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学习》4/7-3组-慕色-张静

刻意学习-part4:学习的黑盒与白盒

黑盒与白盒,是计算机软件测试里两个常见概念。直白地解释一下,黑盒就是,你使用一项功能,会用但是不知道怎么实现的,原理如何。你把它看成盒子,里面对你而言不可见,用黑色表示。白盒是相对于黑盒而言,你知道功能的原理、逻辑和流程,内部对于你可见,用白色表示。黑盒与白盒,蕴含了一个潜在的假设:不同领域的知识,是分层次的,也是可抽象的。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对象的构建,往往依赖于其他领域,于是可以层层叠加。比如说自然科学,有的人研究的是原子及以下的层面,这个时候电子波动方程可能是关注的对象;有的人研究的是分子的层面,那么他就会关注原子以上及原子组成的分子甚至更高的层面。二者可能会有交织,但是侧重点会不一样。再比如,通信网和互联网也是两个层面。通信行业更多关注的是,如果要从A到B构建出一条稳定的链路,应该怎样把信号持续地传输过去,也就是关注你怎么才能无缝上网,带宽够用;互联网行业的关注点往往在于,假设A和B是通的,可以做些什么服务,带来用户并形成生态,比如刷微博、聊QQ。通信行业的人的安全感在两个点能不能连接上,而互联网人的安全感会默认你是能上网的,重要的是你的注意力在不在他们的产品上。这其实就是黑盒与白盒了。我们在生活中用到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各种产品,就是在以黑盒形式享受前人工作的成果。我敲击键盘后在屏幕上显示字母,电脑在此期间会发生许许多多变化,但是对于使用者而言,是不需要关心的。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哪些是黑盒,哪些是白盒。黑盒就是你能应用但是未必了解原理,白盒就是你不仅会用,而且知道是怎么回事。现代社会知识爆炸,每个领域都在蓬勃发展,对我们很多学习者而言,如果都追求白盒,自然会有难度;但是对于你所在的领域,掌握的知识,应该是白盒越多越好。我们对于黑盒的理解是自上而下的,而对于白盒的理解其实是自下而上的。自上而下的意思就是,我们站在黑盒之上,通过黑盒的抽象从而了解其他事情。而白盒是自下而上的,因此我们需要从头开始去构建出逻辑。这也就是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含义了。如果要学习领域内的知识,具体到一门课,应该跟着教材或者老师讲解的思路,一步一步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把自己投身到课本所描绘的场景里,回到前人在那个时候面对知识的景象中。至于面对的具体实际问题,去思考一下,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做。学习过程中会有一个我称为“单向函数”的过程,正着看难,反着看简单。也就是一个问题在你想明白找到解决方案之前,对你来说是很难的,因为你往往陷入其中,信息缺失,不得要领;而假使你通过各种手段找到了问题的解,那么去验证这个解,或者回头看,发现往往是一个很容易的过程。(参见第一章《成长总有“更优”的解法》)而这个很难的过程就是构建白盒的过程。你需要把白盒里面的所有逻辑自己走通。而正因为你走通了,有了参与和投入,才能获得全面的体验与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收获才是扎实的、牢固的、累积性的,才能印象深刻。在计算机领域中,如果你去看许多国外的经典著作,会发现其实很多就是按照这个风格来讲解的。你在一开始阅读这些材料,感觉很简单,于是轻松跳过了,但是这些往往是最基础的部分,最终决定你能走多远。然而我们很容易浮躁图快,想尽快学习,于是只想看结论,认为这是干货。这是在应该采用白盒策略的情况下,采用了黑盒策略。结论都会带有前提和假设,如果忽略这些光记一个结论,无异于刻舟求剑。从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结论不重要,从假设出发得到结论的分析过程更有价值。这个过程便是白盒策略所能体现的。当严谨的分析,恰当的关联,一致的推理,和准确的计算连接在一起,才有可能取得许多重大的突破。

【I便签】

1.黑盒与白盒的定义:黑盒一般就是一个工具, 不需要知道他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只需要知道的他的用途,他能干什么,能用来解决什么问题,黑盒的重点在于要会用、用好,用精。比如说使用电脑,替代手写字。电脑这时候,就是黑盒,不需要知道电脑是怎么生产,以及他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只要会使用就行了。同电脑中的各种程序,对于使用者来说也是黑盒。白盒:先弄懂工具的工作原理、流程、内在逻辑,并会用这个工具去解决一类问题。相比较与黑盒的不同是,白盒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比如说同样是电脑,对于电脑的生产、制作者来说,就是必须要弄到电脑的工作原理与内在逻辑与流程。2.黑盒与白盒的应用。在实际中,黑盒与白盒,都是相对而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什么时候,使用黑盒策略,什么时候使用白盒策略,是基于所处的领域以及自身的定位。比如如果你所处的领域对于创新性要求高,主要工作就是原创,那您更多的使用是白盒策略。一般来说使用白盒策略,对于人的能力要求更高。白盒也是人底层能力的积累。在能力积累期,应该更多的使用白盒策略,通常在学生阶段,或者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时候,使用白盒策略进行一段时间积累,会让基本功能扎实,基础更牢。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事情,所有问题解决,都使用白盒策略。使用白盒策略,基于自身核心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与这些领域相关的最好使用白盒策略。比如说,如果你是公司的CEO,对于财务年报,您只要能看懂,读懂就行了,就可以采取黑盒策略。但是对于战略规划,CEO就是使用白盒策略。总之使用黑盒还是白盒策略,要基于实际,基于定位和角色,不要混用。

3.要避免的误区。一是:一刀切。既然白盒对于成长很重要,那就一直使用白盒策略。这当然是不行的,白盒策略是耗费时间和精力,但这两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有限资源,如果想高效,就得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刀刃上。同时另一种现象,就是都使用黑盒策略,既然黑盒是可以拿来就用,只要会用就可以了,但遇到问题就找工具,用黑盒就行了,这也是不行的。就像现在很多人教育培训机构,应对高考的一个策略-机械性刷题,这就是黑盒策略,只讲答案,不讲解题原理,后果就是刷了很多题,可是考试的时候,还有很多题不会。二是避免死搬硬套和过度追求完美。在使用黑盒策略的时候,要避死搬硬套,机械使用和应用。比如看完病后,医生都会有医嘱,但有些人,对于医嘱的执行,就是机械,过于刻板,结果不但原有的病未治好,反而带来新的问题。对于使用白盒策略,要避免过于追求完美。比如说有的人,在开发程序的,总想精益求精,结果错失上市的良机,失去市场机会。白盒更强调原创,如果过度追求完美,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在实践和使用中不段精进才是最优策略。白盒策略的价值在于创造、积累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A1】

经历:从去年开始自己在一个社群中,见到了一篇视觉笔记后,就种草了视觉笔记,开始学习视觉笔记。在学习视觉笔记过程中,画画对于自己来说,是个难点,是个手残党,画不好。为了解决画不好的问题,自己又去阅读和看,一些与画画相关视频和书籍,比如说,零基础学素描、透视、水彩画等等,结果是发现画画是一个更大的坑,到现在视觉笔记不会做,画画还是不好。

反思:对于视觉笔记学习和画画的学习过程中,自己没有明确清楚哪些使用黑盒策略,哪些使用白盒策略。首先对于学习视觉笔记这件事情来说,自己定位就是不清晰,自己如果不打算从事视觉记录相关的领域的话,视觉笔记对于自己来说就是一个工具,一个增强型的工具,增强学习的效果和沟通的效果。这时候,画的好不好,其实不是很重要,只要能表达想法就可以。其次,对于学习视觉笔记过程几个要点:画画技巧、图文转化、内容要点、逻辑构图等等,这些哪些使用白盒策略,哪些使用黑箱策略,自己是不明确的。视觉笔记核心是一种视觉表达的方式,其实与ppt制作是一样的。核心在于内容,需要的是提升视觉思维能力。画画,也是为了表达想法。而自己在初期,学习视觉笔记的时候,会遇到画不好,画不出来的问题,但这些都是表面上的问题,实质的问题,还是在于思维,自己将抽象事物,场景化、具体化的能力有限。提升自己图文转换能力才是关键,应该使用白盒策略,而提升画画能力,不是关键,而自己却将画画能力作为关键,像一个专业画手一样学习画画。

【A2】

对于图文转换能力采用白盒策略,提升视觉思维能力

目标:提升视觉思维能力,1个月内积累视觉元素100个

1.本月内完成阅读:涂鸦笔记和一页纸工作法两本书

2.每天画身边的物品1-2个,并写出来图文转换的意思

3.每周拆解和临摹视觉笔记1篇,并将对笔记内的视觉原文进行图文转换联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学习》4/7-3组-慕色-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