记忆这个知识本身。

或者慢下来,读到一个知识之后,就停下来实践这个知识,直到变知识为技能。

小结

针对四大不同目的,读书可以分别用三种方式来读书:

扩大眼界需要:广泛地读;

精神成长需要:反复温习;

指导实践、解决问题需要:以“用”为手段来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年人如何读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