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就是读自己


昨晚的课上,老师说了一句话让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任何人读书都不是读书,而是在读自己。”

听到前半句的时候我还有疑问为什么“读书都不是读书”,那我们一直以来读的是什么?听到后半句,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心中感叹——这话说得精辟。他还举了男孩子读贾宝玉和女孩子读林黛玉为例。

读书时,我们以审视的眼光去看待书中的人物,某种时刻我们还会假设自己是文中的某某某,然后想我一定不会这样做、那样做。

读书吧!

一直以来,我都难以形容我读书的感觉。除了小学的时候读的一些童话书,后来中学读《哲思》《读者》这类的杂志,我最喜欢读的是一些讲述自己经历的文字。现在想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01  故事性比较强

小时候喜欢听大人讲故事,长大了之后还是喜欢听故事。可是,大人已经不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给我们讲故事了。我不知道是他们觉得没必要了,还是已经没得讲了。所以,长大后读的故事都来自别人。现在才发现,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经典、名人、小作者都在讲故事,就像牛顿被苹果砸了,能被人们记住的最大特性是故事性强。像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只是有时候我们自己没有发现而已。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故事,也一生都在讲故事,一生都难以讲完。

02  能带给我精神鼓励

精神上的提升是我最大的收获。印象最深刻的是《哲思》,中学时期的我有些叛逆,不听父母的话,很多时候觉得别人并不能理解我。那时我认识到自己只是万物之一,平凡是我最大的特点。但是《哲思》告诉我每个人都是特别的存在。我也一度很消沉,但是别人的文字带给我莫大的鼓励,所以中学是我精神最饱满最励志的时期。

读书告诉我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我们要接受残缺的美。也告诉我只要肯努力,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可以用一生去践行。

03  代入感很强,能共情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很多作者喜欢在文章中写自己的经历,这种毫不做作的写法就能增强我们的代入感。比如作者写自己是从农村里走出来的,一路经历很多困难才有今天的成就。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上学的,那种艰难只有走过的人才懂,无形中增加了共情。

共情,最重要的是真诚。之前有人说写作贵在真诚,如果连最基本的真诚都做不到,那你拿什么来打动人呢?

学会努力

总的来说,读书,其实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理性让我们深悟其中的道理,提升精神境界;感性让我们增加情感体验,提升共情感和代入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就是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