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听《金色花》

        今天随堂听了七年级一位老师的课,授课的内容是《金色花》。

        这篇文章处于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自读课文《散文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亲情”。在语文素养上,要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这首散文诗来看,诗词那种天真烂漫、温馨和乐的氛围,也正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课堂上,老师设置了如下的环节引领学生展开学习:

一、课前播放《妈妈的吻》
开课伊始,设问:歌曲中的孩子是怎么做的,让妈妈开心?
这节课,一起去看看另一个孩子的做法,引出课题。

        导入贴合文章内容和氛围,简洁明快。

二、介绍作者。

        屏幕出示关于泰戈尔的简介,学生快速阅读。

三、听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人与景
1.强调字词:“笑嘻嘻”“祈祷”“匿笑”
2.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3.请将你对文中情景的感受,用一两个词来形容。
4.这种温馨快乐的感受,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出来?学生自由练读。

        这一环节,从三到四的过渡很自然顺畅,不足的是,学生自由练读之后,应该再展示读,一定要读出温馨快乐的氛围。

四、品读课文,体会温情
1.设问:“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要求学生在相应的文字边做旁批。
2.文章结尾“我不告诉你”,为什么不告诉妈妈?
同桌讨论。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应该怎么读?
4.这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这个板块,应该也是在读中把握人物形象,“我不告诉你”“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两个句子,更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材料。

五、抒写亲情
假如我变成了……,我要……

        读写结合,理念挺好。但是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写的层面上,缺少必要的引导。

        听完这节课,我有了一些感触。

        首先,教师的成长姿态是最美的。这位老师的课,以前也听过几次,今天再听,有了不同以往的感受。老师的教态从容了许多,面部表情轻松自然,对课堂的掌控也游刃有余。以前只是听某老师说,XX的教学较以前有了变化,今天实地听课,真切体会到了。教师的成长和改变,让课堂更舒适。

        其次,从这节课来说,老师对于各个环节的过渡都挺流畅的,而且,课堂上,很多细节能体现出老师教学经验的丰富,比如对文本朗读的处理、对文本的细读、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不合适说法的纠正、对于读写结合的关注等等,这些一定是在日积月累的教学日常中沉淀出来的。我想,或许老师在教学操作上并没有用到什么理论做指导,但这些设计和处理方法,一定是一种无意识的教学行为。

        当然,《金色花》作为一首散文诗,老师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这是有待商榷的。整堂课呈现得比较传统,在朗读方面还是非常欠缺的。另外,读写结合,练笔部分,指向性不明,对学生没有引导,效果必然是会打折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堂听《金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