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积极赋能,改变错误思维模式

一 复盘

今天的课程主题是,信念体系如何形成,思维模式怎样形成,并影响着我们,我们又如何改变错位的思维方式,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让自己更加淡定,从容,更加宽容。

赋予经历以何种意义,很重要。

当我们学会了,习惯了给自己经历的一些事件,给自己赋予意义以后,就会对同类事件的感受越发强烈,就会让这些想法变成信念。这样的信念,随着时间慢慢沉淀,变成自己的信念系统。

同一件事,对不同的人,意义也是不同的。因为思维模式的不同,所以会产生误会与不理解。我们总用自己的以为,去衡量别人的行为,为自己或别人贴标签,因而产生沟通的不顺畅。

避免这样的不愉快,我们要尝试分享自己的想法,意图,把自己的感受和别人说明白。

如果说一个小学生很笨,他接受到的信息,会信以为真。类似这样的信念,让大脑感受到并且信以为真的东西。一开始被曲解,大脑会不断给类似的事情赋予同样的意义,直到坚信自己不完美,并且永远都不够完美。小学生没有形成坚定的信念,但他们很敏感。

如果他们说自己很笨的时候,你告诉他并不是这样的,他们也会很容易接受。不像青少年或成年人,想要改变就难得多,尤其是无意识层面。

因为头脑是一个系统,它擅长创造习惯和自动化行为。对头脑来说,给人生经历赋予的意义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它只想节约能量。一旦自我无价值的意识形成,它就会变成自动化行为。以后就不用再去猜测那个行为是什么意思,会直接得出自我否定的结论。

我们要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不让别人的言行,过分影响自己。也不会因为自己的习惯,去强迫别人做他人不喜欢做的事情。我们会更加归于平淡,也更加接受,兼容,包容。少了争吵,日子也会更加简单。

如何修正错位的思维模式?

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想办法去修正弥补。所以情绪不会因为一些外在因素,有过多的波澜。这并不冷血,而是能够接受,接受他人的思维与行为,也能够宽容,包容自己的错误行为。

通过对自己思维方式的反省,对生活学习定期复盘,对不开心的事情进行复述,再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一看这件事情究竟是我们处理不当,还是对方的行为使我们真的受伤了。

我家两个孩子都是小学生,哥哥从小就很敏感,他总是说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我不断地鼓励,一定可以的。他那么努力,那么严以律己,没有多少孩子能够做到。

努力回想,他这样自卑的情绪,与我有关。因为许多方面,我总是不够自信。哪怕别人夸奖,我以为那是客套话,那是大家都能做到的。别人夸我家孩子,我以为他们没对比,他们并不知道孩子在家里时的状态。我总是不以为然,谦虚地说,你是不知道他们的另一面。其实,客观地说,虽然两个孩子,我不能用优秀二字,但是带出去,也绝对不是让人讨厌的熊孩子。

或许,我谦虚太多,孩子们也会听到,他们会以为妈妈并不认可,这样的观念也会植入他们的心里。弟弟还小,依然有迷一般的自信。哥哥大了,已经慢慢地通过他人的评价,在给自己暗示了。

另一方面,孩子嘛,总会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比如字写得不够好,出门不太喜欢跟人打招呼,进门鞋子总是忘记放进鞋柜等。这需要大人时不时地提醒,但有时候不经意,就会说到别人家的孩子。一旦对比,孩子就会以为,我不如别人优秀,我没有他棒。这样的次数多了,他形成了固定思维。以后不需要别人说,看到别人的长处,就想到自己不行,却忽略了自己的长处。从某一方面的不自信,到渐渐以为自己一无是处,变成了自卑的性格。

以后,对孩子说话,一定要以肯定鼓励为主,打击的话不说,尽力不做负面评价。

夫妻之间的沟通,最令我头疼的就是,他总是爱说我。从结婚前他就爱说,几乎每次生气都是因为这个。他说我吃饭去得晚;去超市买东西没有头绪,总走回头路;家里太乱不会收拾;总是丢三落四,每一次找不到东西,他都在旁边等着冷嘲热讽;说我做饭不摆盘,看着没食欲;说我没有时间观念,总是让别人等......太多了,感觉每天都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等着他下班回来评价。有一段时间,他自己都说,一天不说我两句,就觉得不对劲。

从认识到现在,我们一直聚少离多,刚结婚那会儿,才真正长期在一起生活,没过多久,我就被气病了。刚开始不知道,后来才明白,经常生气,真的会引起生理不适。

有时,我也会反抗,忍不住了,我就发火,他会道歉,然后,还是改不了这个习惯。

后来,我怀孕了,又要带孩子,他体谅我的不易,有所改善。

结婚十年,我才明白,他这个毛病,跟原生家庭有关,他父亲就是这样的人,一个很不讨喜的老头。什么话,到他一说,就不好听了,非得说得别人心里不舒服,总是负面评价太多。

他不只对我这样,对同事,对家人,对外面的事物,都是这样。

我们一起出去吃饭,几乎每次都说不好吃,或者在吃饭的时候,说这个菜做的不好,或者在饭后,说这家菜不怎么样,广告都是噱头。一起出去玩,吃的地方不好,住的地方不好,玩的地方没什么看头,不管哪里,总能挑出毛病。

跟家人视频,他说二哥不要喝那么多酒,该戒烟了,他说侄女要多看点书,侄子该学个技术,对自己的人生应该有点规划,他说嫂子可以学一下断舍离,几乎每个人都会说到。对自家孩子,更是这样,一进他们房间就说乱,一看他们的作业,就说字写得不好,语句不通顺,大儿子跟他一起读英语,越说越激动,有时我听着都害怕,所以大儿子现在有些排斥跟他学英语。

好在,他还是听得进去建议。我说,你们一家人云视频喝酒,总说一下这个,点一下那个,虽然你是为他们好,讲的也都是正事,但是,大过节的一起喝酒,高兴就好,你这样站在制高点上给大家建议,不太招人喜欢。也幸好你们是一家人,要是别人,早把你踢了。从那以后,他真的没有再说过。

现在,知道他就是这种性格,我几乎免疫了。有时跟他怼,有时无视,有时用玩笑的语气,把这事大事化小。当然,有时仍然难免生气,但生活就是这样,摩擦无法完全避免,彼此磨合也是一辈子的事。

他自己也清楚自己的毛病,所以有时惹事了,会自我反省,跟自己生气。他喜欢读书,通过阅读,也在积极改变。有的时候,我也生气,但是人家原生家庭带的,而且事后也有反省,懊恼。所以,生气过后,表示理解。我倒是被练的越来越宽容,淡然了。

好吧,感觉有点写跑题了,后面又变成唠唠叨叨的碎碎念,没有结合上课内容深入思考。但是,写出来也是一种自我释放,也算是通过写作的一种疗愈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念—积极赋能,改变错误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