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台

灶台,应该是过去那种要拉风箱、烧柴做饭的土砌的锅台。锅灶上坐一口大铁锅,主要是用来煮稀饭、蒸馒头等,也给猪熬食;锅灶后面余火位置,放一口小铁锅,炒菜。所以那种锅台就像现在的燃气灶的双灶,可以前后开弓一火两用,跟双灶燃气灶相比效率更高更环保。后来这种锅台没有了,灶台就泛指厨房了。

小时候没有做过饭上过灶台,但是拉过风箱。锅台烧柴,锅灶里柴不够干或是不易烧的东西,又需要旺火的时候,就要拉风箱往锅灶鼓风。炒菜做饭的人一心不好二用,这活一般都会让家里小孩子干,孩子们坐到一边鼓着腮帮子“呼哧呼哧”拉风箱,拉着风箱,运气好锅台后面余火炒的菜里️有星点的肉末,备不住大人会用筷子夹一点递过来奖励一下,让解解馋。

印象里正儿八经学着做饭上灶台,是大学毕业到洛阳工作后,住单身宿舍。每个宿舍门口靠走道或自己动手砌或买个铁皮煤炉,煤炉边是一摞摞蜂窝煤。整个走道熏得黝黑,煤炉上面再吊个昏黄的灯泡,就是一个当年的灶台。再购置锅碗瓢勺油盐酱醋等居家用品,就算开伙了。

下班后水房里五大三粗的小伙子们挽着袖子热热闹闹洗菜切菜,手拿锅铲弯着腰在走道里“叮叮当当”忙活起来。周末买条鱼买只鸡,叫上几个朋友,分头或买菜或洗菜或提着暖瓶打两壶散啤,再拐到路边采购几个下酒小凉菜,也能过一个很完美的周末。

开始不会做饭,炒的菜不是咸了就是淡了,咸了添水淡了加盐,也不会用佐料,能煮熟觉得都不错。但是心里清楚自己的长处是读书,于是下班跑到书店买来几本菜谱,以川菜为主,加上本来就是学化学的,对加各种东西一起调和特别有心得,慢慢也学会了几种拿手菜。

有一段时间洛阳路边流行炒鸡,小老板在街边支起煤气灶,当街把剁好的鸡块加葱姜大料爆炒。有一次炒好后尝尝味道不好,当时就穿上小老板的围裙把鸡肉倒进锅里回锅,不大一会儿再出锅,年轻的小老板都佩服味道好多了。

用煤炉做饭,不能心急,偶尔炉子没有封好,下班回来就熄了,要重新生火,或者等邻居做好饭借人家烧得通红的煤球。所以经常是煤炉火不旺,饭前准备活动做好后,要时不时出去看看炉火,心里想,要是像住家一样有煤气坛子就好了。

等后来成了家,先是有了煤气坛子,用起来就比煤炉方便快捷,再后来是管道天然气,拧开燃气灶就有火,做饭就更加容易。厨房的家伙什也逐渐预备齐了,炒锅一般就是铸铁的,煎炒炖都可以;平底锅用来煎,开始就是煎鱼煎豆腐煎鸡蛋,后来发现面糊里打进去几个鸡蛋,再剁点葱末进去,搅合搅合倒进平底锅,煎出来就是葱香饼,作早餐最好,再后来发现土豆丝、茄子丝、包菜丝等都可以如法炮制;炖锅,紫砂的最好,当年爱人怀孕,菜市场买来土鸡、鸽子等等,剖开洗净,下午上班前加调料清水放到炖锅里大火烧开小火炖上,晚上回来就是一锅喷香营养的汤;有孩子后,小号的电紫砂锅用起来更方便,推上童车带儿子出门前,淘上一小把米两根排骨半截胡萝卜切丁,加盐加水放到小号紫砂锅,外面晃上几个小时回来,儿子正要饿得叫,开锅就有排骨胡萝卜粥;煮饭就是电饭煲,蒸锅用来蒸馒头包子,舒服。

前前后后在灶台忙活了几十年,从厨艺小白也成长为资深师傅了。过年过节经常邀请朋友们来家里小聚,提前根据客人口味、喜好准备菜谱,煎、炸、烹、炒、焖、蒸,一会儿也能端出七盘八碗,快快活活在家里疯一回。

居家在灶台忙活,关键要喜欢,做饭说到底是一门创造性的活动,但是也很辛苦。烟熏火燎不说,冬天还好,夏天三伏天,厨房里实在不是好去处,做顿饭就像穿着衣服在莲蓬头下洗了个热水澡。很多家庭女主人平时做饭,有客人还得先生主厨,就是这个道理。不过当食材经妙手转化为一桌美食,吃的人越是吃得开心,下厨的也越是从内心里兴奋。要是把做饭当成负担,家里夫妻两人互相推让,那就体会不到做饭的乐趣,也会厌烦灶台。

过去,老家把在家做饭的男人叫“戳锅攮灶”,意思是窝囊、没有本事。现在时代变了,夫妻谁有时间谁干家务,也有越来越多的丈夫回家就做饭,不再干坐沙发等吃。

我就喜欢做饭。在单位下了讲台,回家脱了外套扎上围裙就上灶台,一台连一台,也很有意思。家属是医生,工作忙,手术室使唤惯了手术刀,回家没有机会操持菜刀,下了单位手术台回家没有灶台上,她的生活就单调很多。

有一段时间出差多,出差最爱酒店的早餐,种类繁多,可以安静地品味。居家的早餐就简单多了,早上没有更多时间在灶台忙活,不可能做出花样,但是哪怕是几片面包、一碗混沌、两盘饺子、油条煎饼、牛奶、豆浆、稀饭,长年累月做下去,每天还要想着不能太重复,半夜醒来也会琢磨早上做啥,真的是不容易。

给家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准备早餐,起床就能看到餐桌上摆好的餐食,即便味道不很完美,也是包含了对家人深深的爱。和满捧玫瑰花、满口甜言蜜语不同,做好早餐对家人的爱充满烟火气,深沉、厚重也更令人难以割舍。

你可能感兴趣的:(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