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爸爸!当父亲的都该看看

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1782天早安问候。

不是生理上做了父亲,孩子就天然会亲你爱你敬你。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好父亲?

1.做孩子的玩伴。

当好父亲的第一步,就是做孩子童年的玩伴,理解他的天马行空,欣赏他的天真浪漫。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童年时期是孩子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他们的日常活动,也是教育他们的最佳途径。

陪孩子玩耍时,父亲独有的冒险精神和探索精神,能释放孩子天性,激发孩子探索欲,唤醒孩子更多可能性。

一个没大没小,充满童心童趣的父亲,才是孩子最大的幸运。

2.做学习型的父亲。

一位父亲喜欢喝酒,并且每天都会去镇上的酒馆喝一杯。

有一天下着鹅毛大雪,他照常走向了酒馆。

忽然,他发现身后好像有人跟着他。

回头一看,不满8岁的儿子正踩着自己的脚印跟了过来,还特别兴奋地说:“爸爸,这雪多厚呀,我正踩着你的脚印在走呢!”

儿子的话让他心头一振,从那天起,他再也不去酒馆喝酒了,而是走进了镇上的图书馆看书。

很多教育问题,看似出在孩子身上,但“根”在大人。

你每天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收获的也会是一个躺着玩手机、刷视频的孩子。

你每天早晨不起半夜不睡,收获的也会是一个昼夜颠倒、蹉跎岁月的孩子。

努力做一个学习型的父亲吧,因为榜样比训斥更有效。

3.做善解人意的父亲。

一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故意不写作业、和老师顶嘴、甚至逃学。

有一天在网吧被父亲抓包,意外的是父亲没打没骂,只是把他带回了家,说了一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爸爸!我知道问题出在我的身上。”

从那天起,父亲改变了作息,坚持每天亲自接送孩子。

若干年后,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

父亲的耐心、温暖和善意,把一个叛逆难管的孩子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李玫瑾曾经强调过,父亲一定要“慈”。

因为父亲是有力量的,父亲慈爱,孩子认为是有人撑着的,天塌不下来。

她还指出,父亲的慈爱要给孩子两种感觉:

要给孩子一种胸襟。告诉他这个事儿眼前看是个大事,回过头看没什么大不了。

我有力量,但是我不随便滥用,和孩子是朋友一样的感觉。给孩子建议,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4.做一个不缺席的父亲。

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曾讲过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

有天傍晚,他在北京的街头打出租车。

司机是个中年人,看起来心情不错,两人便聊了起来。

司机一听孙云晓是做儿童教育的,表情很诧异:“老爷们搞什么儿童教育啊?”

孙云晓得知他有一个9岁的女儿,就反问他“你不管孩子的教育吗?”

谁知他不以为然地“嗨”了一声:“教育孩子是他妈的事,我就管挣钱就行了。”

这位父亲,恰恰就是中国多数缺席父亲的形象缩影。

心理学家胡慎之说过:人生90%的短板,是来自父爱缺席。

请每一位爸爸,务必重视起孩子成长的“重要时刻”,让他感受到被爱、被重视。

孩子的生日,请一起庆祝;

孩子的表演,请为他鼓掌;

孩子的运动会,请陪他去参加。

父亲是决定孩子性格、奠定孩子人生轨迹的那个人,父教不可缺失也不能替代。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者,曾对17000个婴儿进行了11年的跟踪调查。

结果表明:经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往往更聪明,精力更旺盛,也更善于交际。

再丰厚的物质,也代替不了爸爸的作用;

再能干的妈妈,也代替不了爸爸的角色。

教育孩子,并没有什么高明的技巧,不过就是爱与陪伴。

不要以为这些小事无足轻重,那关系着孩子一辈子的幸福与前途。

心理学家曾经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

同样一句话,如果由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妈妈的50倍。

父亲的嘴,就是孩子的路。

你若给孩子的是打击、是批评、是指责,孩子注定一路满是荆棘与黑暗。

你若给孩子的是鼓励、是赞扬、是肯定,孩子往往一路收获鲜花和光明。


有人说,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尤其是爸爸。

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做了父亲,你就必须得负责到底。

一个好父亲,能做到下班的路就是回家的路。

一个好父亲,能懂得教育孩子是有有效期的。

一个好父亲,会努力栽培自己做儿女的榜样。

再忙碌的父亲,也要努力成为好父亲,做好孩子的领路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民日报: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爸爸!当父亲的都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