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的节奏

2018/10/23          星期二            晴

今天聊两件事,一件是今天发生的,一件是前几天想到的。

今天收拾完毕后,略开心的走在下班去地铁的路上,开心是因为最近整理的效率提高了。走了一百米,突然想起来,今天我带出去用的一个文件,应该交接给前台的,但实际上我并没有这个记忆。于是我在脑中搜寻这个文件的记忆,有可能放在哪儿了。做了那么久外勤,刚入行师父就教过一句话,“备件丟是不可能丢的,就是找起来可能费点劲”。我心里挣扎了两分钟,是现在折回去去找到再正式下班,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明天找不到再说找不到的事。一是明天不一定要用,二是即使要用,公司里也有内勤可以帮忙找一遍。

最后我选择了前者,主要是出于负责心理。备件也可能明天会临时要用,找不到很麻烦;另一点自己的错误,干什么要内勤去背锅,再者自己的东西,总是自己找起来最顺手。我想肯定还有一点不那么明显的原因是,我的拖延症症状减轻了,最近的一点点小努力没有白费。

这几天想明白一个对我而言很重要的一个话题,对话的节奏。还是先说自己的一个毛病,当别人跟我聊天,尤其是微信咨询公事的时候,别人问了,我做了回答。通常一个问题,不是只一问一答就可以解决的,还得继续再问再答。我的毛病是,通常针对他的问题,我的回答是给他两个选择,让他选好了再告诉我。可是对方经常回的慢,我之前的习惯就是催,你赶紧告诉我,我心里才踏实。我很不喜欢事情悬而未决的状况。

可实际上呢,至少我没有必要去催别人做选择,催促别人给我回答。因为我的答案已经给出了,从我的角度出发,这一个对话轮次,我要给出的信息已经给出了。对方接受的快慢,以及有可能因为对方回的慢影响了事情的进程,那都是作为一个成年人该担的责任。说到底,这不应该是我操心的事情。放开别人,也是放开自己。

关于这个话题,我想再延展一个例子,也小十年前二少教我的一句话。当时的情况是,我们在县城玩耍,有个朋友好像是从武汉下来,找我们。二少告诉了我们的方位,说到了联系。我那时就有算时间的毛病,看时间差不多了就让二少打电话给那谁,问到哪儿了,还要不要过来。二少告诉我的是,“这有什么好问的,要来自然会打电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话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