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启示

  花了一晚的时间,完成了对这本书的阅读,特意将里面自己感触比较深的文字整理出来,认真阅读,相信对你我,对大家都会有所帮助。

  因为我们不光是老师,还是父母。

  作者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的生理缺陷带来人的自卑感,如果人对自卑感无法得到满意的补偿,那么人就会有精神疾病及心理,情感的功能性紊乱和失调。儿童在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害羞,孤僻,口吃,尿床,打架,说谎,甚至不爱学习等。儿童的这些行为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只是表象,家长暴力的制止和打骂只能让问题更严重。

  1.心理补偿:所有儿童都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并试图通过改善自己的环境来消除自卑感。

  2.了解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程度的一个好方法,就是仔细观察他入学时的表现。初入校园,新环境将成为对儿童最早最严峻的考验。学校不仅仅是一个传授书本知识的地方,它更应该是传授生活的学问与生活的艺术的场所。如果父母没有告知过儿童他们应该怎样和别人相处,那么孩子在入学时就会感到孤立无援。如果儿童刚进入学校就遭遇失败,那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与其说是知识教育的失败,不如说是心理教育的失败。(这也是学困生出现的原因)。

  3.站不直的孩子:不少儿童在站立的时候,不是挺直腰杆儿,总是要依靠什么东西。事实上,问题并不在孩子是否依靠了某种可制成的物体,最重要的他总是希望得到帮助和支持的心理。

  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并不是通过他对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而是通过他在环境中的行动表现来分析他的人格特征。

4. 惩罚对于儿童来说常常是弊大于利的。

  我们会问一个儿童为什么懒惰,但我们不可能从他身上得到我们知道的根本原因。同样的,我们会问你个儿童为什么撒谎,但是无法从他身上得到我们想要的原因。苏格拉底说,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连大人尚且如此,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一个儿童来回答如此错综复杂的问题呢?

5. 考试:考试对不同学生来讲意义不同,我们经常发现考试对某些学生来说是一件极为艰苦的事情,他们的脸色忽白忽红,说话结巴,身体颤抖,他们有点又怕,大脑一片空白,有些学生不敢单独回答问题,他们只能混迹在人群之中,因为他们害怕别人看着他。有时会出现在一个班级里两个学生暗中较劲的情况,他们身上有着善妒的性格

  贬损,被人看轻,受埋怨,会让人丧失信心,会加重儿童的自卑心理。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们面对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否则我们无从判断孩子的能力和潜力。如果我们恐吓他们,甚至夺走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他们尚且能够生活下去,但如果我们鼓励他们,使他们获得勇气,那么他们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6. 班级中等生和后进生:如果我们采取强迫性的手段,唤醒那些成绩不好,在我们眼中没有远大目标的孩子沉睡的雄心,如果这些孩子勇气尚存的话,这种方法有时也会奏效,但是不宜普遍使用。那些学习成绩已经接近低谷的孩子,会被这种方法搞得不知所措,因此变得更加愚笨。

  7.某一方面特长生:如果我们一开始发掘到孩子的发光点,并且鼓励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取得同样的成绩,那么我们的任务就会轻松很多,这些孩子往往也会取得很多预想之外的进步。

  8.古怪学生:这些儿童会做出一些古怪行为,例如倔强,顽固,无理等,这些表现虽然不能赢得教师的赞美,但却能成功地吸引教师的注意,甚至获得其他儿童的崇拜,他们会以此为荣,将自己视为了不起的人物。积极来讲,学校的确有教育和矫正儿童行为偏差的义务,但消极来讲,学校只是儿童早期家庭教育弊端暴露得场所,根源不在学校。

  9.如果一个孩子总是习惯性的忘记拿书本或者丢失书本,那么我们可以判断这个孩子的学校生活并不顺利。

  10.我们家长千万不能当面诋毁孩子,孩子们长大后都成长为了父母平常口中经常描述的样子。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失望时会口出恶言,预言他们不能有光明的前途或者咒骂他们愚笨无能,这些孩子到了学校发现那些预言被一一证实,而这些孩子自身缺乏纠正这种错误看法的判断分析能力,因此他们还没有努力过,就已经放弃了成功的希望,他们认为这是不可跨越的障碍,并且进一步佐证了自己能力上的缺陷。

  11.懒惰行为在心理学上的解释:事实上,懒惰的儿童正在享受懒惰带给他们的好处,他们不必背负别人对他们的期望,即便他们没有什么成就,别人也不会过分苛责他。因为他不愿意努力,所以总表现出一种无所事事,松松散散的样子,但是他的懒惰却成功的吸引了别人的关注,至少他的父母要为他操心。很多时候,懒惰只是孩子缓解自己处境的一种手段,他们总是把自己的无所建树归咎于懒惰,这样一来,大家不会指责孩子愚笨,相反,孩子的家人通常会说,这孩子如果不懒惰,就没有她干不成的事。相比于于笨,孩子还是更喜欢懒惰的评价,这对于没有自信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很好的安慰。简而言之,懒惰是那些  缺乏自信  的孩子的一道屏障,也成了阻碍他们面对困难,逃避困难的借口。

  12.有些懒惰的孩子会在被人理解后突然变得勤奋,焕然一新。一个孩子史无前例地取得了某种成就,那可能是因为新来的教师相较于原来的教师更加温和,愿意理解他,真诚地与他谈话,给了他新的勇气,而不是打击他本就所剩无几的自信心。孩子有懒惰到勤快的转变,几乎是突如其来的,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孩子的学业一直停滞不前,但换了新环境之后却变得异常勤奋了,这主要是因为外界环境改变了。

  13.有些儿童晚开口讲话的原因是因为被溺爱,没有说话的迫切需要,孩子自然很晚才会说话。

  14.口吃的原因:口吃的原因并不在于外部环境,而在于它对外部环境的感知的结论口吃容易脸红,表明他一旦和别人相处,紧张的情绪就会有增无减。这种习惯已经内化为大脑系统中的一部分。很多口吃者在发怒骂人的时候语言流利,丝毫没有口吃的症状,这一事实证明,导致口吃的关键性因素是口吃者与别人的关系。也就是说,当口吃者与其他人建立联系且必须借助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时候,他的紧张情绪就随之而来。

  15.尿床会获得关注。有些孩子用不取控制自己的大小便的方式来宣告他们不想告别自己的婴儿时期,不想告别无忧无虑的日子,他们运用这些小把戏只是为了得到父母和教师的同情,尽管他们有时会招致伙伴们的嘲笑。孩子们的种种行为不应被当做一种疾病,这只是他们自卑情结的一种表现,或者是他们追求优越感时方向偏差的一种警示。我们想要至于他们,就必须先鼓励他们,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

  16.恶语相向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怯懦。在教育孩子时最大的错误无意于对误入歧途的孩子恶语相向,断言他们以后肯定会变坏。这种愚蠢的评价对情形的转变毫无。帮助只会加剧孩子的切诺,恰恰相反,我们应当用鼓励的态度帮助孩子走入正途。千万不要以为用羞辱的方式可以纠正孩子的行为。有些孩子因为害怕受到别人的羞辱和耻笑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但这只是表象。

  17.父母的性格中如果有胆小怯懦的特点,那么孩子很可能也是如此,但这并非出于遗传,更大的可能是因为他们受父母怯懦的家庭环境的影响。

  18.影响儿童成长的决定性因素是外部对他的评价和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评估他们的处境,以他们错误的判断理解他们的情况,我们不要期望孩子会按照成人的判断标准来行动,期待他们永不出错。而是要认识到孩子在理解自己的处境时会经常发生错误。

  19.任何一种冷酷的行为背后都藏匿着某一个秘密弱点。

  20.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成绩远落后于别的孩子,那么他宁可被认为是懒惰,而不是无能,或者是没有天赋。

  21.喜欢羞辱人骂人的孩子的行为解释:如果一个孩子总是喜欢批评并羞辱自己的同学,我们就可以认为孩子刻意贬损别人的行为,其实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他们实际上是用这种方式将自己的弱点遮掩起来。

  22.个体心理学不主张采取太过严厉或是太过温和的方法教育孩子。正确的做法是理解孩子的观点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鼓励他们勇敢的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如果父母对于孩子过于严厉,只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使他们完全丧失斗志。如果父母溺爱孩子,就会助长他们依赖别人的习性,加强他们的依赖心理。

  23.孩子长期独处的坏处。孩子如果长期独处,缺乏对生活和社会的参与,那么最后不只是生活环境的相对封闭,其心理上也会造成封闭,语言能力绝对比正常人薄弱,发展相对迟缓,只有回到集体中才能恢复正常。

  24.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儿童对事物的认知就像一张白纸,处于学习阶段,缺乏辨别能力,倘若一直处于被打击的状况,儿童难免会丧失信心。如果父母把孩子的生活处处照顾的很周到,那这个孩子往往就会很懒散。如果父母经常因为小事呵斥孩子,这个孩子往往就会撒谎成性,而且这些家长发现孩子说谎的毛病之后,对其的言语更加苛刻强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而动不动就对孩子大加夸赞的家庭,孩子长大后往往稍微做点儿什么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无法完全的做好一件事。

  因为时间太晚了,所以没法一下子全部整理完,未完待续,抽时间继续整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