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之难,难于上青天》

最近读完《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和《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想着最好能够写出书评或者读后感来。可是绞尽脑汁,都难以写出一篇有理有据的文章。其实不仅仅是这两本书,之前读完的书,仅仅就是摘抄出几句经典的话,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本书在我心中就算读完了。

可是,长此以往,我读过的书根本就没有组成我的骨肉。别人提到相关话题时,我只会说,你可以读读这本书,真的很有用。可是当时对方并不想要我推书给她,而是我从书中吸取的知识,然后转化成我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内容。

这时候,我就在思考:是不是我没有读懂这本书,我甚至在想,是不是这本书不好看。

我想找到答案,于是开始从自己关注的公众号中找寻答案。第一个打开的是萧秋水,她的文章我一直很喜欢。

她说,

“只要动手,就是一个好的开端。而动手成了习惯以后,就会停不下来。也许到了后来,会有这样的感受:不是自己想写,是想法冲上脑子和指尖,想要涌出来,变成文字。

开始的时候,不需要讲究词藻、思想性,想到什么,就写下来,慢慢地写着写着,自然会有逻辑,自然会清晰形像地表达,如此,也就使书的知识内化、使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如果没有一个开端,就不会有后来。

后来,才需要反复思考、再三锤炼,才需要为了写一篇影评看三遍电影,可能还要加上原著,才需要在描述完因书和电影触发的情绪后,思考情绪由何而来,思考结构、结构背后的东西。

然而,如果在开始的时候,想得太多,就不容易动手去做。 

于是我发现了自己写不出读后感最大的问题。

想写出完美的文章。

还没开始写,就在幻想读者对这篇文章如何夸赞,语句多么优美,逻辑多么通顺。然而事实上是,可能写出的100个字都不是自己满意的。

《拖拉一点也无妨》的作者提到,很多人由于对完美结果的幻想,于是很难开始动手做一件事情,因为总担心写不好。粥左罗的《学会写作》里,第一步就是别废话,直接写。写不出来怎么办,硬写。完成度比完美重要,并且接受自己写得很差的事实,别人没有时间笑话你,你的文章不好看时,直接右上角。

这时候应该允许对自己网开一面,开始动笔一篇文章,完成以后才可以从头审视这篇文章。

我想到大学毕业时候的论文。当时从实习单位请假回来写,去找辅导老师的时候,老师说,你这有点迟了啊,别人都写很久了。我没有多想,开始收集资料,无论如何写出了第一遍稿子,然后拿去给老师看,老师边说哪里有问题,我就记下,回去找对照问题,不停地修改。最后因为每次都能精准地修改每一处问题,老师最后说我虽然写的时间短,但是质量高。

所以废话少说,动手写才是王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后感之难,难于上青天》)