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造就“魔童”:凡打破“宿命”的,终将为自己“封神”!

一个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大三时转行搞动漫制作,靠谱吗?

一个大男人,刚毕业一年就辞职,在家分文不进啃老三年,可笑吗?

一个动画工作室,成立10年来,前5年只完成了一个微电影,后5年只出品了一部电影,绝望吗?

如果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你,会放弃吗?

十七年磨一剑

如果现实中的主人公放弃的话,“魔童”哪吒就不会“降世”在我们的世界了。

2019年暑期,那个双脚踩着风火轮,勇敢与宿命“火拼”的哪吒,着实给暑期电影市场烧了一把“大火”。

上映首日,1.5小时票房破亿,创动画电影最快破亿纪录,破动画电影首日最高票房纪录,第二日票房2.24亿,成为中国第一部,单日票房破2亿的动画电影!

截止目前,猫眼、淘票、豆瓣均给予高分好评,其中豆瓣评分为20年来国产动漫电影最高,《哪吒之魔童降世》当之无愧成为2019年“暑期必看”。

电影故事并不复杂,结局也不意外,凭什么能征服“阅影无数”的观众们呢?

借用罗胖子(振宇)的一句话:“死磕自己,愉悦观众。”

没有好莱坞,“中国风”照样如此“惊艳”,票房、口碑双成功。

随着“魔童”哪吒一起火了的,是导演“饺子”。

“饺子”本名杨宇,1980年出生。虽然父母都是医生,但他从小喜欢画画,年少时就梦想成为一个漫画家。

在家人眼里,他一直比较听话,也很务实,学习成绩还不错。所以填报高考志愿时,纠结了几天后,考虑到将来饭碗稳定,就选择了医药专业,尽管他一直不喜欢这个专业。

大三时候,一个偶然机会,他发现原来可以在电脑上画画,于是沉迷上动画制作。毕业那年,他凭一个动画作品,在一家广告公司谋得工作,但一年后就辞职。此后3年半,他一个人完成动漫短片《打,打个大西瓜》,获得数十个奖项,后来干脆于2009年与朋友一起创办“饺克力动画工作室”。

“饺克力”其实是中国饺子和外国巧克力的合体,是中西结合的意思,“但这个名字有点拗口,就直接叫饺子了”。

靠广告收入维持6年后,“饺克力”迎来了与“彩条屋”合作机会。又过了将近4年,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公开上映,反响火爆。

历经十七年,最好吃的一盘“饺子”终于端上了桌。

如果想看电影,千万记得一点:提前买票。

2

不想后悔一辈子

“魔童”哪吒是被迫“逆天改命”,导演“饺子”则是主动选择“离经叛道”。

大三时,同系的一个同学改行,搞起了软件开发。这位同学知道他的爱好,就把当时一款最好的动画软件介绍给了他。这深深触动了“饺子”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一颗冬眠很久的“种子”醒了。

“我要做漫画,否则我会后悔一辈子。”他告诉自己。

“发烧了?”

“吃错药了?”

“动漫是逗小孩玩的。”

“这么好的专业不要了,瞎折腾啥?”

身边人以各种方式劝他回头,但他铁了心“弃医从画”。

当室友们娱乐的时候,他在专研厚厚的软件教程。

这期间,唯一理解也全力支持他的,只有父母。

从零起步,两年刻苦,毕业时他已能独立制作动漫短片了。

梦想翻过了第一道岭,但“小白”还没蜕变为“大白”。

3

三年半换来16分钟

自己要追求梦想,而公司则要追求利润,现实与梦想的反差太大,所以仅仅工作一年后,“饺子”辞职了。

辞职后干什么?

“饺子”的第一个梦想,是先独立创作一部属于自己的动漫短片。

此后三年半,他只专心于这一件事,电脑就是他世界的全部。

当时生活的有多拮据,可以想象得到。

“我父亲在我刚工作时就去世了,我母亲退休了每月1000的退休工资,她和我住在一起,在消费方面我们是能省就省……跟生活在空间站似的,三点一线:客厅、卧室、厕所者。”

每当说起一路走来的艰辛,“饺子”都表示出对父母深深的感激。

就像电影里“李靖夫妇”对待“哪吒”那样,父母为了让孩子“不后悔”,宁肯牺牲一切,无怨无悔。

除了父母的关爱以外,“饺子”与“哪吒”还有一个地方很相似。

哪吒在娘胎里孕育三年半才出生,“饺子”的第一个“孩子”,同样是被他孕育了三年半才诞生。

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一台电脑就是一个工作室。

期间,为了减少社会浮躁气息的影响,“饺子”家里甚至网线都没牵。

从0到100,花了1200多个日夜,“饺子”完成了一部只有16分钟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英文名《See Through》)。(http://www.cococartoon.com/content/?132.html 官网地址)

就像哪吒“生来不凡”一样,这部短片一问世,就获奖无数。

截至2013年,共获国内外27个专业大赛30个专业奖项,包括:

第12届日本TBS DigiCon6数码大赛总决赛金奖,

第26届德国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厦门第2届金海豚奖最佳动画短片金奖,

第四届中国(烟台)国际动漫节最佳动画短片奖,

深圳首届金鹏奖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大赛网络人气奖,

金鹏奖评委会主席裹奖,等等。

被网友评为“2009年华人最牛网络原创动画短片”。

(“饺克力动画”官网)

第26届德国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上,评委会在颁奖词中称:

“它拥有独一无二的视觉风格,其利用现代流行文化与幽默元素将作者对人类生活环境,和平与战争的看法传达出来,整部电影非常好笑,和平与战争主题表现得恰如其分。”

作品火了,导演也就火了。

2010年8月,“饺子”荣获“2010天下动漫风云榜十大年度动漫新锐奖”。

2010年10月,“饺子”被中国传媒大学聘为动画学院创作导师。

正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4

梦想背后的“使命感”

虽然拿奖拿到手软,但“饺子”很清醒。

眼前的成绩,只是梦想山巅脚下的一段小路而已。

“中国动画的失败在于‘不好看’,如果能够带给观众足够的眼球刺激,想不挣钱都是件困难的事情,我品味到了一丝的‘使命感’。”

他梦想拍真正优秀的动漫电影,向中国动漫经典致敬。

2009年,“饺子”(任导演,图左)与刘文章(任总经理,图右)共同创立“饺克力动画工作室”。

起初,工作室获得了上海盛大、湖南华影盛视的投资,但却遭遇意外,一年多就失败了。

后来,尽管有很多投资者想与他合作,但商人们太过急功近利,每每让“饺子”最后选择了放弃合作。甚至有一个骗子,以“合作”名义,打算利用“饺子”的名气讲故事、骗投资,幸亏“饺子”及时发觉,立马与那人断绝了关系。

“中国动画要真的好看了,想不盈利都难。”“饺子”反复告诉自己,梦想比钱更重要。

但公司要吃饭,活下去才能继续追逐梦想,电影梦不得不暂时搁置下来。

此后四五年时间,“饺子”团队只能靠承接CG(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商业项目存活。

王者帝国游戏CG宣传动画

“饺子”要静待花开,化蛹为蝶。

一方面时机到来前要“蛰伏”,一方面更是深深扎根,汲取养分“自我生长”。这段时间,“饺子”团队在技术、人才、创意、口碑、市场运营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期间,在优酷“青年导演扶植计划”资助下,“饺子”完成了一个18分钟的原创动画微电影《老板的女人》和一个3分钟的《2014南京青奥会口号宣传动画》。

网络上映后,点击率和口碑反响都不错,但没有利润。

对于这种“赔钱赚吆喝”的事,“饺子”很淡定。“《打,打个大西瓜》目标就是去参加比赛获得名次,《老板的女人》是面向网络青年人群,并获得他们的认可。”(“饺克力动画”官网)

都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那到底该怎样准备呢?

心中有梦,脚下有路,手里有活儿。

5

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从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

2015年的一天,“饺子”接到了一个电话。打电话的人叫“易巧”,北京光线传媒彩条屋影业公司总经理。

彩条屋影业,可是行业里首屈一指的公司,《魁拔》《秦时明月》《龙之谷》《大护法》《大鱼海棠》《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这些作品背后都有“彩条屋”的投资。

为什么易巧会相中素未谋面的“饺子”?

因为十年前读大学时,易巧看到过《打,打个大西瓜》,当时就被震撼了。

于是,2015年彩条屋影业公司一成立,易巧就立刻给“饺子”打去了电话。

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见面后,大家相谈甚欢,双方当即达成战略合作,成立“可可豆”动画公司,成为“彩条屋”旗下公司一员。

易巧提出的条件就一个,做中国最好的动漫大电影,题材、故事、主题等都交给“饺子”拍板。

“饺子”当然是受宠若惊,“士为知己者死”的道理他明白。

思考几个月后,最终他要拍“哪吒”,主题就是“不认命”。易巧表示支持。

从大三转行那一天起,他就无时无刻不在承受世俗的偏见。即便《打,打个大西瓜》获奖无数,可不少人还是替他惋惜:注定是当医生的“命”,非要当什么“动画导演”。

打破偏见,打破宿命。这是“饺子”借“哪吒”讲自己的故事。

即使没有三头六臂,也要与“命中注定”对抗。

敢于打破“宿命”,人人都可以是“哪吒”。

6

以真心换真心

尽管早就有“死磕”的准备,但制作过程还是异常艰难。

先是打磨剧本。

前前后后,历经2年,共写了66稿。“每次都是硬着头皮交过去,每次对我都是折磨和虐待。”

接着挑选分镜头。

原来5000多个镜头,后来删减了一多半,最后剩下将近2000多个镜头。“每个细节、每个镜头地挑,分镜师被我们磨得疯了。”

再往下是配音,也非常累。

所有配音演员在录制之前,都会进行几十遍的练习。片中“今天是我的生辰宴,都不许哭”一句话,来回录了五十多遍,才达到满意效果。配音演员甚至在配音过后,失声一个月。

特效标准之高,可以用“变态”形容。

全片1300多个特效镜头,占比高达80%。单单“江山社稷图”四人抢笔一景,就“死磕”了2个月。甚至有些镜头,直到钱都烧光了,也没有达到满意效果,上映版里就删掉了。

制作过程中,“饺子”身兼多职。

从剧本到制作,从美工到特效,每个环节都参与,“每次都是挑战到自己的极限”,甚至片中的混元珠,就是他给配的音。

“饺子”身后还有20家特效团队,1600多人并肩作战。

烧钱,烧脑,烧各种技术,烧每一处细节。

比如哪吒,“一百多万根毛发,每个至少要返工五六次,制作出来整个过程大概要一个月,甚至可能要更久。”

比如3D模型,“每一束草丛,都必须根据每个镜头的画面效果摆一遍。”

尽管“饺子”严格要求的不近人情,但这些团队却非常理解,甚至亏本也要支持,“特别庆幸有饺子这样的人在。”

良心制作,自然换来良心口碑。

死磕自己,必然赢得票房死忠。

上映5日票房累计突破10亿,日均2亿,预计破20亿指日可待。

创动画电影单日票房最高纪录,位居影史第一。

刷新动画电影首周票房、单周票房两项新纪录。

自点映开分以来,连续十天稳居所有在映影片榜首之位。

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发文,力赞影片为“动画行业之光”。

至此,“饺子”可谓是“一影封神”。

他为什么会成功?

“饺子”自己的解释是:“如果欺骗了观众,观众很容易就能看出来,没做的到心目中的样子,也过不了自己的一关,所以一直在全力以赴,以真心换真心。”

从大学转行到哪吒问世,“饺子”用自身经历讲述了一个“不认命”的故事。

借“哪吒”之口,他告诉我们:

“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

何为“命中注定”?

“谁”有权定义我们的“宿命”?

不去改变,焉知不能改变?

未束手脚,为何自缚手脚?

除了自己,没人能决定我们的“命”,“神”也不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鬼才”造就“魔童”:凡打破“宿命”的,终将为自己“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